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描述年齡之時,很多時候會被一個特殊的詞彙所迷惑,那便是「虛歲」。更有甚者,直接描述說,中國人有「兩個」年齡,一為周歲,二為虛歲。其實對於這兩種年齡的描述方法,一般情況下並沒有什麼難題。但在填寫表格的時候,就會很犯愁,究竟是填寫虛歲呢?還是填寫周歲呢?畢竟相比較於周歲而言,很多人對虛歲是有一定的迷惑。故而,在很多時候,往往在面對周歲與虛歲的時候,會出現短暫的困惑。
對於虛歲,在現代人的理解中,虛歲往往會比周歲大「一到兩歲」。按照對於虛歲的理解,人一出生時便代表一歲,此後以春節為計數單位,即每過一次年增加一歲。對於這種說法,其實還好。人們對虛歲詬病已久的不僅僅是這個,而是若是出生在臘月的話,虛歲就變成「虛兩歲」。故此,有人怎認為中國人所提倡的虛歲是非常不嚴謹,也是不科學的,更是不可信的。更有甚至,直接說是中國人在對待年齡方面非常馬虎。
其實若是單單從記錄年齡這一方面來看,不管是虛歲,還是周歲,這二者帶給人的信息量是完全相同的。周歲年齡中包括「年月日」,甚至是生辰八字。其實對於這點,「虛歲」也是能給出一定的信息。虛歲最主要的一個特點是,它所記錄的範圍是比周歲要廣,即虛歲代表的是一個人從頭到尾的所有年頭的記錄。一般情況下,人一出生即代表一歲,過完百日以後,人的年齡計算便不再以「月」計算,而是以每年春節計算的「年」齡。
在中國古代,則與現代不同。在古代,「虛歲」是唯一記錄年齡的方式。在古典文獻中,所表示的「歲」,代表的便是「虛歲」。故此,在中國古代,並不存在什麼所謂的虛歲與周歲的概念。所以,在研究中國歷史人物的年齡範疇之時,虛歲要比周歲更有優勢。
「虛歲」的記錄年齡方式,流傳至今其實並沒有在古代那般的影響力。但在嬰幼兒與年長之人的身上還有有著很大的關係。如虛歲與實歲會關係到嬰幼兒的入學問題,會關係到年長之人的退休問題等。故此,為了解決這些不必要的麻煩,才衍生出周歲的計算方式。但目前為止,虛歲與周歲的優勢都已不存在。這二者都被「年月日」所取代,想必很多人都曾遇到過,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填寫表格的時候會填寫年齡,而現如今「 年齡」那一欄已經被「出生年月日」所取代。或許,這才是最好的記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