哈嘍大家好!我們雖然都生存在地球上,但是對於地球的年齡我們都無從考究,科學家在這方面做出的很多方法的預估,並且這種估算的結果與地質學和進化論的時間觀相吻合。雖然在十九世紀對地球年齡的估算時間被戲劇性提前了很多,但與布豐的結論相比,地質學和進化論提出的時間觀總是長於當時物理學所能理解的地球年齡時間。
另一位法國人(1768-1830)讓·傅立葉推進了地球年齡理論。傅立葉對科學的永久性貢獻是發展數學的技術來處理時間變化現象,例如,傅立葉的分析可以把聲波中複雜的壓力變化結構分解,使之成為一組簡單的聲波或和聲。許多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對傅立葉的數學技術可以成為節省勞動力的方法十分滿意。
即使是這些人也沒有意識到傅立葉的技術,並不是由於對數學的熱愛而產生,而是由於他痴迷於將熾熱物體冷卻的研究而產生的。他需要發展種數學的工具來描述這種熱流現象。布豐測量了不同體積的物質冷卻的速率,然後利用實際數據推算整個地球冷卻的速率,傅立葉使用數學方程式進一步發展了描述熱流現象的定律,與此同時他還十分關鍵地注意到布豐所忽視的一個因素。
其內部依然是熾熱的,火山活動就是一個例證,依然存在於,地球內部的熔巖溫度超過六千攝氏度,傅立葉的數學方程式可以描述來自於地球內部通過其冷卻表面的熱流發生過程,冷卻之後堅硬的巖石成為覆蓋地球內部熔巖的隔離地毯,使熔巖熱量得以維持,使地球用更長的時間(比布豐估計的時間更長)冷卻。
傅立葉數學公式推算出的時間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就我們所知,他本人從未將推算的數字記下(或者他曾經記下過,但是在其他人看見之前就將記錄紙燒掉了)。1820年他所記錄和留給後人的是一個存有爭議的地球年齡的數學計算公式,人們很容易將數字放入公式並得出答案,傅立葉自己一定曾經這樣做過,但是他從未告訴過別人,因為他所估算的數字遠遠大於當時人們最大膽的想像—地球的年齡不是75000年,而是1億年。
在50年的時間裡這個數字是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巨大數字,一八二零年時傅立葉本人也沒有記錄這一數字,因此人們對這一數字知之甚少,然而事過境遷,發展中的地質學和自然選擇的進化理論對地球年齡的判斷,使傅立葉的估計數字又令人尷尬地變得小了。雖然布豐認識到作用於今天地球的物理過程也能解釋世界何以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但是斯科特詹姆斯赫頓是第一個十分自信地表達這一概念的人,他似乎明確地知道地球演變歷史的時間。
赫頓比布豐年輕約二十歲,在十八世紀的下半葉從事地質學研究。當時人們普遍地認為,地球上的地質現象,如山脈是由一種強大向上的壓力而形成的,此類的地殼運動是由在極短的時間內的災變引發的,人們還接受這樣的說法,即地球的變化是由超自然的力量造成的,聖經洪水是災變理論的經典例子。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有一種觀點,即地球均變的觀點認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自然變化過程可以用來解釋地球演變的歷史。在現代科學中,災變論和均變論觀點之間的差別非常模糊,因為人們普遍地認為,人類確實遭遇過一次次的地球災變事件。但人們同時應該知道,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即使是這些非常稀少的災變事件也是塑造地球的自然均變過程的一部分。
在赫頓生活的時代,災變論者認為是所有的災變事件構造出了地球上的山脈、山谷、島嶼和海洋,而所有這一切發生在六千年以內,這真是一場災變啊。目前對時間探求的結果是,我們既無法回視其開端,又無法遠眺其未來。他的意思是僅就十八世紀的科學而言,地球的本原迷失在時間的霧靄之中,同樣它的明天也將超越人類的理解範圍,向無限的未來伸延。非常感謝大家的觀看,喜歡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