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微攝
中國金融網訊 英國《銀行家》雜誌「2020年全球銀行1000強」第20位,《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第65位,《財富》雜誌「世界500強」第220位,國際三大機構持續給予「投資級以上」評級,連續多年獲得「中國上市公司百強」稱號……作為誕生於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和浦東開發開放時代洪流中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浦發銀行始終以服務實體經濟、貢獻社會為己任。在「立足上海、輻射全國、走向世界」的願景下,浦發銀行先後在境內外設立41家一級分行、1600多家營業機構,構建了以銀行為主體,覆蓋基金、信託、租賃、貨幣經紀、村鎮銀行、境外投行的金融集團架構,跨業態、跨市場、跨領域的多元化金融服務「大棋局」日臻完善。截至2020年6月末,全行總資產超過7.5萬億元,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14億元、淨利潤近290億元。
在目前國內外環境發生顯著變化的大背景下,浦發銀行毅然選擇「再出發、再創業」,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布局,以創新為動力,在危機中破題。在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的前提下,浦發銀行積極謀劃、落實「2019至2021年三年行動計劃」,以服務為根本,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體驗+數字科技」雙輪驅動,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行業引領力和全球影響力,勇做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和先行者。
創新服務:為國家戰略貢獻「浦發智慧」
勇挑重擔,不斷創新,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與國家發展戰略同頻共振,是浦發銀行這樣的國企發展的應有之義。
在疫情影響下,我國實體經濟受到一定衝擊,浦發銀行以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為工作基礎,致力於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和國際競爭力。今年上半年,浦發銀行製造業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17.3%,高於企業貸款平均增速3.4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17.6%,高技術製造業貸款增長46%。同時,響應國家號召,浦發銀行也積極做好民營、小微、三農、扶貧等領域創新服務,「浦銀快貸」業務為企業與消費者提供「全流程在線、全自動審批、全數據化處理」的優質體驗,而「無還本續貸」服務則為小微企業貼心解決資金周轉難題。普惠金融得到了實踐,浦發銀行也因此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針對「三大任務」,浦發銀行迅速行動起來,整裝再出發。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浦發銀行敏銳地發現了企業跨區域經營和長三角產業鏈布局的需求。於是,浦發銀行成立了「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管理總部」,全力支持長三角「一網通辦」政務平臺建設,並創新一體化聯合授信模式,推出了產城融合貸款、授信專項授權、對公開戶駐點等多項創新舉措,實實在在地讓企業享受到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紅利。為了更好地引導資本市場對接國家戰略,浦發銀行也攜手匯添富基金聯合發行長三角一體化ETF基金,進一步通過金融一體化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為市場各方參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投資提供了重要標的。
在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第一時間,浦發銀行就推出了《新片區金融服務方案》,並設立新片區分行,立志實現「資金支持倍增、服務規模倍增、引領新片區金融制度創新和引領新片區金融開放」的新目標。結合新片區跨境資金便利化政策,浦發銀行先後落地了新片區首單跨境人民幣支付便利業務、首單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首單外債額度一次性登記業務等14項創新業務。目前,全行自貿FT存貸款規模、FT帳戶數、資金池和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量等五項核心數據綜合排名在股份制銀行中均列首位,數十項服務成果入選上海銀保監局發布的創新案例。
為了助力科創板建設,浦發銀行根據相關政策與企業需求,依託自身在科技金融方面的優勢,形成了一攬子、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其先後推出《科技金融服務方案2.0》《科創企業資本市場服務方案》以及《企業科創板上市投行服務方案》等,並深度參與上海市科委「3+X」科技金融體系建設,聯合首創了小巨人信用貸、履約貸、創客貸等產品,全力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突破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發展。截至6月末,在科創板已上市的116家企業中,有84家企業與浦發銀行開展業務合作。
現階段,上海正全力決勝「五個中心」建設。聚焦上海產業轉型升級方向,浦發銀行不斷創新、豐富「股債貸」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內涵,先後支持了寶武鋼鐵重組、上海醫藥跨境收購、藥明康德私有化等重點項目,有效助力國際經濟中心建設。深度參與上清所、票交所等各類要素市場籌建,做好金融交易、產品定價和交易清算等領域創新和支撐,大力支持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加快在線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完善跨境金融服務體系,促進企業境內外雙向互動,增強對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服務能級。建設專業化航運金融服務平臺,深化與航運龍頭企業合作,助力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攜手政府、VC/PE、科技龍頭企業等各方主體,探索投貸聯動等創新業務,促進科技金融生態圈交易撮合、產業對接與資源整合,進一步推動全球科創中心建設。
此外,浦發銀行著力強化對上海各行業重點國企的橫向整合,創設國企產融合作平臺與機制,大幅提升對「四大品牌」領域整體性、綜合化的金融服務能力。2020年6月末,浦發銀行在上海地區的表內貸款餘額中,三成用於支持「四大品牌」相關行業。
創新機制:瞄準關鍵問題深化改革
激發內生動力,是國資國企改革、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有鑑於此,浦發銀行始終以敢為人先的精神深化改革創新,積極探求經營管理和持續成長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
去年以來,在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的指引下,浦發銀行瞄準制約全行發展的關鍵問題,重點重構和調整不適應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包括推進風險內控體系改革、深化激勵約束機制改革、落實合規體制機制改革、升級審計垂直管理模式、強化科技與業務融合、推進公司和零售板塊組織和架構改革、推進成立理財子公司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積極籌建金融科技子公司等。通過不斷自我加壓與轉型升級,制度變量、特色變量、市場變量正源源不斷地釋放潛在紅利。依託聚合放大的槓桿效應,浦發銀行也力爭撬動全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這個總變量,推動全行戰略目標的實現。
伴隨管理機制創新的,還有企業發展戰略的與時俱進。根據新時代的特點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浦發銀行按照「跑贏大勢、追求卓越」的宗旨進行統籌規劃,力爭在高質量發展的「金融馬拉松」中隊形不亂,勇當排頭兵,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股份制商業銀行」全速衝刺。在動態把握內外部形勢變化的基礎上,浦發銀行建立並不斷完善SPBA(戰略-規劃-預算-考核)的戰略管理框架,持續優化戰略環境研究、分析和監測機制、戰略執行評價機制、重大戰略項目管理機制,強化戰略閉環管理,確保能夠及時把握髮展潮流,調整發展重點。
「自開業以來,浦發銀行就肩負了『為社會主義金融事業闖新路』的歷史使命。運用新思路解決新問題,運用新方法推動新發展,正是我們始終堅持的工作導向。未來,我們仍將積極探求經營管理和持續成長的新方法,為國資國企改革積累經驗。」浦發銀行董事長鄭楊說。
創新驅動:服務注入數位化能量
對於銀行業而言,疫情是對其數位化服務能力的大考。執筆答題,浦發銀行在線上金融和非金融領域寫出多套助企、便民服務「解題方法」,通過建設信息化平臺、建立線上貸款綠色通道等舉措,為各類企業提供包括授信、融資、結算、理財、供應鏈金融等一攬子線上、無接觸金融服務,有效緩解了企業經營壓力。其中,「浦惠到家」數字平臺實現了快速上線社區管理、防疫物資發放、員工體溫監測、遠程辦公信息管理等功能,並在復工復產與上海「55購物節」的活動中扮演了「生力軍」的角色。截至目前,相關功能已惠及全國150多個城市, 3000餘家復工企業,覆蓋客戶總人數達到200萬。
好的發揮,離不開平時的積累。事實上,浦發銀行在成立初期就提出「要把銀行建在網上」。近年來,浦發銀行不斷拓展數位化創新生態,力求能夠在數位化時代中搶佔先機,更好助力上海科創中心與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設。通過產學研合作,浦發銀行聯合建立了多個創新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共同探索大數據、物聯網、5G金融、區塊鏈、深度學習、網絡安全、智能風控等前沿技術應用,首推5G+智慧銀行網點,於上海張江完成5G網絡環境下首筆銀行卡開卡業務;首推智能櫃檯i-Counter,可以替代人工櫃檯90%的功能。在智能投顧、數字人「小浦」、智能語音客服的加持下,浦發銀行的服務能級持續提升,客戶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專業的指導與建議,對浦發銀行也更加信賴。
2018年,浦發銀行在銀行業內率先發布API Bank,並提出「無界開放銀行」理念。隨著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只需一臺小小的手機便可以滿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可在每一次觸控螢幕幕的背後,都有銀行的金融服務在為消費者保駕護航。金融與場景的「互通互聯」、銀行與合作夥伴的「開放共享」,這種零售新經營體系,便是「無界開放銀行」的核心。
以客戶為中心,以場景為切入,浦發銀行重塑了銀行業務與服務模式,通過提供更精準、更專業、更高附加值的服務,吸引相應人群參與新型業務並提高業務滲透率,增強了盈利能力。在建設過程中,浦發銀行又根據實踐經驗,進一步提出了「科技合作共同體」概念,通過「合作夥伴」方式,摒棄過去甲方乙方的傳統模式,共同解決行業內的痛點、難點。目前,已投產的API接入合作方涉及帳戶管理、貸款融資、投資理財等九大類業務領域,並實現了銀行與政府、企業、產業網際網路、供應鏈、大數據平臺等的深度結合,可在各類生產和生活場景中為B、C、G端客戶提供全方位、更極致的服務體驗。
創新黨建:制度優勢轉化發展效能
為了實現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企高質量發展效能,浦發銀行不遺餘力。
始終把組織建設作為重要保障,浦發銀行在不斷完善黨委議事決策機制、健全各級黨委職能部門設置的基礎上,浦發銀行優化調整了9個總行直屬黨委,明確了基層黨支部規範建設機制,科學精準地對全行1500家黨支部進行分層指導、分類評價,並堅持每年組織專門力量到50家一級機構黨委開展黨建工作現場考核。考慮到浦發銀行的觸角遍布全球,為了進一步增強海外分行的歸屬感與凝聚力,浦發銀行首次召開海外機構黨建工作座談會,並在新加坡分行、倫敦分行設立黨支部。
同時在不斷摸索中,浦發銀行逐漸將「外聯共建」作為重要抓手,通過一次次的特色活動,推動銀企、銀政等領域合作關係的深度融合,實現全方位、立體式合作共贏。此外,在上海市國資委的指導和牽線下,浦發銀行南京分行、鄭州分行、西安分行、合肥分行等還分別牽頭組織與當地的上海市國資系統企業集體籤署黨建共建協議,共同推進黨建工作形式與內容創新。
人才是國企發展的不竭動力,盤活人才的「蓄水池」,激發起員工的創新熱情,是國企人才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黨建再次成為了破題之道。在浦發銀行看來,每一位浦發銀行的員工都宛若一匹「駿馬」,只有到市場的「賽場」上比一比,才能夠幫助「伯樂」來「相馬」。以培養「充滿激情、富於創造、勇於擔當」的幹部特質為要求,浦發銀行進一步完善領導人員選拔任用管理辦法,著力構建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通過「內培外引」提升隊伍年輕化、專業化水平。針對脫穎而出的個人,浦發銀行會為其提供廣闊的成長空間,激勵他們不斷為浦發銀行的發展注入能量。
近年來,為了鼓勵員工創新,浦發銀行也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培育形成「激勵探索、鼓勵超越、寬容失敗、追求卓越」的創新共識,全方位梳理基層員工微創新建議。布局數字型人才,浦發銀行也大力引進高技術人才,並以數位化課程的方式為員工提供進一步的發展機會。2019年,浦發銀行共建設數位化課程資源2500門,累計870萬人次參加學習。
在「客戶體驗+數字科技」的雙輪驅動下,在服務國家戰略的進程中,在助力城市發展的點滴中,浦發銀行實現了自身的迭代升級,也收穫了近9000萬零售客戶、167萬公司客戶和近2800同業客戶的肯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浦發銀行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的關鍵之年。全體浦發人正以「再出發、再創業」的精神氣概,紮實開展「十四五」規劃研究,全力以赴向著「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戰略目標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