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社科學術圈 推送的第2401篇文章
參考文獻的重要性,已經不用過多強調了。期刊編輯在審閱投稿論文時,通過論文的參考文獻就能基本判定論文的質量。為什麼?
先看三篇研究主題大致相同的論文的參考文獻:
第一篇論文,刊於《中國農村經濟》,該刊為北大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月刊,每期發文量在6-10篇左右。
其參考文獻如下:
第二篇論文,刊於某普通期刊,周刊,每期發文量100篇左右。其參考文獻如下:
第三篇論文,同樣刊於普通期刊,旬刊,每期發文量150篇左右。其參考文獻如下:
通過對比發現,刊於重點期刊的論文,其參考文獻數量要遠遠多於兩篇普通期刊論文的參考文獻數量,為37篇,第三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數量僅有2篇。當然,參考文獻的數量與論文質量不存在正向關係,但只有比較充分的閱讀前人相關的研究成果,才能梳理出研究領域的基本演進脈絡,並在借鑑批判的基礎上展開自己的研究。僅僅參考幾篇論文,如何有效支撐自己的研究呢?
相較於參考文獻的數量,參考文獻的質量則更為重要。雖然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是再頂級的期刊,也不乏「水文」、「關係稿」。但相對而言,想在核心期刊尤其是cssci期刊發表論文,其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在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所參考的文獻,大部分都是發表於核心期刊乃至《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等頂級期刊的論文。只有參考高質量的文獻,閱讀領域內的重要學者發表的文獻,才能真正的把握研究領域的進展和趨勢。
此外,一定數量的外文文獻也必不可少。相對已經發展數百年的西方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雖然獲得了快速發展,但總體研究水平還在西方之下。雖然社會科學研究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時代性,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很多領域的研究跟在西方學界的後面。因此,參考借鑑西方學術界的相關研究成果,對於從國際視野把握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十分必要。
所以,如果你想在核心期刊,尤其是頂級期刊發表論文,參考文獻的功夫,一定要做到!這個,可不是學術的「花架子」,而是實打實的「真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