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明網記者 王東 文/圖
範聖高,一名普通的東湖區經堂巷社區個體家電維修戶,近兩年,他見義勇為、俠肝義膽、阻止竊賊行竊身負重傷的英雄事跡家喻戶曉,廣為傳頌。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做好事助人為樂,救助傷者、送迷途老者回家、免費為困難居民修理電器、給困難戶捐款等等,他的高尚行為,受到東湖區政府高度重視,被授予「見義勇為」及先進個體等光榮稱號。2010年4月初,他又被有關單位和部門授予「見義勇為」和「光彩之星」等榮譽稱號。
範聖高展示自己的榮譽證書。
獲獎:做好事再次獲獎
近日,南昌市東湖區經堂巷社區的個體家電經營戶範聖高因做好事再獲殊榮,被南昌市西湖區政府授予見義勇為先進分子光榮稱號;被南昌市工商管理局和南昌市個體私營經濟協會授予「光彩之星」榮譽稱號。
事情源於2009年10月的一天,範聖高正在店內修理電器時,門外忽然傳來「砰」的一聲響,他出門一看,一個中年婦女躺在地上,臉上流血不止。原來,她在騎著自行車經過此地時,車前輪支架突然斷裂,她的臉部猛地摔在地上,人中破裂,鮮血噴湧。
若施救不當,後果將不堪設想。當時圍觀的路人不少,就是沒有人援手。此時,他和妻子撥打「110」求助。「110」趕到後,又聯繫了「120」急救,終於受傷婦女得到及時救助。
範聖高,一位普通的社區居民,這些年他的好事做了一籮筐,社會沒有忘記他,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好人」、「社區好人」、「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等多種榮譽稱號,他的名字在轄區閃光。三十多年如一日地做好事,敢於和壞人壞事作鬥爭,助人為樂,幫助周圍困難群眾修理家電,他的無私奉獻精神感動了人們。
緣起:從小受雷鋒精神鼓舞
範聖高的老家在西山鄉石堎小學,從小受雷鋒精神鼓舞。他在小學五年級的一個冬天放學回家時,突然,「救命,救命」的喊聲從不遠處傳來,他跑去看見有幾位小學生在水庫旁著急地喊叫著,會水性的範聖高來不及脫衣服,立即跳下去,將這位同學救了上來,救上人來後被凍得打哆嗦的他病了一場。
幾天後,學校給他頒發了獎狀。這次表彰讓範聖高幼小的心靈懂得了做好事的意義。至此,他開始不斷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身邊人做好事。
範聖高做好事贏得的各種錦旗。
行動:自學家電維修幫助人
由於家裡是在農村,在農村通知大家開會、聽天氣預報都是靠廣播。對於農村人來說,沒有廣播就像沒有了耳朵與眼睛,兩眼一抹黑。所以時年20歲的他開始自學修理廣播及收音機。不久,廣播站的廣播修好了,大家又可以每天聚在一起收聽廣播,切磋農活技術了。
從此,他像著了魔似的自學鑽研家電維修,也成為日後他幫助困難群眾及孤寡老人修理冰箱、空調、微波爐等家電的一技之長。
範聖高做好事獲得的各種榮譽證書。
感言:今後繼續回報社會
「一個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一日做好事看起來很平凡,但三十年就不平凡了。」這是周圍人對現年51歲的範聖高的評價。
範聖高說,如果不是黨的政策好,他一個農村人做夢都來不了城市,從小受到老師的思想教育,誠實做人的教育,決心要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他認為,現在做好事的人太少了,雖然他在見義勇為中多次受了傷,有一次還差點丟命,但他無怨無悔,他想以自己的行為感化身邊的人來幫助危難及困難中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以自己的行為喚醒那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多做對人民有益的事來回報社會。
一個到處都是好人的社會才是文明幸福的社會。「好人應該得到好報」,「好人成長需要土壤」,讓中華民族幾千年優良傳統代代相傳。人人都來爭當好人,做好事,這是好人範聖高的心聲。
範聖高的小修理店。(江西文明網 記者 王東 攝)
稿源:江西文明網
作者:王東編輯:楊印和
相關報導
熱點推薦江西文明網版權聲明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文明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於江西文明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江西文明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註明「來源:×××」(非江西文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後30日內同本網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