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工業從這裡出發

2020-12-13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又建成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研製成功並開始建設第三代核電站——華龍一號……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完整的核工業體系,為國防安全和經濟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這些輝煌成就,離不開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原子能院)的科技支撐。

「一堆一器」,讓我國跨入原子能時代

「先有原子能院,後有核工業。」創建於1950年的原子能院是我國第一個核科學技術研究機構,是我國核科學技術先導性、基礎性、前瞻性的綜合研究基地,被譽為我國核工業的「搖籃」。

近70年來,原子能院全面推進科技創新,開展了一系列研發工作,為「兩彈一艇」技術攻關做出了歷史性貢獻,湧現出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培養和輸送了數以萬計的核科技人才。在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7位曾在這裡建功立業;先後有67位兩院院士在這裡學習或工作,由此派生或援建了10餘個核科技骨幹單位,為我國核科技事業和核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記者日前走進原子能院,看到這裡依然保留著上世紀50年代建造的廠房、生活區和專家樓。工作區中有一幢古樸的紅色建築,被稱為反應堆大樓;大樓東側,有一塊巨大的綠色磁鐵,這就是回旋加速器的核心主磁鐵。反應堆和加速器是開展原子能科學研究的基礎核設施。1955年初,我國決定從蘇聯引進一座7000千瓦的重水型實驗性反應堆和一臺直徑1.2米的回旋加速器。

現年85歲的曾鳳英曾先後擔任過3位蘇聯援建專家的翻譯,她清楚地記得,基地選址時第一次來到這裡,下著大雨,車子一下子陷進土路旁的玉米地裡。「什麼都沒有,只能看到野草、泥土和光滑的石頭。」

從1956年5月破土動工到1958年7月完工,一座佔地800畝的原子能科學研究基地在田野上拔地而起。「一堆一器」的建成,標誌著我國跨入原子能時代。

1984年和2007年,「一堆一器」先後完成歷史使命,光榮「退休」,併入選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如今,在反應堆大樓和加速器磁鐵之間有一片樹林,蒼翠掩映下,我國兩位核工業開拓者錢三強和王淦昌的銅像令人矚目。

轉型升級,用先進核科技造福民生

目前,原子能院覆蓋核物理、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反應堆工程技術、加速器技術、核電子與探測技術、同位素技術、輻射防護技術和放射性計量等八大學科領域,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防科學技術獎、何梁何利獎等1600多項,專利授權1100餘件。

原子能院開發了以同位素輻射技術為主導的一大批高新技術和產品,在民生領域廣泛應用。2014年,原子能院自主研製的100MeV(兆電子伏特)強流質子回旋加速器建成出束,成為國際上最大的緊湊型強流質子回旋加速器。如今,可用於癌症治療的230MeV質子治療回旋加速器正在調試。質子治療是一種腫瘤放射治療手段,通過精準輻射腫瘤病灶來破壞癌細胞乃至消除腫瘤,對周邊正常細胞傷害和副作用較少。

專家指出,近年來核技術治療腫瘤的獨特優勢逐漸為人們所認識,但大型放射性裝備配置遠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放射治療裝備的百萬人口配置僅為1.5臺,遠不及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平均3臺水平。

今年2月,中核集團下屬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安科銳公司在天津籤署投資合作協議,標誌著中核集團進軍精準腫瘤治療領域。

中國同輻副總經理王鎖會表示,雙方將加強信息與技術融合,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合力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此舉有望實現安科銳技術的中國化、本地化,將患者治療費用降下來。

此外,核技術還能在農業、醫學等領域廣泛應用。例如輻照,就是利用高能電子束等射線照射物品,通過輻射效應達到材料改性、殺菌消毒的作用。中核集團首席專家、原子能院核技術應用研究所所長王國寶介紹,輻照所需要的裝置,一種是鈷60,一種是電子加速器。其中電子加速器是人工射線,具有可控、能量高、輻照時間短、無核廢物、不危害環境的優點。

山東一家寵物飼料生產加工企業的產品主要出口歐美,產品要求必須經過滅菌處理,而且只能採用輻照方式。5年前,企業從原子能院購置了高能、大功率電子輻照加速器,顯著提升了產能,企業出口額由不足1億美元攀升到連續三年超過數億美元。

持續創新,為能源環保提供新動能

原子核,直徑只有一根頭髮絲的一億分之一,卻蘊藏著驚人的能量。一克鈾235裂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7噸標準煤完全燃燒產生的能量。

近年來,原子能院緊緊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在泳池式研究堆50多年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針對北方城市供暖需求開發了一種堆型產品「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其原理是:將反應堆堆芯放置在一個常壓水池的深處,利用水層的靜壓力提高堆芯出口水溫以滿足供熱要求;熱量通過兩級交換傳遞給供熱迴路,再通過熱網將熱量輸送給用戶。據測算,一座400兆瓦的「燕龍」低溫供熱堆,供暖建築面積最大可達到約2000萬平方米,相當於20萬戶三居室。

總設計師柯國土表示,作為一種技術成熟、固有安全的堆型,「燕龍」使用壽命為60年,具有「零」堆熔、「零」排放、易退役等顯著特點,在反應堆多道安全屏障的基礎上,增設壓力較高的隔離迴路,確保放射性與熱網隔離。泳池式低溫供熱堆選址靈活,內陸沿海均可,非常適合北方內陸。

為演示驗證泳池式低溫供熱堆的安全性,原子能院率先為部分辦公樓供熱,效果良好。專家估計,這項技術推廣後,將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

2011年7月21日上午10時,中國實驗快堆主控室。隨著值班長一聲令下,我國首座快堆發出強大電流,並開始源源不斷地輸往華北電網,從而實現了我國首座快堆成功併網發電的目標。

這一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目標的全面實現,標誌著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前沿技術的快堆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也標誌著我國在佔領核能技術制高點、建立可持續先進核能系統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國實驗快堆是我國快中子增殖反應堆(簡稱快堆)發展的第一步。它採用先進的池式結構,熱功率65兆瓦,電功率20兆瓦,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大功率、具備發電功能的實驗快堆。實驗快堆充分利用固有安全性並採用多種非能動安全技術,安全性已達到第四代核能系統要求。

在數十年的研發過程中,原子能院全面掌握了快堆技術,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創新成果和專利,形成了完整的研發能力,並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技術人才隊伍。以快堆為牽引的先進核燃料循環系統具有兩大優勢:一是能夠大幅度提高鈾資源的利用率,可將天然鈾資源的利用率從1%提高到60%以上。二是可以嬗變長壽命放射性廢物,減少放射性廢物量。快堆技術的發展和推廣,對促進我國核電可持續發展和先進燃料循環體系的建立,對核能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原子能院黨委書記萬鋼說,原子能院目前建成了以中國實驗快堆、中國先進研究堆、核燃料後處理放化實驗設施、串列加速器升級工程為核心的四大科技創新平臺,代表著中國核科學技術水平。「我們將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努力打造世界先進水平的核科研基地。」(記者 蔣建科)

【責任編輯:宋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中國核工業從這裡走來——來自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中國核工業從這裡走來——來自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蹲點報告  新華社記者高敬、安娜  北京西南郊區,有一個看上去不怎麼起眼的小鎮——新鎮,60多年前因核而建。
  • 中核集團外部董事赴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調研
    中核集團外部董事赴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調研 2020-05-14 0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訪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工業從這裡出發
    (新中國70年)探訪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工業從這裡出發中新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探訪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工業從這裡出發作者 邢翀北京西南遠郊有一片土地因核興起,這裡依然保留著上世紀50年代建造的廠房
  •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萬鋼委員:中國需要一所核工業大學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萬鋼委員:中國需要一所核工業大學 孫玉松/科技日報 2018-03-15 10:52
  • 李萌副部長赴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調研
    李萌副部長赴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調研 2019-08-04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直播錄像丨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感受核反應堆的「硬核」
    8月26日,中核集團第五屆科普開放周啟動
  • 攜手打造先進核工業創新體系 中核集團與蘭州大學籤署深化戰略合作...
    餘劍鋒介紹了我國核工業創建65年來的發展和成果。他指出,核工業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戰略機遇期。「兩核」重組以來,中核集團積極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深化與國內核領域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加強共建聯合研究機構,開展高水平聯合研發和聯合科技產業孵化,不斷完善「小核心、大協作」創新體系。希望雙方進一步發揮優勢深化合作,打造高端人才集聚之地,推動我國核工業創新發展,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建成。
  • 中核集團攜完整核工業體系參加俄羅斯核工展
    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俞培根率團參加,並向前來參觀的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國防科工局副局長王毅韌一行作了情況介紹。   這是中核集團連續第5年參加俄羅斯國際核工展暨論壇大會。在本屆展覽上,中核集團展出了完整核工業體系,展示了「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俞培根在大會論壇上就世界核電發展趨勢、核電站建造模式等問題與國際同行進行了交流。
  • 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揭牌儀式舉行
    12月21日,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揭牌儀式隆重舉行,標誌著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改革發展邁入新階段。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曹述棟,天津市河東區區委書記範少軍,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陳軍方,中國原子能工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辛鋒出席揭牌儀式。
  • 打造核工業科研樣板 中核集團揭牌成立核電運行研究院
    打造核工業科研樣板 中核集團揭牌成立核電運行研究院 2020-07-04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磅人事 | 中核集團確定11人領導班子「大名單」:5人來自中核建
    繼國家電投之後(詳見:國家電投密集人事變動:原中鋁高級副總裁調任國家電投副總經理 ),重組後的中核集團也迎來新一任領導班子。  根據中核集團官網消息,7月19日下午,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高選民宣布了中央關於重組後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領導班子配備的決定並講話。
  • 深圳大學與中核集團擬共建中國核能與安全高等研究院
    近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與深圳大學初步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戰略合作,瞄準世界核科技前沿,共同建設具有國際水平的「中國核能與安全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強化產、學、研、用協同合作關係。
  • 中核青年:五四精神·傳承有我 這裡有一份榮譽請查收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熱電源研究團隊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 M(HL-2M)裝置研製組中核工程諮詢有限公司海外「華龍一號」防異物管理集結隊葉縣國博大石崖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運行管理部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新時代強核強國信息決策支撐小分隊
  • 中國核工業大學初步設計初步過審,這所大學究竟有多厲害?
    中核集團和天津市政府將圍繞核產業,建成集人才技能培訓、碩士及博士學歷教育、國際學術交流、核心技術研發等功能於一體的中國核工業大學,聽著就非常厲害有沒有,而且還是首座!△圖片來自@高考直通車核工業大學究竟有多厲害 中國核工業大學,光聽名字就知道這學校來頭肯定不小,沒錯,核工業大學是中核集團於2012年11月掛牌成立「企業大學」性質的核工業大學,由核工業管理幹部學院和研究生部組成
  • 創新基因鍛造中國核工業「搖籃」
    來源:經濟參考報在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媒體記者參觀中國實驗快堆。記者 才揚 攝我國第一臺回旋加速器。記者 王璐 攝北京西南郊的房山區,有一座因核而建的小鎮——新鎮,被譽為我國核工業「搖籃」和「老母雞」的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下稱「原子能院」)就坐落於此。87歲的蘇興普經常在原子能院生活區裡散步。62年前,當他「一頭霧水」地從東北連夜調往北京時,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乃至後輩的命運會與中國的核事業緊密相連。
  •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視頻監控方案
    一、項目簡介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隸屬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受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其前身是1950年建立的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二部,是中國核科學技術的發祥地和國防核科研、核能開發研究和核基礎科研的創新基地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 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100MeV質子回旋加速器首次出束
    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100MeV質子回旋加速器首次出束 2014-07-04 15:05:20>   中新網北京7月4日電 (記者 閆曉虹) 7月4日,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100 MeV質子回旋加速器首次調試出束,這標誌著原子能院承建的國家重點科技工程——HI-13串列加速器升級工程的關鍵實驗設施建成,也標誌該工程重大裡程碑節點的實現。
  • 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
    8月9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深化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暨 「核動力船舶與海洋裝備研究院」共建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副校長毛軍發,科研院、人事處、研究生院等部處以及船建、機動等學院有關領導出席籤約儀式。
  • 中核集團2020年中青班開班第一課反響熱烈
    10月20日,核工業黨校2020年秋季學期處級幹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進修班和中青年幹部能力提升研修班在中核二三建設有限公司正式開班。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清堂出席開班式並以《強化政治理論武裝,著力提高七種能力,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為題講授第一課,在中青班學員中引起強烈反響。
  • 歷史需被銘記 精神當被傳承 中核集團發布第二批核工業文化遺產
    歷史需被銘記 精神當被傳承 中核集團發布第二批核工業文化遺產 2021-01-13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