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讓經歷伴隨學習 喚醒成長的無限可能

2020-12-17 杭網原創

杭州網訊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這句名言,成為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銘。然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樹與樹之間的情感如何建立?雲和雲之間的距離怎樣彌合?靈魂與靈魂的交響何時產生?同樣,是令人困惑的問題。

兩年前杭州網記者專訪青藍小學校長婁屹蘭的時候,聊的是繪本課程,以及愛和經歷的建構。翻看那次採訪,請點擊以下圖片連結。

一畫一言一天堂 青藍小學:為孩子打造一個繪本校園

兩年過去了,青藍小學的課程經歷了更多的變革與提升,這次,婁屹蘭帶來沉澱已久的課程體系,總稱叫「經歷伴隨學習」。

1月11日,眾多教育大咖齊聚青藍小學,共同參與「經歷伴隨學習」閱讀教學高端論壇暨杭州市「婁屹蘭鄉村工作室」研訓活動。活動由浙江省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工作站、杭州市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共同主辦,分課堂展示、閱讀沙龍、觀點報告、圓桌對話、專家引領幾個板塊,聚焦「經歷伴隨學習」課堂學習模式,共話學生閱讀能力發展。

「經歷伴隨學習」理念的來源:一個轉校生的學習困境

每個學校都會有這樣的孩子,他們各有各的特點和風格。如何讓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個性化的發展?

婁屹蘭告訴記者,「經歷伴隨學習」萌發的原因,是因為一個轉學來的孩子。婁屹蘭回憶,這是一個二年級的孩子,剛來的時候,語數加起來60分都不到,但絕非是一個智力低下的孩子,「我發現,他很討厭學習,原因最主要的,是學習太抽象、太苦了。」

「一個孩子才二年級,就不想讀書了,怎麼辦?」婁屹蘭陷入沉思,思考的結果,是青藍小學有了一個大膽的做法:把孩子的生活和遊戲納入學習中,賦予他們快樂。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知行合一的道理誰都懂,可是面對日常緊鑼密鼓的課程,「經歷伴隨學習」該怎麼操作執行呢?一個理念背後,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個詞語可能是一段錄像 一道公式可能是一個遊戲

婁屹蘭說,我們從各個學科的課程上,都做了一件事情,不管學哪方面的知識,都要做學前調查。「一個詞語可能是一段錄像,一個公式可能是一個很好玩的遊戲,科學可能是個蹺蹺板實驗啊!生活中的東西都能用上,才是真的學習。」

一段時間的堅持,潤物細無聲的引導中,老師們發現了孩子的進步。

「與此同時,我們給孩子製造經歷,通過青藍拓展營讓孩子進行合作、感受同伴的交流,讓孩子參加很多在家裡無法完成的事情,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經歷伴隨學習」論壇的其中一個環節,是婁屹蘭和多位老師的公開課。婁屹蘭為大家展示的,是一年級兒童詩閱讀課《怎麼都快樂》。

「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覺得什麼時候是最快樂的?」

「我覺得媽媽放假陪我玩的時候最快樂。」

「我覺得跟同學在一起玩的時候最快樂。」

經過開場互動後,同學們聲情並茂地朗讀全文,邊讀邊認識生字和發音。

「一個人玩,很好!獨自一個,靜悄悄的……兩個人玩,很好!讀故事得有人聽才行……」當讀到「打排球」「打籃球」「拔河」等詞語的時候,婁屹蘭用圖片和視頻來展現,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詞語的意思。當讀到「聽音樂」,婁屹蘭也在課堂上放起了音樂,同學們一起跟著音樂的節拍擺動身子。

通過多次閱讀,同學們分小組進行了表演展示,有的小組你一句我一句地分批朗讀,有的小組甚至還加了動作和表情。

這堂課最重要的就是讓同學們認識和理解「玩」這個字,文中也出現了很多遊戲,如摺紙、踢毽子、跳繩、拔河等。通過一系列的體驗互動,同學們已經理解了「玩」字的意思。

「這就是我們提倡的『經歷伴隨學習』理念,基於課本內容,帶動學生的情感,通過講解、視頻、體驗等方式,讓學生真正明白課文的含義。」婁屹蘭說。

蔡靜老師帶來的,是一年級閱讀課《風娃娃》。她帶領學生結合已有經歷,巧妙「猜讀」故事,體會在經歷伴隨學習中,帶給學生不同的思考,使學習變得有趣有效。

閱讀沙龍中,青藍小學的四位青年骨幹教師通過四個閱讀相關的節目,展示了他們在「經歷伴隨」基礎下的班本課程建設。下午的觀點分享環節,婁屹蘭校長作了《基於經歷的兒童學習活動設計與實踐》的主題講座。在報告中,婁屹蘭校長對關鍵詞「經歷」進行解讀,經歷既指兒童已有的直接經歷,也指通過直接認識的方式進行學習。

浙大教授劉力:好的老師,一定要有文化品位

杭州師範大學教授徐麗華點評婁屹蘭的課程:以學生經歷為學習起點,讓老師在課程設計的時候,更關注經歷的現實起點,在「網際網路+」的時代,這一做法的現實意義更明顯。

《教學月刊》主編陳永華指出,「經歷伴隨學習」,是一次「教研相長」的嘗試,也是指向生本、尊重差異、整體關照的好方法,可以概括為12個字:感悟文化、理解意義、習得方法。

浙大教授劉力概括:好的老師,自身一定要有文化品位,這是開發出好的課程的前提。

拉近書本世界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距離 緣來已久

婁屹蘭說,經歷伴隨學習的方法,和繪本的做法有一點相通,都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經歷,繪本都是來自於愛和生活,裡面的每個故事,都和生活有聯繫。

不同的是,經歷伴隨學習,更多地讓孩子動手,在實踐中學習。

為了讓學校學習更貼近兒童本身,拉近書本世界和兒童生活世界的距離,自2014年起,在婁屹蘭的帶領下,青藍小學科研團隊就開始進行《經歷伴隨學習》的課題研究,引發小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在青藍,「經歷伴隨學習」的理念深入每一位師生內心。通過幾年的實踐和推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方式轉變了,學習能力增強了。他們在語文課上研究「爬山虎的腳」,體會關鍵詞的作用;在科學課上用google地圖觀察地球,理解抽象的地理名詞;在品德課上上演人生ab劇,學會做出兩難抉擇;在活動課上「擦亮杭城小紅車」,樹立公益意識……常常有孩子不願意下課:「有時候,我覺得還沒玩夠,下課鈴就響了。」

「學校不斷用經歷喚醒學生的無限可能,並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再是機械的學習,而是一種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變革帶來的新視角。」婁屹蘭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的學習困難,成長慢?因為沒有喚醒大腦的《無限可能》
    他把自己升級大腦,快速學習,實現人生突破的系統方法寫成了一本書——《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吉姆告訴我們,我們都可以像他那樣完成突破,成功逆襲,創造人生的無限可能。答案是學會進入無限可能模式。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告誡世人:我們必須終身學習。想要進入無限可能模式,我們要這樣做:首先,打破思維模式的極限,相信人類大腦可以突破任何極限。
  • 《無限可能》:成就學習大師的大腦使用手冊,助你喚醒學霸潛能
    他把自己升級大腦,快速學習,實現人生突破的系統方法寫成了一本書——《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吉姆告訴我們,我們都可以像他那樣完成突破,成功逆襲,最終打開人生的無限可能模式。方法是學習如何學習的過程,就是元學習(Meta Learning)。要弄懂學習的過程,首先我們要知道學習需要:專注力,長久的記憶力,高效閱讀,敏銳的思考和無限學習。1.
  • 《無限可能》:如何打破自我設限,擁抱無限可能?
    ——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最近看了一本好書,名叫《無限可能》,「無限可能」四個字,讓我想起身邊很多優秀的小夥伴,他們時常把「突破自我,擁有更多可能」掛在嘴邊。雖然他們經歷各異,但都不約而同地踐行著終身成長。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認為,成功不在先天,不靠外在,關鍵在於思維模式。
  • 《無限可能》:打造高效學習超能力,戰勝你內心的焦慮感
    可能大多數會回答兩個字「焦慮」,尤其是經歷了今年年初疫情在家荒度時光一段時間後,可能回答變成「更焦慮了」。那麼,原本應該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年輕人為何會感到焦慮呢?而最近我讀過的這本《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一書,提出了「人類的大腦可以突破任何極限,學習力就是我們的超能力」這樣的觀點。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具有這種「超能力」的話,一定可以戰勝我們內心的焦慮。
  • 未名新語|宋佳峰:無限未知,無限可能
    這是他們的未名新語,記錄成長故事,暢想無限未來! 當一個人對一件事物有所了解時,他便已有了得到甚至超越的可能。我對北大有更深的了解,便是在高中時了。仍記得學長學姐回校宣講時的場景,那是我第一次對一件事物有如此強烈的渴望。「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對於從小在蘭州生長的我,北大這一夢想正如黃河水在心中汩汩流響。高中的學習生活使我逐漸明晰學習的意義,更使我將眼界從修身齊家拓寬到治國平天下。
  • 福袋生活榮獲「潛力無限·成長力」獎,無限可能,共創明天
    2020年合作夥伴峰會10月13日,福袋生活作為淘寶聯盟廣州區域副理事長單位,榮幸受邀參加2020年度合作夥伴峰會並榮獲「潛力無限·成長力」獎。淘寶聯盟總經理 江狼創無限,去明天,福袋生活榮獲「潛力無限·成長力」獎本次峰會現場,福袋生活榮獲阿里巴巴2020年度優秀合作夥伴
  • 我在清華等你來 | 楊可欣:在清華,積極學習成長,遇見精彩無限
    清華是一個無限廣闊的舞臺,任由你施展才能,定義自己的無限可能。它能夠帶給你的究竟是什麼,相信學長學姐們的經歷和體驗能夠給你答案。從無措的「小萌新」到自然的園子裡的一份子,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我盼望已久的大學生活從暑假收到校長贈書的那一刻便開始了,我相信厚厚的一本《萬古江河》給每個新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算是剛結束高中也不能完全放鬆啊」,這本書以一種沉靜的姿態告訴我。
  • 唯有自強不息,我們才會有日後的無限可能
    下班後,我跟她聊了許多,跟她說:「不要氣餒,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有些困難熬一熬就過去了,不要因為一個公司,就覺得自己不行,人生的道路才剛開始。」她說:「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行業了。她說:「經過這兩個星期,我覺得這個行業還是挺好的,我願意再試一試。」我很慶幸,她可以這麼想,合不合適,總有適合自己的。這畢竟是適者生存的社會,也要學會成長。經過這件事,也許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是為自己的下份工作做好準備吧。
  • 漫威之父推薦《無限可能》:從腦損兒童到超級英雄,其實你也可以
    作者在本書中介紹了關於升級大腦、快速學習、人生進階的系統方法,幫助讀者從思維、動力和方法三個維度對自己的學習力進行升級,喚醒超級學習腦,擁有學什麼都會的「超能力」。作者說:天才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深度練習達成的。
  • 生命伴隨律動 讓健康伴隨成長
    生命伴隨律動 讓健康伴隨成長 2020-12-21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無限可能》:遇到瓶頸難以突破?世界腦力大師教你創造可能
    剛好在這時候,看到了《無限可能》這本書。書籍的全名是《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這本書很會抓重點,打在書名上方的一行字瞬間就吸引了我:「升級大腦、快速學習、人生進階的系統方法」。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這個重點一下就擊中了我,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這本書,想要通過在這本書的內容來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狀態,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提升自己精進自己。
  • 小馬寶莉:代表無限可能的可愛軍團,堅持不懈的努力終獲可愛標誌
    《小馬寶莉:友誼就是魔法》中小馬們一起學習,生活和冒險,領悟友誼就是魔法的真諦。在小馬的臀部一側幾乎都印有代表自己的可愛標誌的圖案,其可愛標誌代表了每一匹小馬的特殊天賦。但是,小馬們不是一出生就有可愛標誌的,只有當小馬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了自己的長處和獨樹一幟的天賦,才會獲得可愛標誌。
  • 教育就是喚醒,激發孩子的潛能和內在力量才是智慧的教育
    教育本身就像是一個雕刻石像的過程,不僅要從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釋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為孩子的未來創造無限可能。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幼小的種子,父母要用自己的表率行動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呵護好孩子明淨的心靈,讓他們見微知著、觸類旁通、自覺自悟,在成長中收穫自尊、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未名新語 | 宋佳峰:無限未知,無限可能
    這是他們的未名新語,記錄成長故事,暢想無限未來!回頭看來,當時對於學習確是沒有什麼特別深入的理解的。就連小時候旅遊北大,至今也印象淺淡了。倒是記得當時一位大哥哥帶著我們進校園,舉手投足溫文爾雅。我的北大夢,並不像許多同學一樣,或堅守多年,或志在必得,而是從迷茫的遠方,從朦朧的前路慢慢清晰的。當一個人對一件事物有所了解時,他便已有了得到甚至超越的可能。我對北大有更深的了解,便是在高中時了。
  • 喚醒「自御力」 MitoQ膠囊激發身體無限潛能
    何謂「自御力」? 它指的是我們身體防禦外界危險的能力,包含了心理防禦力、行為防禦力和細胞防禦力三個方面。要喚醒身體「自御力」,應該從線粒體開始!數百萬年來,人類生活在充滿未知的環境,高效的免疫系統和非凡的免疫力是我們得以不斷適應環境並賴以生存的重要原因。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免疫戰中,喚醒自身「自御力」就是最大的競爭力!
  • 輔助孩子學習需要給予他們成長的牽引力、推力和阻力
    孩子天生具備通過模仿借鑑壯大自身行為能力的基因,是天生的學習「專家」。但是,孩子們的學習能力通常處於熟睡狀態,需要外通過外部環境的刺激去喚醒,這也正是孩子被稱為「懵懂少年」根本緣由。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去喚醒孩子自身沉睡的學習能力,以牽引的方式引領孩子的學習成長。「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
  • 愛學習、會生活!交大小姐姐用興趣擁抱無限可能!
    在不斷嘗試新鮮事物中收穫成長;閱讀、跳舞、音樂,她興趣廣泛,在豐富體驗中感受快樂......快節奏的學習生活促使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鑽研,去養成高效的學習習慣,練就強大的自學能力,找到自己心儀的研究領域。密院的課程安排內容豐富,教授們一直與我們保持聯繫,在我陷入迷茫之時,給我學習和科研的建議,幫我梳理未來的方向。
  • 書寫你人生的《無限可能》
    感覺自己的大腦升級了、閱讀速度快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這是一本真正能喚醒學習大腦的書。《無限可能》封面作者吉姆·奎克(Jim Kwik)大腦教練,記憶力提升、腦力優化、快速學習方面公認的世界級專家終於在不懈的努力之下,他學會了如何學習。在《無限可能》這本書中,不難發現只要跟著作者的方法,就會挖掘出能夠釋放超乎我們想像的能力。一、如何專注隨著日益繁忙的工作,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專注力越來越不好了,在閱讀書籍的同時經常會走神兒,或者會去想一些其他沒有做的事情。
  • 【專業成長之路】​ 成為一名教師,成就無限可能(練翠銀)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只有不斷學習新的理論、新的思想,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實現自我超越。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才能實現教師素質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使教師真正走向成長之路。面對新的教育形勢,作為一名不再年輕的教師,仍然需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多學習、多反思、多實踐、多總結,希望自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改進。為此,我為自己制定了以下特色成長計劃。
  • 北大學霸力薦:從《無限可能》出發,人人都是最強大腦的超級英雄
    現在我們將重新踏上這條成功逆襲的英雄之旅,用心經歷一個「腦子壞掉了的孩子」是如何成長為世界級大腦教練的!如果就將世界平行分成平凡世界和歷險世界的話,英雄之旅便是越過平凡世界跳進歷險世界進行一場歷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