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之父論教育,跨界天才有何高見

2020-12-25 伽馬有話說

我們每個人都是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喜愛某種教學方式,又或者厭惡某種教學方式。因此,幾乎每個受過教育的人都對「教育」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與思考。

馬文·明斯基是人工智慧領域奠基人,被人們稱作「人工智慧之父」,在1969年獲得圖靈獎。不僅如此,擁有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的他還是一位小有名氣的音樂家和發明家。即使在教育領域,馬文·明斯基也投入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身於OLPC項目,致力於將計算機技術交到全世界的兒童手中。

在《創造性思維》,副標題「人工智慧之父馬文·明斯基論教育」這本書中,馬文以6篇長文講述了他對於教育的獨特見解。書中不乏有很多新穎的觀點,雖然是數學、計算機、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馬文的6篇文章並不是使用的晦澀難懂的語言,反而是用講故事的方式將自己的觀點和盤託出。

鑑於馬文取得的成就,很多人稱馬文為天才,但馬文更關注於探索人類思維背後的秘密與如何對教育有所改進,讓每個孩子從中受益。書中有一些對學校教育的批判與改進方式,但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我更傾向於把書中的觀點運用於自我教育和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中,這也正好符合「終生學習」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兩個觀念。

下面,我們談論一下《創造性思維》這本書中重要的幾個觀點。

解決問題的四個「思維武器」

如何解決問題呢?我們常用的解決問題方式有哪些呢?書中給出了十個「思維武器」,其中我最愛的是以下四個。

類比推理什麼是類比推理呢?通常我們對於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非常熟悉,這幾乎是所有學科最常用的兩種推理方式?

歸納推理是從一堆事物中歸納總結,推導出的一個一般性規律。簡單的說,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從點到線的推理過程。而演繹推理的基礎模型是三段論式推理,是從一般規律推導出個別現象的方式,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是從線到點的推理過程。

那麼類比推理呢,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簡化了的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是一種直接從點到點的推理方式。

類比推理不算是一種嚴謹的推理方式,往往接下來需要更為嚴密的論證,但類比推理為我們省去了大量時間,提供了一種捷徑。可以說,生活中我們使用最多的就是類比推理了。

改變問題的描述方式

有這樣一句話: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好的學生善於解決問題,而聰明的學生善於找到重要的問題。

有時,提出好的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困難,當找不到問題的答案時,通過改變問題的描述方式往往能夠迎刃而解。

網際網路世界有這麼一種說法,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網上,就看你能不能通過關鍵字優化,找到最終的答案,對此我深有體會。

讓我們看看企業家伊隆·馬斯克是怎麼說的吧:我們應該努力擴展人類意識的深度和廣度,以便更透徹地理解應提出哪些問題。

簡化問題,從最原始的基本單元開始推理

這個概念極為重要,數學中的公理化與物理學中的第一性原理指的就是如此。

相比於類比推理,從最原始的基本單元開始推理顯得更為複雜,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但是,類比推理往往會讓我們遠離真相,而且不敢做出任何改變,畏首畏尾。

查理芒格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如何在1884年用200萬美元打造一個價值2萬億美元的非酒精飲料的企業?

查理從兩個最基本的問題開始,藉助數學計算、心理學中的條件反射、銷售物流策略等一步步梳理出打造出2萬億美元可口可樂公司的方式,實在令人讚嘆。

逆向思維,多學習反例

數學家非常善於使用逆向思維,比如有一種證明命題的方式叫做反證法。這個道理極其簡單,以至於我們常常忽略它的重要性。

心理學中有一種說法是我們常常喜歡那些怪誕、誇張、反常的事物,反而經常對那些稀鬆平常但重要的事物視而不見。

創業成功的概率是多少呢?據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創業失敗的概率高達95%~99%,也就是說成功的概率僅僅在1%~5%之間。然而,市面上教我們創業成功的書籍不計其數,而教我們避免創業失敗的書籍卻少之又少。

也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更多是在商業規則下,讀者更喜歡看到成功的經驗,因而市場上充斥著大多是成功書籍。然而,這種現象帶來的弊端非常明顯,那就是我們常說的倖存者偏差。我們只能看到少數成功者的成功經驗,卻幾乎看不到大多數失敗者的失敗原因,最終導致我們產生誤判,認為成功極其容易。

如何避免這種現象呢?使用逆向思維,多積累反例顯得尤為重要。

比如所有人都在思考如何創業成功,你需要思考如何避免創業失敗,並從失敗者的經驗中從中學習,成為自己避免決策失誤的檢查清單。

所有人都在思考如何變得富有,你需要思考如何避免成為窮人、窮人的思維誤區有哪些,從而從窮人的經驗中找到自己應少犯的錯誤。

把大腦想像成計算機,建立反饋循環機制

Tim Urban在一篇介紹馬斯克的文章中提到過這個觀點,Tim Urban指出我們的大腦硬體決定了我們的智商、天賦等基因決定的東西,而大腦軟體則是我們的思考、決策流程。我們需要在行動、反饋、學習新信息中不斷優化我們的大腦軟體,建立更好的思考、決策循環機制。

把大腦想像成計算機是否會讓我們覺得太過於彆扭,有點像死板的機器人那樣行動。對此,我贊同《創造性思維》書中馬文·明斯基的看法,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這種做法可以讓我們避免把「天賦」、「智力」等因素作為失敗的口頭語,而是試圖從正面來思考問題——也就是我們需要修復漏洞,讓大腦更好的運轉。

比如作者舉的這幾個例子:

從「我不擅長數學,是由於自己太笨,對於數字和符號不敏感」這個原因開始轉而思考,我的符號程序系統有一些漏洞,需要進一步優化,從而讓運算更為順暢。

從「我不喜歡這個學科,直接逃避吧」開始轉而思考,我對於這個學科需要給予更高的優先級,並需要投入時間找到掌握這個學科的重要性,從而培養更多興趣。

結語

教育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討論話題,人工智慧之父馬文·明斯基的獨特視角,相信會給所有人帶來新的啟示。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1927年人工智慧之父、Lisp之父John McCarthy誕生
    他因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貢獻而在1971年獲得圖靈獎,被譽為「人工智慧之父」。1958年,他發明了Lisp語言,這是人工智慧界第一個最廣泛流行的語言,至今仍有著廣泛應用。人工智慧之父、Lisp之父John McCarthy從政治青年到學術人生John McCarthy的人生像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政治和學術是兩抹最有特點的亮色。
  • 影視賞析 | 卸去「人工智慧之父」,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圖靈」——《模仿遊戲》
    圖靈,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之父,他提出的著名的圖靈機模型為現代計算機的邏輯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礎,被載入計算機發展史冊。尤其對於從事計算機相關行業或專業的學生,對圖靈絕對不會陌生。
  • Lisp語言發明者、「人工智慧之父」 John McCarthy與世長辭
    Lisp語言發明者、「人工智慧之父」John Maccarthy今天與世長辭。以下是關於這位計算機大師的簡介:-1927年生於美國波士頓 -1948年,加州理工,數學學士 -1951年,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 -1956年Dartmouth會議的發起人(該會議被視為AI作為一門學科誕生的標誌) -1955年在為該會議寫的建議書中提出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詞,從而被視為「人工智慧之父
  • 定了,人工智慧+X,加快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生培養,學習的方向有了
    一方面,以國家發展人工智慧的重大戰略需求為中心,以「需求導向、應用驅動」「項目牽引、多元支持」「跨界融合、精準培養」為基本原則,瞄準「理論、算法、平臺、晶片和應用」等急、斷、缺的短板領域,構建基礎理論人才與「人工智慧+X」複合型人才並重的培養體系。
  • 天才中的天才,領略全能天才大師的魅力
    他是博弈論之父(不是納什哦),他是電子計算機之父(圖靈是理論計算機之父),他在純數學(集合論/算子論/測度論等),理論物理(數學嚴格化/量子邏輯等),應用物理(流體力學/激波理論等),控制論(協助維納創立控制論),氣象學(帶領團隊做出首個天氣預報),生物學(與烏拉姆創立元胞自動機理論/DNA的發現打下基礎),經濟學(與摩根斯坦恩創立博弈論/數理經濟學奠基人),戰爭威懾論(戰爭數學化/迫使蘇聯放棄史達林主義
  • 首部教育題材網劇《天才進化論》高考日開機
    2012年有915萬考生走進考場,踏足成長的重要一關。與高考同期,一部關注中國教育問題的網絡劇正式在京開機。作為首部關注教育題材的網絡劇,《天才進化論》在開機前即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該劇由「開心麻花」系列知名演員沈騰、青年演員墨陽、兒童節目主持人「櫻桃姐姐」茅原君及童星關曉彤等人共同出演。並邀請曾參拍《舌尖上的中國》的劉睿擔當該劇製作人。
  • 人工智慧時代,傳播學者有何作為?
    那麼,當技術扮演了傳播者的角色,傳播學的研究者又能有何作為呢?接下來,我們希望嘗試提供三種可能的方向。作為傳播者的人工智慧:功能視角當人工智慧作為傳播者進入到我們的視野之後,事情就更麻煩了。我們該如何開始研究它呢?我認為其中一個關鍵的起點,就是去測試「人和機器的傳播」與「人和人的傳播」之間,究竟有哪些共性與差異。例如,那些撰寫新聞的機器人,特別適合被放在大眾傳播的既有脈絡中去考察。學者們會使用評判人類記者的標準,來評估「機器人記者」和它報導的內容。
  • AlphaGo之父解答人工智慧八大疑問
    對於5月23日至27日與圍棋人工智慧程序AlphaGo(阿爾法狗)的對弈,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職業九段柯潔放出豪言。然而,AlphaGo(阿爾法狗)之父卻說,「我們發明阿爾法狗,並不是為了贏取圍棋比賽。」
  • 你不知道的那些教育「之父」
    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來梳理以下教育理論知識中的那些「父親」以及對應的相關著作和重要的考點知識。這部分知識點在福建省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是以客觀題來考察大家對知識的識記程度如何。考查的最多的對應以下為誇美紐斯、赫爾巴特、保羅朗格朗、馮特這幾個人。教育學之父:誇美紐斯,《大教學論》,系統論述班級授課制和泛智教育。
  • 跨界天才帕斯卡,從數學神童、物理奇才到哲學思想家
    「帕」(Pa)是以布萊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名字命名的壓力單位,這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可以稱得上跨界的天才。在物理學方面,他提出帕斯卡定律,為液壓系統研究和流體力學發展作出開創性貢獻;在數學方面,他是博弈論和概率論領域的先驅;在哲學方面,他則是一位存在主義思想家。
  • 龍華區聯合騰訊、科大訊飛探索教育跨界
    教育+科技,將會產生何種神奇的化學反應?2018年9月11日上午,「深圳市龍華區未來學校建設展示交流活動暨龍華區外國語學校新校區啟用儀式」在龍華區外國語學校進行。騰訊、科大訊飛、華為等二十個知名企業,與龍華區副區長陳建民等區委領導一同出席。教育跨界、連結眾多頂級社會資源如何對教育品質提升賦能?
  • 想讓自己變得更聰明,學習人工智慧之父的思考方法吧
    馬文·明斯基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名譽教授、計算機科學家,也是人工智慧的先驅,虛擬實境最早的倡導者之一,被稱為「人工智慧之父」。作為一名科學巨匠,馬文非常關注教育和學習方面的問題,對於教育也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看法。他非常重視對「思維的思考」。他提出,無論是計算機還是學習數學,關鍵要給學生「一種自由的感覺,一種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力量。」
  • 「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登上英國50英鎊新鈔
    圖源:BBC海外網7月15日電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登上英國50英鎊新鈔。此前有媒體報導稱,英格蘭銀行計劃於2020年推出新版50英鎊,用更耐磨的聚合塑料鈔代替紙質鈔票。目前的50英鎊紙幣上,一面印有英國女王頭像,背面則是蒸汽機先驅詹姆斯瓦特和馬修博爾頓。新的頭像人物出爐後,將取代這兩位工業革命的先驅。BBC稱,面值50英鎊的新鈔將於2021年底進入流通。
  • 二十世紀的天才,應用計算機之父
    阿蘭·麥席森·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是20世紀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被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和「人工智慧之父」。1912年6月23日圖靈生於英國倫敦。圖靈出生在豪門一—家中有三位成員曾入選英國皇家學院,他的祖父甚至獲得了劍橋大學數學系的榮譽學位。
  • 教育理論中的「之父」
    今天就把整個教育理論中那些「之父」進行總結,方便考生複習。誇美紐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學論》標誌著教育學開始從其他學科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其被稱為「教育學之父」,同時還被稱為「近代教育科學之父」。
  • AI人工智慧:AI教育的邊界與想像
    AI賦能教育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AI在教育行業會如何大展拳腳?又會有什麼瓶頸是需要去突破的呢?以下,筆者將為大家詳細講述。人工智慧(AI)或將成為繼「網際網路+」、虛擬實境(VR)之後,下一個網際網路技術的爆發點,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其中,教育領域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也頗熱鬧,熱情也非常高。人工智慧到底為教育帶來哪些影響呢?AI會在教育裡有著怎樣的邊界和想像呢?值得我們思考。
  • 守正與超越:教育技術學的邊界與跨界
    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科是人的認識論的產物,為了便於人類認識複雜世界而劃分出來相對獨立的知識領域,每一個學科都有自身的研究對象及其知識體系。可以說,每個學科在發展過程中都構築自身的學科範圍,也會形成相應的學科邊界。反之,學科也需要邊界意識來強化其發展,使該學科領域的學者產生主動的趨近和自我強化[1]。
  • 人工智慧機器人之父:艾倫·圖靈
    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
  • 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 科大訊飛學習機因材施教走向實踐
    8月1日,「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2019」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本次峰會以「A.I.+教育:跨界融合與創新發展」為主題。直面A.I.+大數據給當前教育帶來的變革,共論人工智慧與大數據下的教育模式變革,深挖大數據驅動下的名校教育管理經驗,推動人工智慧進課堂的深度應用。
  • 教師招聘教育綜合基礎知識「之父」大盤點
    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1、教育學之父:誇美紐斯其著作《大教學論》,使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2、現代教育學之父(科學教育學之父、傳統教育代表人物):赫爾巴特其著作《普通教育學》,標誌教育學作為一門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