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傳播偏見與仇恨是教育的最底線

2021-02-25 思想室

前幾天面試一位年輕的初中國文教師。她畢業於國內最頂級的大學之一,擁有中文碩士學歷,且有一定的從教經驗。初試時我對她印象極佳,覺得她是一位修養很好,有教育熱情,關懷學生,閱讀量豐富,專業素養不錯的老師,於是給了她一個試講的機會。我本來對她的試講給予厚望,覺得她一定會有出色的表現。但這次試講卻成為一場讓我惋惜的「教育災難」。

「納粹」德國時期的「愛國兒童」

這位老師選擇了楊振寧先生寫的《鄧稼先》一文進行說課,並提前發來她的說課稿。我看了長達八頁的說課稿,覺得她準備地非常用心,非常專業。說課開始後,這位老師首先陳述了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等內容,發揮正常。講到應該引導學生像鄧稼先一樣心懷理想,鞠躬盡瘁,為國奉獻時也還算恰當。但在講到鄧稼先的「愛國主義情懷」時,她突然說,我要讓學生知道,我們如果有「原子彈」就可以「炸死」那些欺壓我們的「西方列強兔崽子們」,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厲害。鄧稼先就是幫我們發明了這種武器的科學家。其間,她又數次提到要「炸死西方列強兔崽子們」。我和我的好友、同事戴兄越聽越覺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慄。後來,她又由古及今,談到美國試圖把疫情的發源地轉嫁到中國,利用「疫情」打壓中國等。她義憤填膺的說,美國完全是擔心中國目前的高速發展會危及到自身的利益,用各種陰謀「欺壓」中國。聽完她的高論,我和戴兄都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但出於禮貌,我們還是非常客氣地和這位老師進行了「友好」的「交流」。

 

戴兄的主要意見是說,我們應該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用一種世界的眼光看問題。我們是中國人,也是世界人。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和平和發展」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主流價值。不要用「小粉紅」的心態引導學生仇恨其他國家。「忠君愛國」的思想是專制時代的產物,我們作為現代人,需要對此增強反思。另外,要警惕信息封閉帶來的偏見和誤解。凡是本國的都是好的,容不得別人批評;凡是別國的都是壞的,容不得別國辯駁。這是有問題的。這位老師回復到,狹隘的「民族主義」確實有問題,但也有存在的價值。至少那種「愛國熱情」是值得我們肯定的。她還說,她最憎惡日本這個國家,近代一直欺壓我們。她一提日本就憎惡。

 

日本軍國主義統治下的「愛國兒童」

我的意見主要是,我們在基礎教育階段,不要在孩子心中埋下偏見,甚至仇恨的種子。歷史是歷史,現實是現實,未來是未來。過去不可改變,現在影響未來。如果我們希望世界各國未來不要相互欺壓,而是保持和平和發展,我們現在就應該培養孩子對真、善、美的嚮往。「炸死西方列強兔崽子」這樣的語言絕對不應該在課堂上出現。世界確實矛盾重重,但教育是一種理想,要引導孩子走向真、善、美。教育者要培養孩子良善、友愛和寬容的精神,而不是散布偏見和仇恨。聽完後,她連連致歉,說這樣過激的語言確實不合適。並對我和戴兄的意見表示接受和感謝。

 

雖然她後來意識到自己的言語有些過激,我和戴兄還是覺得招聘一位這樣的老師會對學生產生不恰當的影響,因而拒絕了她的應聘。但她已經從教多年。在她多年的從教經驗中,已經有多少孩子被她的「仇恨教育」所影響,這不得而知。我只能替那些孩子感到惋惜。

集中營裡的猶太兒童

面試結束後,我的內心充滿遺憾和不安。我內心一直在追問,是什麼讓一位有一定閱讀量,為人謙和有禮,熱愛教育、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擁有「用原子彈炸死」別人的衝動?是什麼讓一位表面上陽光熱情、單純樸質的年輕女孩子說出「西方列強兔崽子們」這樣粗鄙的語言?是什麼讓一位非常有教育潛質的年輕教師內心充滿了偏見和仇恨?若這樣的語言和思想出自於一個不學無術的「文盲」,我覺得尚且可以理解。但堂堂國內頂級名校的碩士生竟然有這樣的「高論」,我替她惋惜,替她遺憾,還略有些失落。

 

愛自己的國家、民族和文化當然是沒有錯的。我是中國人,也對我腳下的土地和身邊的同胞充滿情義。但愛自己的國、愛自己的民族、愛自己的文化不是非要以仇恨別的國、別的民族、別的文化為基礎的。歷史已經證明,建立在「仇恨」基礎上的「愛」是非常可怕的。「納粹」愛德國,仇恨猶太人,於是就用屠殺猶太人的方式愛德國;日本「軍國主義」者崇拜天皇、愛日本,仇恨中國,於是就用侵略中國和屠殺中國人的方式愛天皇、愛日本;史達林愛權力,仇恨「反對派」,於是就用「大清洗」的方式鞏固自己的權力;波爾布特信仰變形的「馬列主義」,仇恨「地主」和「資本家」,於是發動「紅色高棉運動」,屠殺了柬埔寨約170萬人以實現他心中的「共產主義」;早期的歐洲殖民者信奉「天主教」,仇恨「異教徒」,於是將黑人當做「奴隸」販賣到全世界……歷史緘默不語,看著人類的愚蠢冷冷發笑。

 

被趕往集中營的猶太女孩

教育,特別是未成年人的教育,一定要儘量將偏見和仇恨壓到最低,以至於無。我們唯一要仇恨的就是仇恨本身,我們最應該對偏見本身有偏見。我不希望我們的下一代生活在仇恨之中,我不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還有戰爭和屠殺,我不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還有「兒童黨衛軍」等組織,我不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還高唱忠於領袖、忠於組織的讚歌。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在和平的環境中,享受麵包和音樂;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無論什麼膚色和信仰都可以平等和平的交流;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而不是做任何人或任何組織的「螺絲釘」;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都內心甜美、熱愛自由,各美其美;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忠於自己的良知和責任,成為有思想、有智慧、有愛心的好人。

 

不傳播偏見和仇恨是教育的最底線。身為老師,如果我們的教學經驗暫時不夠豐富、學術水平暫時不夠好、與學生的交流暫時不夠自然、對應試技巧的掌握暫時不夠純熟……這些暫時都不要緊。但我們一定不能教孩子成為一個想用原子彈炸死別人的人。這不是教育,這是野蠻,這是犯罪。





*以上所有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筆者。筆者將刪除。

相關焦點

  • 《偏見的本質》書評 | 翻越「偏見」那座山
    內群體在本質上表達統一的中心思想,當大家都在這個環境當中接受著同樣的意識教導、相互之間意識不斷地加強,這就會造成對弱勢個體鄰居叔叔的偏見,認為他是不可接觸的,可隨意嘲笑和欺負的,這是偏見習得中的順應心理。「態度的傳播是一種教育的過程」。
  • 如此煽動仇恨,港大學生會是在與文明為敵
    宣揚對特定群體的仇恨,這在任何文明社會都不會被接受。對此,港大校方明確譴責該片,認為包含欺凌及仇恨言論。校方要求港大學生會,從所有平臺上刪除該片。來自英國的港大建築學院院長,針對此事致函全體師生,痛斥該片「低級趣味」極具冒犯性,超越了身為學生可接受的行為、禮貌及尊重的底線。在多方譴責下,港大學生會刪除該片,還避重就輕、不痛不癢地道了歉。
  • 虛構之偏與現實之見:理解偏見
    於是,在日積月累下,人類文化和偏見的關係變得微妙,它似乎成為了一種可容忍的、弱毒性的副產品,就好像舊式內燃機效率不足產生的濃煙,雖然嗆鼻,卻是工業時代最能激發工人驕傲的景觀之一。 事實上,人類群體傾向於彼此疏離。我們天然地更願意與同一種族、同一愛好的人一起玩耍、居住、結婚。我們不需要將這種傾向歸結為一種群居本能,或者偏見。
  • 公然鼓吹欺凌仇恨並污衊內地生為「間諜」,港大學生會電視致歉
    據港媒報導,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9月1日盜取大學官方拍攝的迎新影片,肆意改動內容,製作成公然鼓吹欺凌及仇恨內地生的版本。在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發布的篡改短片中,字幕圖片污衊內地生是「間諜」。港大校方昨日明確譴責此等惡行,並強調仇恨、欺凌和偏執言論決不能偽裝成「言論自由」,直指短片製作人「欠港大社群一個道歉」。
  • 在阿聯發表歧視和仇恨言論,將面臨 100 萬迪拉姆罰款
    華輿訊 據杜拜中華網報導,每當你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些可能會傷害宗教情緒或顯示對個人或社區偏見的東西時,你可能冒著巨大的風險。 阿聯聯邦檢察院警告說,任何被認定犯有種族歧視或仇恨言論的人將被處以最高達100萬迪拉姆的罰款或至少5年的監禁。 公訴部門在其推特頁面上發布了一段視頻,提醒人們注意違法行為的後果。 這些警告是在阿聯越來越多的惡意、仇視伊斯蘭的社交媒體帖子之後發布的。
  • 人民日報評論:如此煽動仇恨,港大學生會是在與文明為敵
    宣揚對特定群體的仇恨,這在任何文明社會都不會被接受。對此,港大校方明確譴責該片,認為包含欺凌及仇恨言論。校方要求港大學生會,從所有平臺上刪除該片。來自英國的港大建築學院院長,針對此事致函全體師生,痛斥該片「低級趣味」極具冒犯性,超越了身為學生可接受的行為、禮貌及尊重的底線。在多方譴責下,港大學生會刪除該片,還避重就輕、不痛不癢地道了歉。
  • 如此煽動仇恨,港大學生會是在與文明為敵 | 人民銳見
    宣揚對特定群體的仇恨,這在任何文明社會都不會被接受。對此,港大校方明確譴責該片,認為包含欺凌及仇恨言論。校方要求港大學生會,從所有平臺上刪除該片。來自英國的港大建築學院院長,針對此事致函全體師生,痛斥該片「低級趣味」極具冒犯性,超越了身為學生可接受的行為、禮貌及尊重的底線。在多方譴責下,港大學生會刪除該片,還避重就輕、不痛不癢地道了歉。
  • 三個月內加州發生800多起反亞太裔仇恨事件
    中新社·華輿訊據美國僑報網報導 停止亞太裔仇恨聯盟(Stop AAPI Hate coalition)自新冠疫情開始收集針對亞裔的仇恨事件和罪行,共832例。該聯盟於1日要求加州州長紐森成立種族偏見打擊小組,以保障亞裔居民權益。
  • 種族歧視抗議蔓延全球:如何教育孩子遠離歧視與偏見?
    人們心中的歧視與偏見是如何產生的?作為父母又該怎樣教育孩子遠離歧視與偏見呢?被帶走的孩子沉默不語,被無端指責的黑人百口莫辯,之前的和諧蕩然無存,這一切都源於孩子母親的種族歧視。年紀尚小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母親為什麼打斷自己,更不知道種族歧視為何物,但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恐怕終有一日會成為與母親那樣的人。
  • 「殺死滿大人」與「殺死洋大人」:瘟疫之下的仇恨與報復
    報復來自於仇恨。或者是事實上的仇恨,或者是想像中的仇恨。2仇恨是「不治之症」,其目標是讓被仇恨的對象消失。仇恨和偏見之間的關係由來已久,最早起源於亞里斯多德,他將仇恨與憤怒、狂怒等區分開來,認為仇恨是出於相信自己屬於某種類型。按照現代的語言稱,將自己歸屬於某個陣營,類似「站隊」的意思。亞里斯多德同時認為,仇恨其實是種道德情緒,是人們自然而然地對不正義行為所抱有的情緒。
  • 《偏見的本質》:一本書讓你搞清「偏見」的根源、影響及應對之策
    要理解這個概念,我們先要搞清什麼是「偏見」,對於偏見最簡明的定義是:「沒有足夠的依據,就把人往壞處想」,它包含兩個基本要素:毫無依據的判斷,以及由此而來的情緒(往往是負面的)。既然如此,我們來看看兩個問題:(一)川普曾指責墨西哥向美國輸出犯罪,稱墨西哥移民大多是毒販和強姦犯。這是不是偏見?
  • 不要過早下定義,常「被偏見」的3種心理學效應,你中過幾個?
    偏見就是這樣,未知事情全貌,自我的思維就先入為主,以自我的立場去給以置評。暈輪效應,投射效應,刻板效應,這些形成偏見的心理學效應,你一定有遇見過的,知曉這些心理學效應,更要知道如何避免自己產生偏見,也要避免被偏見所傷。
  • 你可能是網絡仇恨的受害者
    不過,網絡並不是傳播惡意情感的唯一途徑,其他媒介上的信息也會影響我們的現實感受。比如,觀看暴力電視節目的觀眾更傾向於相信現實世界要遠比其真實情況更加恐怖駭人。有個用來形容這個現象的專有名詞:「Mean World Syndrome(冷酷世界症候群)」。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當你看了足夠多的恐怖片後,你會覺得每個牆角後都藏著一個變態殺手。
  • 【紅心隨想】也談做人的底線(中)
    進入微信已有兩年,關於美國(或德國或日本)的文章也讀了不少,遺憾的是,我發現大多數國人的文章都是清一色的兩極分化:一類文章是從狹隘的民族主義出發,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甚至以造謠罵街的形式誇大其詞,厚己薄彼,讓人讀了反胃和噁心。
  • 為何美國對日本動漫有極大偏見?因為觸碰了他們的底線
    美漫的人群會比日本更為廣闊,其迪士尼、DC、漫威等等可以覆蓋到很多平時不看動漫的人,日漫的話那就是產量高,但因為偏向宅系,整體的收入會低於美漫。不過這個好像有點扯遠了,今天要說的是美國對於日本動漫存在的偏見。
  • 底線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母親哭著教育兒子:人家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都跟你說了,我教你你不聽,父母教育不了就是社會教育,社會教不了,就是公安局、法院教了。但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父母越是苦口婆心地講教育,孩子越是聽不進去。更何況,孩子品格的養成,不止是受家人的影響,成長的環境、周邊的人和事物都有可能促使孩子犯錯。要想讓孩子少受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從小進行底線教育非常重要。
  • 私下創作可享自由,公開傳播須守底線
    在網絡上,一些獵奇的畫風確實流傳甚廣甚至飽受歡迎,只要沒有觸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我們理應尊重。但據報導,JM的涉案漫畫不僅含有大量淫穢色情、血腥暴力內容,還充斥著以殘忍手段凌辱、虐殺女性,宣揚「軍國主義」、侮辱「慰安婦」等惡劣情節,並且出版盈利了120餘萬元,顯然已經觸犯了法律。創作自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包容各種形式和風格,絕不是縱容色情暴力的泛濫和違法犯罪。
  • 背景資料:美國半個世紀以來的主要仇恨犯罪案件
    原標題:背景資料:美國半個世紀以來的主要仇恨犯罪案件  新華網北京6月19日電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市17日發生一起白人槍手襲擊黑人教堂事件,造成9人死亡。美國司法部宣布將對該案展開調查以確定是否為「仇恨犯罪」。
  • 謠言與政治偏見也是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把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為突出任務來抓,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同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向國內外發布疫情信息,積極回應各方關切,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
  • FBI:美國讎恨犯罪數量達十年來最高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 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周一,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的仇恨犯罪上升到了十年來的最高水平。同時,仇恨動機殺人案件也達到了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的最高數量。報導稱,2019年,美國有記錄的仇恨犯罪有7314起,比前一年的7120起有所增加,接近2008年的7783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