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2020
決戰脫貧攻堅、「十三五」圓滿收官
你好2021
迎來「十四五」的新目標
建黨100周年的新徵程
展望2035的雲約定
新的一年,新的發展
堅定的信念、傳承的精神不變
「徵途漫漫,惟有奮鬥」
國家所需 心之所向 交大所往
歲末年初之際
交大發布主題微電影《心之所向》
公益短片同時在
北京站新華社LED大屏幕
北京王府井LED大屏幕
等城市地標亮相
交大人在實驗室、在操作臺、在病房裡
在每一個平凡崗位上
致敬大師,砥礪傳承
講述「我和我的學校」成長故事
仰望星空
從毫釐跬步到萬裡蒼穹
「我將竭盡努力,和中國人民一道建設自己的國家,讓我的同胞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錢學森,交大1934屆機械工程系校友
「兩彈一星」元勳
錢學森學長,他的愛國豪情與科學精神隨飛彈與火箭搏擊長空,也如燈塔之光照進交大人心田。
許左,是媒體與傳播學院新聞傳播專業2020級研究生,也是原創話劇《錢學森》中錢學森的扮演者。通過話劇的學習、理解、排演,他走進錢老的人生故事、了解他的心境,每一次的演繹都讓他受到震撼與感動。「舞臺仿佛穿越了時空,我們尋著科學家的光,照亮前行的奮鬥路。」
孔博,是交大航空航天學院2012屆碩士校友,也是中國商飛項目中心高級工程師。他懷揣星空蒼穹之夢,紮根艱苦一線,錢學森學長的故事始終帶給他精神上的支持與學術上的鼓舞。 他完成上百次試驗機試飛任務,多次參與飛機研製與設計工作,用近乎倔強的嚴謹態度為項目安全疊加了一層保險。「交大人要勇於承擔責任,把個人夢想融入到航空強國的使命中去。」
紮根山河
十載光陰終釀一池純淨
「此生屬於祖國,此生屬於核潛艇,此生無怨無悔。」
——黃旭華,交大1949屆造船系校友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黃旭華學長,誓幹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潛心鑽研,無怨無悔,為紮根奮鬥的交大人點亮理想之光。
查麗娜,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也是上海交大洱海保護與治理團隊的一員。每天的課程、採樣、實驗、研究,看似做著重複而微小的工作,但她相信,腳踏實地、不畏孤獨,才是走向夢想的正確道路。「老一輩科學家的這份情懷,鼓舞著我們腳踏實地,探索高峰。」
孔海南,是上海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席教授,也是洱海湖泊富營養化治理團隊建設者。他用十幾年如一日的堅守,守得洱海水清山淨月明,譜出一段交大版「老人與海」的動人故事。他說:「雖然我今年已經71歲了,但我會一直幹下去,我的學生也會一直幹下去。」山清水秀,並非一朝成就,代代相傳,才守得山河明淨。
守護生命
平凡身影擔起希望之重
「病人需要我們,祖國需要我們,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學習和創新,更好地為病人服務,為祖國奮鬥。」
——王振義,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王振義院士,通過數年研究探索改寫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現狀。如今,從醫近八十載、96歲高齡的他仍堅持每周查房問診。他的仁愛之心給無數病人送去生的希望,也為交大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楊潤,是交大醫學院2013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博士生,也在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重症科實習。在重症監護室裡,他見過了許多病痛與生死,更明白自己肩頭的責任。「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病人把他們的生命交到你手上,我必須要為他們負責,這也是我們每個交大醫務人員的責任。」
2020年的新冠戰疫,數百位交大醫護人員逆行出徵,更多的交大醫學人戰鬥在各地抗疫一線。 他們個個都有名字,他們又都沒有名字,艱苦卓絕的戰疫之後,只留下穿著寬大防護服的模糊背影。疫情平穩,山河無恙,他們欣慰地微笑,繼續投身日常的醫護工作。他們知道,平凡中的堅守,才換來平靜的生活,守護生命,是他們所選擇的責任。
選擇交大 就選擇了責任
勇擔青年責任
傳承前輩精神
追尋不悔誓言
堅定信心勇擔使命 接續奮鬥再創輝煌
交大青年 築夢前行
同根同源 攜手並進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