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Taylor Swift發了新歌,在歌放出來的同時,這個消息就傳遍了全球。能達到這個效果,不僅僅因為她有足夠的知名度,大概也和她在發歌前清空了自己社交網絡內容的行為相關。
在音樂工業體系更成熟的海外,藝人、公司總是會想出新玩法來推廣歌曲,當然不能肯定Taylor清空內容是在為自己的新專輯服務,但至少從結果上來看,確實達成了這樣的效果。在人們都開始關注這個戀情多變的女明星又要搞什麼名頭的時候,一點小動作都會帶來流量。
對於做藝人宣傳推廣工作的人來說,手握這樣的好牌,玩法自然多樣些。不過我身邊做宣推的朋友,大部分還是需要問:
「你知道哪些渠道能推我家的歌麼?」
難做的歌曲營銷
現在不少人意識到了,雖然大部分人還是不願意為音樂付費,但音樂確實無處不在了。這對於推廣音樂來說,既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渠道多了,力度就小了。
無數歌曲因為影視劇讓大眾聽到,成了一時流行的歌曲,從多年前的《遇見》到今年的《我要你》,讓國內業界終於意識到了這種宣傳手段,會玩的大鵬甚至為了自己的電影宣傳,讓「縫紉機樂隊」唱了《悟空傳》的主題曲。
任素汐
先不說縫紉機樂隊的歌怎麼樣,至少製造噱頭上,大鵬這次做的不錯,不過能真的為電影帶來多少票房還是不好說的。畢竟像《悟空傳》這樣一部靠情懷和流量小生擔當的電影,有多少會對搖滾樂產生好奇的觀眾實在不敢深究,所以這只能算創造了一個不錯的營銷噱頭。
不過對於很難接觸到大數據的人來說,宣傳推廣只能是像這樣的賭博,無頭蒼蠅的亂撞,撞上了就走大運。
一次有朋友跟我說,如果講述北京人故事的電影《老炮兒》搭上一首北京說唱的主題曲,沒準說唱就能走進大眾視野了。當然說這話的時候,《中國有嘻哈》這節目還沒影呢,喜愛說唱的人還完全處於地下生存的狀態,整天思考如何能突破天花板。
其實我這朋友的思路沒問題,但真把歌放上去了,能不能大火還是只能聽天由命,如果受眾不對口,就算把消息送到了眼前,也不一定有幾個人能吸收。
因此那些找不到受眾的歌,只好變成鋪天蓋地的宣傳通稿,這在信息過剩的當下是個不得已但很噁心人的事。噁心的不僅是不經意間在一天看到無數同類信息的大眾,儘可能多準備宣傳費用的公司也很噁心。
現在常見的歌曲宣傳渠道,除了幾個音樂播放平臺,以及藝人現場演出及活動,還包括文字媒介的微博、微信公眾號、音樂相關網站,視頻媒介的影視劇、短視頻平臺、視頻網站、廣告,當然如果某首歌被綜藝選手唱了,那就是交了好運。
曾因在快男比賽中翻唱歌曲《董小姐》的左立
說起來,光是把歌的信息送上這些渠道,公司就要花掉一部分預算,再加上宣傳物料的製作又要花錢,不同平臺需要不同的物料,真是想想就頭疼。
而且重要的是,宣傳物料還要足夠優質,才能在爭奪受眾關注時間的戰場裡要能脫穎而出。如果一首好歌搭配亂七八糟的文案,那可能就不會有現在的李宗盛,好聽的旋律趁著瞎拍一通不明所以的MV內容,可能也就不會有火遍全球的《江南style》。
所以,有時候做宣傳口的人如果拿的是一手爛牌,就只能胡亂打,看著手裡的預算廣撒網,最終落得悄無聲息,被扣了KPI也一句話說不出來。
重出江湖的MV
其實說起來歌曲的宣傳物料,目前就是文字、圖片、視頻三種形式,文字和圖片可以為音樂做側面補充,而視頻能讓人對音樂作品有更直觀的體會,所以單就初次宣傳來說,音樂加畫面的MV確實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也是MV能夠流行起來的原因之一。
當然,在沒出現講故事的MV之前,單純對著攝像機唱歌的音樂視頻倒是沒能引起轟動,比如Queen的MV《Bohemian Rhapsody》,歌是經典,但如果不唱KTV估計沒幾個人能記住他們的MV。直到Michael Jackson的公司為了通過電視推廣歌曲,找來了好萊塢恐怖片導演拍了《Thriller》,全世界人都會跳殭屍舞,專輯大賣,才讓音樂工業重視起來MV。
《Thriller》專輯封面
不過前些年全球音樂工業產業都遭受盜版打擊,國內更甚,唱片公司連做專輯都不捨得花錢了,更何況是宣傳用的MV。所以2005年後,MV在我們的視野中幾乎消失了,直到近幾年,唱片工業的問題有所緩和,加之海外眾多歌曲因MV走紅,才再一次促使一些公司、藝人開始製作MV。
不過這時候回歸的MV不再只是當初宣傳工具的角色了,某種程度上來說,是MV成就了歌曲的走紅。
當下的年輕人已經越來越習慣視頻媒介,尤其是短視頻,走在路上也會隨手打開視頻看,美妝、遊戲、時尚、美食等方向孵化出了眾多網紅,在用戶大部分時間都被視頻搶走後,音樂的視頻化也顯得重要起來。
儘管MV在國內還不屬於重要的視頻內容分支,但至少潛力無限,目前YouTube上播放量最多的視頻還是MV(top 10隻有一隻不是音樂視頻),其中拉丁神曲《Despacito》MV播放量已經超過30億。
而且MV相比其他音樂加畫面的視頻形式,更加貼近音樂本身。廣告的重點還是廣告,影視主題曲也是服務影視劇作,只有MV是畫面服務於歌曲,所以相比那些與其他內容結合的手段比起來,可以說憑MV火起來的歌還是有兩下子的。
你看通過YouTube上88rising頻道出來的Higher Brothers,歌曲就確實不錯,現在跟著亞洲的其他Rapper一起獲得了美國OG的認同。他們的MV除了有中國元素的畫面,更重要的是,音樂作品經過了更好的本土融合,不需要像以往的大牌藝人那樣,走向國際就必須唱英文,只要有一定的英文Hook,作品足夠好,通過媒介MV放在YouTube這個渠道上,就能把中文唱到美國。
當然,Rap相比其他音樂類型,確實佔了一定的便宜,這種帶有街頭文化的音樂,有時候並不需要太過精美的畫面搭配,所以MV製作起來相對成本也會低一些,重要的是創意而不是搭了上萬塊錢的攝影棚。
所以說在當下,在未來,MV確實會再次成為藝人宣傳歌曲的重要手段,且在新的媒介形式出來之前,音樂視頻的權重只會越來越大。
OK的新歌營銷第一平臺
在國外,MV有YouTube這個流量集中的大平臺承載,但YouTube在中國的模仿者們都表現不理想,流量和受眾被分割到了不同平臺上,影響了MV的傳播範圍。再加上各大視頻門戶對於音樂的重視程度始終不夠,彼此還都在買版權做綜藝上下苦工,這就意味著MV需要離開傳統視頻門戶,轉而向新的渠道探索。
這樣看來,最適合MV傳播的渠道大概就是以社交為主同時也有視頻功能的新浪微博了。
之所以強調社交功能,其原因不言而喻。在網際網路上,信息的傳播多依賴社交平臺,沒看綜藝節目的人,掃一眼微博熱搜就知道GAI和PG ONE相互diss上了,曾經高冷的政府機構,為了在年輕人群中增加存在感,也都在微博上註冊帳戶了。
而且微博擁有亮眼的用戶數據。今年8月,微博發布第二季度財報,月活躍用戶數達到3.6億,據艾瑞數據,同期愛奇藝、優酷土豆、騰訊視頻的月活分別3.7億、3.3億和3.1億,這也再一次印證了微博具有的可觀傳播效應。
當然,同樣重要的是,相比其他平臺微博對音樂的重視度更高。
幾年前微博就改版音樂產品,旨在挖掘推廣原創音樂人,今年微博更是發起了#音樂紅人計劃#,利用自身的社交屬性幫助音樂紅人降低起步門檻,後續還可能通過線上活動、落地演出、榜單盤點等形式,助力音樂紅人籤約到廠牌或公司。
這並不是微博單方面的幻想。目前微博上有超過2萬位活躍音樂人,這些大V維持著平臺的音樂氛圍,吸引眾多喜歡音樂的受眾留在微博,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首批微博十大音樂紅人,半年積累粉絲就突破了8000萬,相關視頻播放量超過10億,成績斐然。
不僅如此,微博也在努力打造一個新歌營銷平臺,比如昨日剛落幕的亞洲新歌榜2017年度盛典。今年盛典上也聚集了眾多明星歌手,薛之謙、羅志祥、歐陽靖等都通過音樂展現了各自的魅力,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出現能讓更多人發現優質的新歌,畢竟只有新的內容才能讓樂壇進一步發展。
所以現在有了能傳播的平臺、能推廣的榜單,有些藝人已經開始嘗試在微博上投放MV了。去年底許魏洲在微博首播的MV《放》,同名話題閱讀量達8.6億次。除此之外,微博上音樂類內容的月閱讀量已過百億,尤其是可供消費的音樂視頻數量非常可觀。
而且微博也不只幫助知名藝人,擁有精確用戶大數據的微博,還可以實現內容精準推薦,即使是新人的歌曲MV也能推送到對應的受眾面前,從而解決歌曲營銷找不到觀眾的問題。所以說,相比於其他音樂播放平臺,或是短視頻平臺,擁有大量用戶以及好用工具的微博,確實可能是新歌營銷的第一平臺。
當然,其實就像開篇說的那樣,如果本身藝人知名度足夠大,關於歌曲營銷你想怎麼玩都隨意,但如果不是金字塔頂尖的藝人,發新歌的時候不妨拍個有創意的MV,發在微博上試一試,反正我覺得OK。
文 | 妙脆角 排版 | vision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如果您對音樂行業感興趣,可以搜索關注公眾號:音樂先聲。
音樂先聲現已入駐36氪、界面、虎嗅、知乎、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百度百家、一點資訊、搜狐、網易等自媒體平臺,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vision_2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