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為何與海灣阿拉伯國家走近

2020-12-14 國際在線

由於巴以問題的影響,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長期敏感而僵冷。但是近期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持續升溫。在上月訪問了海灣國家阿曼之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近日表示將會出訪多個阿拉伯國家。隨著近些年中東地緣政治變動,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可能迎來巨大的外交突破。

在歷史上,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一直十分複雜。一方面,以色列的存在以及在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的佔領,被很多中東國家視為巨大的民族和宗教恥辱;但是另一方面,很多中東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需要與以色列在具體的政治事件上保持「默契」,以應對錯綜複雜的中東地緣政治變局。比如約旦在上世紀90年代與以色列建交前,就與以色列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伊朗儘管在1979年之後長期與以色列敵對,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期間,以色列秘密的向伊朗提供了大量軍事裝備和物資,以幫助伊朗制衡當時阿拉伯世界的「第一軍事強國」伊拉克。

10月25日內塔尼亞胡秘密訪問阿曼,被視為以色列與海灣阿拉伯國家正式互動的重要開端;10月底在阿聯舉辦的世界柔道錦標賽中,以色列選手獲得金牌,阿聯組委會也升起了以色列國旗,奏響以色列國歌。而僅僅在一年之前的2017年10月,當時以色列柔道運動員同樣獲得了金牌,但是阿聯主辦方禁止在頒獎儀式上懸掛以色列國旗和奏響以色列國歌,最終以色列運動員只能自己默唱國歌《希望》。短短一年之間,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就出現了巨大的變化,讓人不免對未來以色列和海灣阿拉伯世界的關係充滿遐想。

近些年來,中東地區最大的政治議題,可能要數「伊朗威脅論」。從2011年中東動蕩以來,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影響迅速擴張,形成了從伊拉克南部到敘利亞、黎巴嫩和葉門的「什葉派之弧」,伊朗的影響力在近千年中第一次到達地中海。與之相伴的是中東地區的熱點問題,如伊拉克在「後伊斯蘭國」時代的政治重建、敘利亞問題的最終解決、葉門內戰、黎巴嫩政府建構等等,都受到來自於伊朗的影響。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及其所領導的來自於伊拉克、阿富汗、黎巴嫩等國的什葉派民兵組織,也在伊拉克、敘利亞、葉門等國扮演著重要角色。

對於阿拉伯國家來說,曾經的強國伊拉克在2003年美國入侵之後,被國內重重矛盾所拖累;埃及則在2011年之後,陷入國內複雜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沙特儘管坐擁龐大的石油資產,但是缺少必要的強大軍事實力支撐自己的地緣戰略野心。因此,一個擁有強大軍事力量和科技力量的以色列,也就成為了當前阿拉伯世界制衡伊朗的重要「盟友候選人」。而美國總統川普2017年初上臺之後,也極力推動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地區盟友的親密關係,希望通過沙特串聯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一起,共同封鎖和應對伊朗。

儘管以色列和海灣國家日趨親近,但是要想全面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恐怕仍需時日。巴以問題儘管在地緣政治層面逐漸被中東國家「邊緣化」,但是在不少阿拉伯民眾心中,仍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從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以來,巴以問題一直是阻礙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關係正常化的最大障礙。1979年埃及在經歷了與以色列長達數十年的對峙和衝突之後,決定與以色列締結和平,並且恢復關係正常化,卻遭到了來自於阿拉伯世界的長期抵制和孤立;約旦儘管長期與以色列保持秘密聯繫,但是直到上世紀90年代巴以和平進程開啟之後,才與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即使在約旦和埃及,針對以色列的批評,對於巴勒斯坦的同情仍然是民眾熱議的話題。

由於與以色列有長期對峙甚至敵對的歷史,海灣國家如果貿然的開闢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之路,很可能會造成劇烈的社會和政治動蕩,這是任何海灣阿拉伯國家政治領導人都不得不考慮的敏感議題。所以在短期內,一個由以色列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組建的軍事聯盟,恐怕還難以出現。(王晉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相關焦點

  • 阿拉伯海灣國家巴林將與以色列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
    9月11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巴林將與以色列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如此,巴林成為一個月內第二個實現與猶太國家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海灣國家。對中東事務的傳統看法是,在巴以雙方長期衝突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能達成和平協議是以色列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重新建立外交關係的必要前提。而川普政府的做法正相反,在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堅持不懈努力下,最終與阿拉伯國家達成和平協議。兩項和平協議的達成如此之快,讓一些人有理由相信,正常化的關係可能會擴大到與該地區其他國家的關係。一名巴勒斯坦高官稱與巴林的協議是一種「背叛」行為。
  • 為何22個阿拉伯國家,群毆小小的以色列,卻被「團滅」了?
    第五次中東戰爭主要是阿拉伯國家群毆以色列,但是都被以色列「團滅」了。要知道那可是22個阿拉伯國家呀,為何就打不過小小的以色列?怎麼就造成了一擁而上反而很垃圾的結果?中東如今就是一個火藥桶,時常被各種原因點燃,但是主要矛盾還是民族宗教矛盾。如果說到中東,一般印象中就是由阿拉伯人組成成中東阿拉伯世界,但是在中東除了有阿拉伯人,還有猶太民族,庫德人等等。
  • 海灣國家安全峰會上,沙特親王向以色列「開炮」
    【環球時報記者 黃培昭】據卡達半島電視臺7日報導,沙特圖爾基·費薩爾親王6日在海灣國家安全峰會上嚴厲批評了以色列。此前曾有消息稱,沙特王儲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進行了秘密會晤,並在美國的撮合下欲探討沙以兩國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可能性,而費薩爾親王此番表態給這種可能性打上了一個問號。
  • 以色列建國,為何不選非洲和南美?牽制阿拉伯國家卻是英美策略
    英美扶植以色列,為了牽制阿拉伯國家 其次,就是阿拉伯地區的民族太過一致,雖然他們宗教有所不同,但是保不準以後阿拉伯民族捨棄宗教的成見,團結在一起,拿起石油當武器制裁歐美,到那時候真的是有苦說不出,而歷史上阿拉伯民族也多次對歐美國家有著很大的成見,對歐美國家的長期汲取中東石油利益而言
  • 以色列宣布:與阿拉伯國家的每項和平協議都非常接近達成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為了給川普在競選期間「加分」,美國政府迫切需要撮合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建交,但實際效果可能並不理想。不過,隨著阿聯率先與以色列實現外交突破,整個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私下的商業往來、高層交流將繼續推進,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合作空間會越來越大。
  • 「阿拉伯半島」的範圍有多大?以色列是不是屬於阿拉伯半島國家?
    亞洲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三大半島,分別是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其中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那麼,阿拉伯半島的範圍有多大呢?東南西三面臨海,北部與陸地連接,所以只要劃定北部的界線就能確定阿拉伯半島的範圍了。
  • 中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多領域合作逆勢上升
    中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基建、能源、數位化等領域合作逆勢上升——  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合作 創造互利共贏新機遇  本報駐埃及記者 周 輖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11日 第 03 版)  「時速320
  • 22個阿拉伯國家為什麼打不過小小的以色列?
    而中東戰爭之所以備受關注也是因為這場戰爭的結果,參戰國主要有阿拉伯世界國家和以色列,最終的戰爭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小小的以色列單挑阿拉伯世界,從而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這也為這場戰爭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一個以色列竟然能夠擊敗22個阿拉伯國家,將其「團滅」,這也是讓世人所驚奇的,那以色列到底是如何取勝的呢?
  • 阿拉伯和以色列水火不容,為何以色列軍隊裡,還有大量阿拉伯人?
    幾次中東戰爭下來,新生的以色列不僅沒有被扼殺在搖籃裡,反而愈打愈壯、越挫越勇,而與此同時,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的溝壑也越來越深,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雖然阿拉伯人都信奉伊斯蘭教,但是他們卻有不同的教派,而不同教派之間因為信仰和習慣問題都存在很大的爭議,因此不同的教派雖然同為阿拉伯人,但是有的也勢同水火。比如伊朗和伊拉克雖然同為伊斯蘭國家,但是伊朗主要是什葉派當家做主,而伊拉克領導人則是遜尼派出身,這也導致了伊拉克和伊朗兩個國家戰爭不斷。
  • 中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基建、數位化等領域合作逆勢上升
    中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基建、能源、數位化等領域合作逆勢上升——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合作 創造互利共贏新機遇  「時速320公裡,運行正常,預計30分鐘後抵達吉達站。」沙漠中,一列高速列車在沙特麥加—麥地那高速鐵路(麥麥高鐵)上飛馳,駕駛員塔裡克專注操作,不時通報行駛情況。麥麥高鐵開通兩年多來,他已經駕駛列車往返上百次。
  • 海灣阿拉伯國家人士:希望同中企開展更多項目
    塔裡克見證的變化,是當前中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務實合作的一個縮影。今年上半年,雙方紮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多領域合作逆勢上升。能源貿易增長30%以上,達到近1億噸;新籤工程承包項目總額增長14.5%,已超過100億美元。雙方還積極加強在數位化領域的合作,助力海灣阿拉伯國家經濟復甦和國內經濟多元化。
  • 中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基建、能源、數位化等領域合作逆勢上升...
    塔裡克見證的變化,是當前中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務實合作的一個縮影。今年上半年,雙方紮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多領域合作逆勢上升。能源貿易增長30%以上,達到近1億噸;新籤工程承包項目總額增長14.5%,已超過100億美元。雙方還積極加強在數位化領域的合作,助力海灣阿拉伯國家經濟復甦和國內經濟多元化。
  • 阿拉伯世界為何沒能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中東地區的強國:埃及、土耳其、以色列、沙特及伊朗)為何阿拉伯人就不能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形成一個力量中心呢?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阿拉伯世界是指以阿拉伯人為主要族群的國家,他們有著相似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 阿拉伯國家共包含22個國家,總面積1313萬平方千米,截止2016年總人口4.06億)第一個原因:阿拉伯人是一個語言宗教共同體而並非民族血緣群體。阿拉伯世界沒有一個主體民族作為統一的力量核心。
  • 英國要求海灣國家對伊朗軟硬兼施 解決伊核問題
    人民網11月25日訊英國政府表示,為有利於解決伊朗的核問題,海灣阿拉伯國家應該對伊朗軟硬兼施。海灣阿拉伯國家應該對伊朗採取胡蘿蔔加大棒政策:既向伊朗提出鼓勵性方案,與它加強貿易關係,同時也要對它採取嚴格限制措施。」  在談到中東問題時,米利班德表示,目前的中東局勢是嚴重的,「如果還這樣繼續下去,我認為在中東實現和平的機會將會徹底消失。」
  • 地圖看世界;以色列是兩洋國家、規劃中的兩洋鐵路
    一,以色列是兩洋國家。以色列是兩洋國家。以色列位於地中海的東南方向、南部通過亞喀巴灣同紅海相通。地中海屬於大西洋,紅海屬於印度洋。以色列侵吞巴勒斯坦領土地圖。亞喀巴灣,是紅海的一個海灣,位於西奈半島以東、阿拉伯大陸以西,靠近的國家有埃及、以色列、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
  • 悄悄話 以色列為啥能在阿拉伯國家中屹立不倒?
    悄悄話第88期:以色列這個國家,國土面積大概有25000平方公裡,人口有800萬人,生活在一片不毛之地,淡水奇缺。
  • 在美國撮合下又一國家同意與以色列建交,為何外界反指川普「點燃...
    美國政府10日宣布,摩洛哥與以色列已同意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兩國官方也證實了這一說法。摩洛哥就此成為四個月來第四個與以色列解除敵對關係的國家,被視為美摩以三國的利好。
  • 以色列跟死敵國家建交後,美國總統邀功:中東什麼時候這樣和平過
    據觀察者網8月13日報導,美國總統當天向外宣布,在美國斡旋下,阿聯與以色列兩國達成協議,將實現雙邊關係全面正常化。 這也意味著,阿聯成為第一個與以色列建交的海灣國家,也是繼埃及和約旦後,第三個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美國總統稱,「今天實現了巨大突破!我們兩個偉大的朋友,以色列與阿聯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他甚至稱,起初是準備把這個協議叫「川普協議」的。
  • 九月份以色列與阿聯達成和平協議:攪動中東格局的五大看法
    但是它最厲害的潛在敵人是海灣另一端的伊朗。 以色列和美國、阿聯一樣,對伊朗持懷疑態度。巴林也是如此。直到1969年,伊朗一直聲稱巴林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巴林的遜尼派統治者還認為,其不穩定的什葉派多數派成員可能會成為伊朗的第五支柱力量。 這兩個海灣國家已經不再隱瞞與以色列的聯繫。
  • 哈馬斯高官遇刺案追蹤 阿拉伯特工對陣摩薩德
    許多阿拉伯國家正變得風聲鶴唳,生怕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會在自己的地盤上再生事端。安全情報機構也開始採取行動,應對複雜的形勢。  阿拉伯國家「防守反擊」  由於無法抓獲行刺馬巴胡赫的兇手,杜拜警方在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人面前可謂顏面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