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案例: 數月前,28歲的李莉經常感到腰酸腹痛,陰道也突然出現不規則出血的情況,她有點擔心,自己是否患了什麼疾病,隨即去社區醫院檢查。醫生檢查後,並沒發現什麼大問題,李莉開了些消炎藥回家。 然而消炎藥吃了一個星期,出血症狀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更嚴重。李莉這才緊張起來,來到大型醫院就診。檢查結果晴天霹靂:宮頸癌。
女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除了面臨結婚生子,有時候一些常見的婦科疾病也會找上門來。近幾年,每年的例行體檢中,都會有一些女性朋友被確診為宮頸癌,這種檢查結果給病人帶來了很重的心理陰影。
其實宮頸癌雖然可怕,但是早期也有一些徵兆可以觀察到,如果身體出現這6個異常表現很有可能是宮頸癌前病變的信號,要小心了。新浪保險-大健康提醒,女性朋友要隨時注意身體異常,當發現以下6個症狀時,要及時做宮頸活檢。
宮頸癌的六個信號
發現趕緊去看醫生
1白帶增多伴有腥臭味
出現婦科病時,第一症狀就在白帶上。所以白帶異常應立即引起警惕。當白帶增多且伴有腥臭味時,除陰道炎外,也有可能是宮頸癌症狀。
2陰道不規則出血
陰道不規則出血的情況也很常見,一些常見的宮頸病變也會引起此症狀,但如果症狀無緩解跡象,則有可能是宮頸癌所致。臨床數據顯示,70%-80%的宮頸癌患者都有陰道出血的現象,多發生在婦檢或上廁所太過用力時,這時要儘快去醫院檢查。
3絕經後陰道出血
很多中年女性,發現絕經後陰道出血,第一反映是欣喜的!不過,這其實是一個危險信號,可能跟宮頸癌有關。
4接觸性出血
婦檢、便後或性生活後出血,可能是創傷所致,但也有可能是宮頸癌前兆。
5宮頸糜爛
儘管宮頸糜爛已不屬於疾病的範疇,但發現宮頸糜爛時,一定要弄清是宮頸糜爛還是其他病症引起的糜爛,因為早期宮頸癌外觀也可表現為糜爛,可以去醫院通過細胞學檢查來鑑別。
6疼痛
宮頸癌出現時,下腹、腰部經常出現疼痛,性生活、排便或月經期加重疼痛情況。
「談癌色變」
該如何預防子宮癌?
因子宮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不容易發現,通常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注意一些細節,有意識去預防子宮癌的發生,避免患病。
醫院出具的宮頸癌科普資料顯示,將子宮頸癌的預防、篩查、治療稱為子宮頸癌的三級預防。
子宮頸癌的預防分為三級:一級預防是指對病因學的預防。採用有效措施,減少或消除各種致癌因素對人體產生的致癌作用。二級預防是指利用篩查和早期診斷的方法,發現癌前病變病人或早期惡性腫瘤病人,及時幹預、早期治療,取得良好療效。三級預防是指在治療惡性腫瘤時,設法預防復發和轉移,防止併發症和後遺症。
子宮頸癌的一級預防
子宮頸癌的一級預防就是病因預防,通過一級預防排除可以導致子宮頸癌的發病高危因素,從根本上阻斷、防止子宮頸癌的發生。
現階段,已經知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引起子宮頸癌發病的主要因素,除了HPV感染,子宮頸癌發病的高危因素還包括:性因素,如初次性生活早、性伴侶多、性衛生不良、性病史;早婚早育,多產多孕。
其他因素也與子宮頸癌發病相關,如吸菸(主動/被動),丈夫包皮過長、包莖或患陰莖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單純皰疹病毒(HSV-2)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等,都是可以引起子宮頸癌的誘因。
針對導致子宮頸癌的一級預防包括以下內容:
①HPV疫苗的使用。接種HPV疫苗,預防HPV感染,特別是對於從未感染過HPV的青少年女性,能使接種疫苗的女性免於HPV感染,從而避免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和子宮頸癌,也是一級預防最主要的內容,但HPV疫苗的使用不能取代二級預防。
②群眾性科普宣教,普及對HPV及子宮頸病變的基本認識,既要避免「談癌色變」所致的不必要的恐慌,又要重視致病的高危因素排査。
③加強青少年性衛生諮詢與健康教育,排除性生活紊亂因素導致的促癌因素。
④重視對青年男女婚前健康檢查與指導。
⑤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均衡膳食。
⑥倡導加強身體鍛鍊,增強體質,加強機體的免疫力。
子宮頸癌的二級預防
子宮頸癌的二級預防就是對適齡婦女進行子宮頸癌篩查,特別是對無症狀、有患子宮頸癌風險的婦女進行篩查,並對篩查出的子宮頸癌前病變進行篩查和處理。
現已知從HPV感染到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再進展到子宮頸癌需要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此期間女性只要堅持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査,就可以在發生癌前病變時及時進行治療,阻斷病情向子宮頸癌的發展。即使經過篩查發現早期子宮頸癌,也可以治癒早期子宮頸癌,而不會威脅到生命。
子宮頸癌的三級預防
子宮頸癌的三級預防就是治療已明確診斷的子宮頸癌。對確診的子宮頸癌應儘早進行治療。按照常規,根據不同期別採取手術、放療、化療等手段進行個體化治療,對於早期子宮頸癌,只要發現及時、積極治療,可以達到近100%的5年生存率。對於中晚期子宮頸癌遵照指南,合理運用綜合治療措施,也可以提高治癒率,減少治療併發症,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