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一周,幼兒園大班的一些家長不淡定了,因為孩子大班上學期時的一些小夥伴兒不來了。一打聽,原來這些小夥伴兒們都已提前背起小書包,坐在了「學前班」的課堂上,開始學習拼音、數學、識字等「預備小學生」課程了。
離上小學還有半年時間,對於幼小銜接,小學一年級老師又有哪些意見建議?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記者調查發現,新學期開學後,一些幼兒園確實存在大班孩子「流失」現象。市區一所幼兒園的老師表示,前幾年,經常會出現一個班近一半的孩子請假或者轉學。自從啟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後,這樣的情況就所有減少了,但還是有一些家長存在焦慮心態。
「新學期開學後幼兒園家長群裡討論最多的就是『幼小銜接』的問題。目前已經給孩子在外報了一個寫字班,但女兒在拼音、識字、算數及英語單詞等方面所掌握的內容並不多。」這讓王女士有些焦慮,擔心9月份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會根不上老師的節奏。
當天下午,孩子同樣是在上幼兒園大班的家長鄭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兒子現就讀於一所私立幼兒園,早在去年上中班的時候,幼兒園便利用延時班開始教讀寫拼音,進入大班後延時班就已教授簡單的加減法。
幼小銜接班究竟該不該報,眼下,這的確是個頗有爭議的話題。
走訪中記者發現,目前,市面上各類幼小銜接機構的生意十分紅火,如晚場班、周末班,為孩子報名參加培訓的家長不在少數。
2月23日(星期六)上午,在綠地小區附近,記者以有意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為名向培訓機構工作人員進行諮詢,在推薦課程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則始終在向記者打著「焦慮牌」,「眼下,不是你覺得孩子累不累的問題,主要是別人的孩子都在學,你的孩子不學,上了學肯定跟不上。」工作人員說。
記者了解到,機構目前開設兩種形式的「幼小銜接」,一是全日制,周一到周五8:00—16:00,一個班24個孩子,教學內容涉及拼音、數學、識字、看圖寫話、國學、創意思維等,每天提供2餐2點,學費是每個月2200元。一是春季班,家長可選擇自己選擇幼小銜接課,收費是拼音1300元、數學1200元、識字2690元……
該工作人員說,目前全日制班已經開設了7個班,開課一周了,現在只有少量名額。春季班是從3月4日開始上課,從周一到周末都有課時安排。比如拼音是周三、周六開課,數學是周五、周六開課……
聲音:
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納入幼兒園大班的課程計劃
針對家長的這些焦慮心情,市區一所幼兒園的園長表示,其實幼小銜接已經納入幼兒園大班的課程計劃。從本學期開始,會邀請小學老師到幼兒園參與幼兒園活動,與幼兒園家長、教師、幼兒進行談話、沙龍、講座等多種活動,介紹小學的作息、課程、活動安排,書寫準備、書寫規範以及規則要求等,開展小幼教師互動聽課等活動。
開學後幼兒園大班教室也適時改變活動室布局,在區域裡創設幼小銜接區域,模擬小學課堂情境,在區角中投放與小學相關的學習材料,照片、資料,讓兒童在與材料和環境的互動中進一步增強對小學的了解,幼兒自由開展「我是小學生」、「製作我的一天計劃表」等各種遊戲、嘗試,讓兒童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感知和認同;大班最後一兩個月,也會根據活動需要可適當延長教學活動時間;設置「活動之間休息環節」,加強對過度環節、自由活動的引導,幫助兒童學會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與學習活動;有初步的時間觀念,養成良好作息習慣,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培養兒童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按時上幼兒園,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等。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開始,我市已啟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通過採取自查與摸排相結合、抽查與整改相結合、集中整治與長效機制相結合等措施,努力規範教育培訓機構教育行為,為幼兒健康快樂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市教育局基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部分幼兒園存在「小學化」傾向,主要表現在採取小學授課方式組織兒童活動,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等方面。同時,部分小學存在組織入學考試,教學內容尤其是拼音教學內容過難,教學進度過快的問題,嚴重違背了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給兒童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等方面帶來沉重的負擔和壓力。
市教育局基教育處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根據工作安排,今年3月將對各地幼兒園「小學化」治理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另外,我市每學期將委託第三方進行學前教育質量評估,將質量評估情況、「小學化」治理情況納入政府考核內容。
對辦園教學行為不規範、存在「小學化」傾向的幼兒園、小學及社會培訓機構要責令限期整改,對問題頻繁、社會反映強烈的,實行年檢一票否決,並嚴肅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有明顯「小學化」傾向且未進行整改的省、市優質幼兒園進行降級處理。
堅持「一年級零起點」教學
對於家長擔心的小學階段進度快問題,該工作人員特別強調,小學起始年級各科教學在遵照國家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幼兒園保育教育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語文、數學教學進度。起始年級各科教學必須堅持從「零」起步,嚴禁拔高起點和增加教學難度。小學起始年級必須嚴格按照規定課時進行漢語拼音教學,不得隨意壓縮拼音教學時間,不得突擊完成拼音教學任務,拼音教學內容結束後不得進行書面過關測試,要將漢語拼音教學融入到第一學段乃至整個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教學的全過程。小學起始年級數學教學必須從10以內認數開始,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基礎,可適當延長10以內計算教學時間,嚴禁加快計算教學進度。小學一、二年級語文、數學的課堂作業要做到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作業量和難度要適中,保證當堂完成,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
漢語拼音是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
對於家長反映的幼兒園不準教拼音,小學一年級拼音教學進度又快的問題,市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劉春老師表示,市教研室早就出臺了《關於規範小學一年級拼音教學與評價的意見》。
明確規定,為了全面杜絕「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有效緩解學前兒童與家長對於拼音學習的過度焦慮,教師要特別關注拼音零起點和拼讀出現障礙的學生,要「慢一步」「停一步」,放慢進度、降低要求,通過同伴互學、全班共學等方式,給予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保證全體學生都能達成拼音學習的目標。
「漢語拼音是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劉老師表示,一年級上學期漢語拼音集中學習為初學階段,學習聲母、韻母、音節拼讀等內容,教師應圍繞認讀字母、拼讀音節與用拼音識字等重點內容進行教學與指導。一年級識字、課文部分以及二年級一個學年是拼音的鞏固階段,教師應有計劃、分階段,隨文進行梳理和鞏固,指導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閱讀和查字典,在拼音實踐中逐步內化漢語拼音知識和拼讀規則。第二、第三學段則是熟練運用階段,教師應在學習生字詞、朗讀、查字典等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復現、再認等方式,指導學生通過經常性的練習,不斷提升拼音運用水平。而且根據《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文課程標準》,漢語拼音學習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講普通話、糾正地方音的情況。明確了拼音學習評價重讀輕寫的要求。因此,拼音單元學完之後,不允許進行書面過關考試,不允許進行超出《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考試。
建議:培養自理意識,為小學學習生活做準備
離讀小學還有半年時間,家長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青年路小學一年級潘老師覺得,首先要培養孩子自理意識,增強獨立生活能力。可以通過一日生活各環節的滲透,寓教於樂,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能夠自己穿脫衣服,並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會繫鞋帶、疊被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物品,妥善保管不丟失;做好值日生工作,在服務自我的同時樂意為他人服務;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自護教育,掌握基本的應急應變技能,學會自我保護。
其次,要培養學習習慣,注重學習品質。培養兒童形成初步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傾聽、專注力、閱讀習慣,質疑、提問、語言表達,合作、探究、任務意識,規則、使用工具、書寫姿勢等。激發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兒童在與別人交談時,目視對方,專注聽別人講話,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掌握觀察方法,能夠獨立閱讀圖畫類書籍;對符號等感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及時糾正兒童不良坐姿及握筆方法,做好前書寫準備;引導兒童學會保護自己的眼睛及各種感覺器官;培養兒童的任務意識。對個別情緒特別焦慮的孩子,要主動會同家長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育,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地、愉快地度過幼小銜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