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掃
VOL/02
MEI · REN SAO
與飯圈脫節的飯圈體
——評PEPA《我嗑了對家X我的CP》
與飯圈脫節的飯圈體
——評PEPA《我嗑了對家X我的CP》
文/高靈毓
若是詢問讀者《對家CP》究竟有沒有展現真實的飯圈生態,大概會得到非常兩極分化的結論:一部分讀者會大喊「寫手太太簡直是在偷窺我的日常生活」,另一部分則會說「這根本不是飯圈」,而《對家CP》出圈的原因大概也正在於此——就像與宮廷文化脫節的甄嬛體一樣,它事實上是與飯圈文化脫節的飯圈體。
先從飯圈文化本身說起。如果網民也分階層的話,追星女孩的位置顯然不會有多好看,她們圈地自萌的「政治博弈手段」更是常常和負面詞彙聯繫在一起——打榜、應援、做數據、反黑、控評、披皮、罵戰,每一環都可以被圈外人斥責為「擾亂中國影視、音樂業的良性運轉」,卻又是當代娛樂工業體系中證明自己偶像的經濟價值的必要步驟。
此外,追星女孩內部也存在著約定俗成的「鄙視鏈」,一般來說,唯粉比起cp粉要更理直氣壯一些,控評粉、氪金粉與數據粉則會因為自己的勞動付出而獲得嘲笑白嫖粉的資本。正是這條「鄙視鏈」維持著追星女孩日常工作的運轉,讓打榜、做數據、控評這些為圈外人所笑話的粉絲行為得以貫徹下去。
在這個背景下,《對家CP》的難得之處是用飯圈體代替了飯圈文化,讓讀者能在熟悉的追星語境中,暫時逃避真情實感追星所需要承受的壓力。舉例來說,主角衛言梓與顧依涼明明是當紅流量,在他們的粉絲群中卻幾乎從未提及打榜、做數據這種「追星女工」的日常。對於罵戰的呈現,則看似「妖魔化」,實則罩著無數層柔光濾鏡——雙方粉絲都止步於指責對家抄襲穿著品味、態度清高,既不傳播有殺傷力的黑料也不罵髒造謠,更沒人披皮引戰,友好得像是幼兒園裡鬧了脾氣的小孩子,握握手明天就能變回好朋友。
這種處理方式在廣播劇的製作和宣傳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發揮,而且取得了很好的受眾反饋。在廣播劇中,飾演顧依涼粉絲的聲優採用清冷孤傲的「華妃」聲線,飾演衛言梓粉絲的聲優採用矯揉造作的「臺劇女主腔」,穿越感十足,既守住了衝突帶來的張力,又不會引起讀者任何真正的負面情緒。
宣發方則在微博玩起了角色扮演遊戲,由貓耳官博飾演衛言梓粉絲、邊江工作室官博飾演顧依涼粉絲、長佩官博飾演CP粉,在評論區互相嘲諷,一方面用衝突吸引戲精讀者們下場評論,一方面又逃過了飯圈規矩的束縛——唯粉不需要專注自家,CP粉不需要扯出兄弟情做大旗。在這場飯圈文化遭到徹底反叛的飯圈遊戲中,不少讀者在評論區表示「這是我看粉絲吵架最開心的一次」「實在是太解壓了」。
於是,通過逃離追星責任和飯圈鄙視鏈,讀者在《對家CP》中收穫了反飯圈文化的快樂。畢竟,如果可以做一個solo追星的白嫖CP粉,背靠正主頭頂青天,無視一切飯圈規則卻又站在飯圈頂端,哪個rps女孩會想要拒絕呢?
END
文/高靈毓
圖/網絡
編輯/呂凱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