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田心
昨天,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當代年輕人的婚姻觀#
很多網友留言表明自己對於婚姻的態度和想法。
「一定要遇到對的人」「找到合適的比年齡更重要」「好的婚姻裡,兩個人的婚姻觀都很正」
是的,這屆年輕人對於婚姻的態度更加謹慎且理性,他們不想屈尊於年齡,也不願冒險和不對的人度過一生。
都說,相愛容易因為五官,相處不易因為三觀。
婚姻觀正的人才是真的靠譜。
對於這屆年輕人來說,婚姻不只是一紙婚書,一個儀式,更是契約關係的締結,也意味著生活方式的選擇。
有人說,最好的婚姻觀是,娶妻娶賢不娶色,嫁人嫁心不嫁財。
容顏易老、錢財易散,唯有真摯的感情才能永不消融。
娶賢不娶色,才是一輩子的幸福
都說,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愛情裡,外貌決定能否一見鍾情;而婚姻裡,人品才決定能否幸福一生。
看到有網友在貼吧抱怨:
年輕時覺得女朋友漂亮特別有面子,所以她亂發脾氣,自私任性,我都忍了。
可是結婚後,她卻變本加厲。
現在,生完孩子,我媽媽成天伺候著,她不領情,還總說我媽媽做的不好。
我家裡條件不富裕,父母特意花了2萬元買了手鐲表示對她的珍惜。
可是,她父母覺得女兒吃虧,還想讓我爸媽再買一套房子寫上他們女兒的名字。
現在我父母很為難,不想讓我離婚,又拿不出錢買房子。
有網友回應說:人品不好的人,大部分都是比較自私的,只怪當初沒有好好選擇,及時止損,才不至於毀了一生。
婚姻到最後,拼的是人品,人品不好的人,不值得共度餘生。
「從長遠看,妻子漂亮很重要嗎?」
知乎網友@三觀回答:
年輕的時候,很少有人會仔細思考婚姻的未來,總是容易被好看的臉蛋所迷惑;
可是婚後才發現,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和問題,不是單靠長相就能解決的。
生活中,有多少人以為美麗的容顏就是縱容一切的藉口,以為即使有矛盾,也可以通過容忍和磨合走向幸福的彼岸。
可是,越來越多的矛盾堆積,最終只能變成無盡的痛苦和折磨。
歌德曾說:外貌美只能取悅一時,內心美方能經久不衰。
一個女人的魅力,在美麗的外表,更在善良的人品和賢惠的性格。
唐代元稹身為望族後代,而韋叢也出身名門,兩人稱得上是「門當戶對」。然而,真正吸引元稹的是韋叢的品行。
雖然是富貴小姐,可是,韋叢沒有刁蠻任性的壞脾氣,而是知書達理、待人溫和。
婚後,韋叢賢惠持家,縫衣煮飯,將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讓元稹專心讀書,考取功名,甘願做元稹的堅強後盾,給元稹追求夢想的強大動力。
中國民間俗語有言:「妻賢夫禍少」。
一個賢惠的妻子,對愛情忠貞,有美麗的心靈,才是家庭最寶貴的財富。
嫁心不嫁財,感情才能穩固長久
不可否認,面對競爭殘酷的現實生活,沒有人可以完全置物質財富於不顧。
當然,在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念裡,也有很多父母希望女兒嫁給物質基礎相對豐厚的人。
可是,為了物質而忽略精神需求的婚姻,只剩下冰冷的孤獨,早就失去了愛情最初的意義。
想到民國時期的奇女子——餘美顏的悲劇人生。
餘美顏出生於富裕家庭,餘美顏自己也是天生貌美。
由於受到西式教育的影響,她崇尚自由戀愛,原本和一位少年相戀。可是,父母不顧餘美顏的反對,強迫她嫁給素未謀面的富家少爺譚祖香。
父親本以為從此女兒就可以高枕無憂,卻沒想到剛剛嫁過去不過兩年,譚家家境一落千丈。
譚祖香被迫到國外重振家業,而此時,一向封建保守的譚家開始斥責餘美顏的先進思潮。
餘美顏用離家出走表達反抗,怎料到換來的是譚祖香解除婚姻的消息。
後來,對婚姻失望的餘美顏幾乎與家庭斷絕往來,穿梭於名利場尋求依靠,卻最終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孤獨的一生。
一味追求物質對等,而忽略精神匹配的婚姻,終釀成一場追悔莫及的悲劇。
舒婷在《小紫荊》中寫道:
無論多豪華的婚禮都不代表幸福婚姻,兩個人終生相處和睦與否和筵開幾席、多少首飾全無關聯。
最幸福的婚姻是心中有愛,即便貧窮,也能知足;縱然平淡,也是幸福。
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梅貽琦和妻子韓詠華的愛情便是如此。
兩人年少時同為嚴氏學堂的學生,那個時候韓詠華就被梅貽琦的豐富學識所吸引。
後來,時隔十多年後,兩人再次相遇,韓詠華再次被梅貽琦理性的思考和翩翩風度所感染,面對梅貽琦的表白,兩人順理成章步入婚姻的殿堂。
梅貽琦一生專注於學術和治校,從不在意物質享受。
婚後兩人生活清貧,在最困難的時候,梅貽琦也沒有為自己爭取物質利益,但是韓詠華從來沒有埋怨丈夫,而是懂得丈夫的抱負和理想,她甘願過著粗茶淡飯的一生。
原來,好的感情,從來無關乎財富,而是精神的共鳴、情感的守候。
好的婚姻,在感情更在責任
電影《Modern Romance》裡有這樣一句話:在這大概是史上最晚婚的時代,對愛情要求的最完美,每個人都在找Ta靈魂完美的另一半。
是的,在這個晚婚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無比渴望一段情投意合的感情。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意識到,當愛情的荷爾蒙褪去,彼此認同、相互成全,才是感情的潤滑劑。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感情被稱為「建築界的唯美愛情」。兩人共同致力於中國古建築進行考察記錄和保護研究,被後人傳為佳話。
雖然外界環境惡劣,林徽因肺病纏身,梁思成也患有腿疾,可是兩個人還是為了共同的理想而扶掖前行。
當然,他們也一同經歷了戰火紛飛的艱難時光,在那段晦暗的日子裡,林徽因不忘相夫教子,用歌聲滋潤丈夫和孩子的心靈。
就這樣,兩個人是伴侶、更是知己,互相鼓勵、彼此成全,攜手一生。
尼採說:婚姻不幸福,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因為缺乏友誼。
能維持婚姻的從來不是顏值和財富,而是細水長流的感情和不離不棄的義氣。
1981年,29歲的舒婷嫁給了詩評家陳仲義。
婚前約定不做家務的她,婚後為了生活,也甘願淪為勤儉持家的主婦,每天面對柴米油鹽的瑣碎。
一位才女甘願為自己做羹湯,陳忠義對此也充滿了感激,婚後也對妻子關愛有加。
懷孕時,舒婷孕吐反應劇烈,陳仲義聽說看驚險小說能緩解,他就每天往返圖書館借書。
就這樣,雖然平淡,但兩個人懂得知足,在美麗的小島上,度過了30年的幸福生活。
其實,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伴侶,我們終究會和一個不夠完美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而完美的婚姻,從來離不開各自改變和互相包容。理解包容是態度,相互成全更是責任。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懂得婚姻的意義。不會輕易被愛情衝昏頭腦,也不會輕易讓財富桎梏選擇。
長久的婚姻,需要的是人品、是責任,更是非你不可的決心、相守一生的恆心。
生活不易,只要兩個人彼此體恤、同舟共濟,就能從婚姻的平淡與瑣碎中反芻出幸福的甘甜。
共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