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的無上神功乾坤大挪移與慕容復家族的鬥轉星移都有借力打力的效果,施展出來有異曲同工之妙,那麼乾坤大挪移是鬥轉星移的翻版嗎?它們哪個更厲害呢?
乾坤大挪移是明教的鎮教之寶,總共分為七層,極難練成,每練高一層都會增加一倍的難度。據金庸書籍記載,除了創始人之外只有張無忌練至第六層,而陽頂天練了一輩子也只練到第四層,楊逍參悟幾十年也只練到第二層,可見其難度非同小可。
不過練成之後可達到「複製對手武功」、「製造對手破綻」、「積蓄勁力」、「轉換陰陽二氣」、「借力打力」等功效,與天龍八部中的鬥轉星移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這乾坤大挪移還有激發人體潛力的功能。
若說乾坤大挪移是根據鬥轉星移改進而來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從這兩門武功的出處推算應該不是的。鬥轉星移是慕容家的絕學,天龍慕容復之後就已經失傳,而乾坤大挪移則是由波斯傳入中土,波斯人怎麼會知道鬥轉星移呢!也許只是劇情需要,金庸就安排了這門神功,所以乾坤大挪移與鬥轉星移雖相似,但卻不是同門。
那由波斯傳入中土的乾坤大挪移與鬥轉星移相比哪個更厲害呢?先做一下對比。張無忌學成乾坤大挪移之後力戰六大派,用「複製對手武功」的技能將空聞大師的龍爪手打退,緊接著在萬安寺救下六大派的人,不過最後也因為人數太多功力耗盡而倒地。最後在少林寺憑藉乾坤大挪移與金剛伏魔圈打成平手,估計這是張無忌最輝煌的戰績了吧!
而鬥轉星移的表現似乎沒有乾坤大挪移好,因為慕容復的功力太差,幾乎沒有什麼戰績。在少林寺與喬峰一戰,雖人多卻也沒有討到便宜,而且也曾經敗於丁春秋與鳩摩智之手。可這並不能證明鬥轉星移比乾坤大挪移差,這只是慕容復自己學藝不精。
創始人慕容龍城的鬥轉星移一定比慕容復強的多,畢竟當年慕容龍城憑藉鬥轉星移打遍天下無敵手。不過我們也可從慕容復的表現來分析出他與張無忌的高低。
在天龍中,慕容復曾經用鬥轉星移移開從山上掉下來的天山童姥與虛竹,由原著中的描述可知,慕容復這招與張無忌萬安寺救人是一模一樣。
不一樣的是人數與高度,虛竹他們掉落必定是萬丈深淵,而萬安寺最多不過幾丈。而救人之後他們的表現都是元氣大傷,但慕容復還能站立,稍好一點。慕容復雖接的是一個人,但高度比張無忌高得多,而越高向下的力道就會成倍相加,所以這一場比試就算是平手。
但很明顯,慕容復的鬥轉星移功力並不深,厲害一點的人物他就動不了,而張無忌可是內功深厚,乾坤大挪移練至最高層了,所以就武功而言,小編認為是鬥轉星移厲害一點。對於這種看法,不知各位網友有何不同意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