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如何塑造「醫院品牌」

2020-12-14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醫院基礎建設

中山醫院是國家衛計委的預算管理單位。中山醫院在歷史上有5位一級教授。他們在確立學科的分診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當時的院長沈克非老師也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我們的老前輩非常注重技術的創新,在藥物的運用、醫療設備的研發上面,與上海交大等醫院,以及一些廠家都進行了聯合。

經過八十年的發展,中山醫院的規模不斷擴展,目前佔地面積9.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8萬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張,國家重點學科13個,臨床重點專科18個,去年門急診量是3.8萬,手術量是8.4萬,平均住院天數6.5天。並且新的附屬中山醫院也即將在廈門市開業。

學科發展三層次

學科分類

關於學科建設,我們把醫院的學科分成三個層次,分別是優勢學科,中間學科,一般學科。我們醫院的傳統優勢學科是心臟學科和肝臟學科。在八十年的發展當中,我們已經有10~15個學科進入全國前十。

一方面,對於這些優勢學科我們要保證他處於領先的地位,希望他們能發明、引進新技術並且積極去運用,來突出自己技術上的優勢。對於中間學科也就是排名10-20的學科,我們希望他們能提出自己的要求,當然醫院也會給予支持。

另一方面,醫院也在積極推進亞專科的建設,對於技術方面的創新、引入、改良都給予大大的鼓勵。比如說在創新技術方面,樊嘉院長率領肝外科團隊也嘗試對於良性腫瘤切下來正常的肝組織進行肝移植。對於新技術的推廣,院方每年會進行評選。我關注到有些醫院非常注重創新技術,最高會給予100萬的創新技術獎勵,中山醫院也是如此。醫院在年度幹部大會上唯一頒發的獎項就是創新技術的獎項,希望以此鼓勵大家多用新技術來提升醫學水平,也希望通過這些來擔負起三甲醫院診治疑難雜症的重任。中山醫院在16年上海市級綜合性醫院中出院人數是第一位的,疾病難易指數也是第一位。

探索診療中心架構建設

另外中山醫院也積極探索對於診療中心的架構建設。原來醫院的肝臟中心是一個很老牌的中心,在對於這個學科當中嘗試進行了一些架構建設後,醫院推出了治療中心模式。其中一個比較成功的是內鏡中心,目前已經達到了國際技術的一個品牌標準,究其原因,第一是它的工作量,如果在中國它可以排第一,那麼在世界上就也可以排第一。第二是新技術的開展,內鏡中心開創了很多個國際獨創,它也是國內的診療指南。正是由於這個新技術,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一流的醫生來中山進修、學習。醫院每年都會舉辦各類研討班,座無虛席,已經達到了1000人的規模。

積極建設多學科治療模式

中山醫院從八十年代就開設了多學科的嘗試,對培養醫學生和交叉學科相互的融合也非常有意。目前已經有38個MDT的診療團隊。其中節直腸腫瘤MDT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的二等獎。並且不僅有現場MDT還有遠程MDT。對於相對薄弱的學科醫院也給予大力支持。今年中山醫院非常重視臨床研究工作,去年就設立了2000萬的專項資金,首批就有22項目立項,院方希望能以此更加貼近臨床,來推動臨床研究的規範化、標準化以及國際化。

第二,跟大家分享交流的是,要強化以人為本的觀念,提升服務水平。我們非常關注員工的滿意度,病人的滿意度。其中主要是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的服務,或者優化環境,改善診療模式來提高患者就醫的體驗。為了患者更為便捷的就醫,醫院和信息技術人員動了很多腦筋。在病區的優化上面,也下了不少的功夫。比如職能部門會定期觀察病人的流量,然後對真實的布局進行合理的調整,把一些相近的科室放在一起。醫院各個樓都是兩樓相連,這樣病人可以更為便捷的就診。這也是醫院的一大特色,並且獲得了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創新獎。再比如院內的檢驗科在管理方面非常突出。關於護士的規範操作流程,物品如何擺放以便節約抽血時間,如何有效減少病人等候時間等,每月都會有詳細報表。目前其檢測結果也已經得到全球40多個國家的認可。中山醫院的急診量在逐年上升,為了防止突發事件,院方精心繪製800米走廊的地圖,以便發生意外時可以找到最佳最近的一個治療地點。

以人為本的文化建設

提升員工凝聚力

關於提升員工凝聚力,我們以中山為榮,突出公平公正,努力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園。醫院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體現員工的價值,也關注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和公益性。在專業人才職業規劃方面,院方希望科主任能為其科室的成員明確一個方向,醫院則是提供一個平臺,設立各類相關的基金,促進人才的成長。對於管理人員來說,醫院也對他們進行培養以及給予輪崗和掛職的機會。為了讓醫生有一個可以傾訴、互動的平臺,心理科的醫生用心理學的方法,自發組織討論會議,一周一次,醫院也給與了一定的支持。

醫院的工會在關愛職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一個幫扶的體系,為生病、家庭困難的職工提供幫助,這是我們醫院特色的品牌之一。之前在央視的《新聞天下》中發布過一個報導,就是關愛職工——寒暑晚託班。當時推出的微信題目就叫做「這是史上最強的招聘啟示」,體現了醫院對員工的關愛。院方對院領導到各個層次的醫生提供培訓機會,這也是醫院的一大特色。中山醫院連續五年獲得某網站組織醫院機構的最佳僱主獎項,關於加強文化建設塑造醫院品牌,醫院在幾年前就進行過文化診斷。診斷分為四個維度,分別是參與性、一致性、使命性、適應性。中山醫院在這四個維度得分都比較高,其中相對得分較低的是適應性,中山醫院還是給人以穩定發展的感覺,外界無論如何變化,醫院都是以不變為萬變。

醫院文化特徵

要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要從凝聚的一個文化,建議性的文化建設,創新的服務這方面來加強。今年是醫院八十年的院慶,每個月醫院都會開展主題活動,比如「尋根之旅」,大家可以以此體會到老一輩醫學家奉獻、積極進取的精神。五月則是「奔跑吧,中山」,長跑活動共計吸引了300位員工。六月份是「拍全家福」。這些活動都是醫院長久以來傳統的項目活動,也是工會積極組織來使大家更加有凝聚力的活動。另外醫院也非常注重公益文化建設,派出了很多醫療隊伍進行援建工作。從1992年開始的中山健康大講堂就是醫院的一個品牌項目。關於技術創新方面,醫院也設立了金點子獎和創新獎。關於服務的文化建設,醫院建立資源者隊伍。像現在的醫療環境對醫生來說非常有壓力,很多醫二代不願意學醫,醫院則通過招募職工子女進行社會實踐,來加強他們對於父母是醫生的職業榮譽感。

醫院的品牌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長年的積累逐步形成的。文化是培育品牌的土壤,人才是打造品牌的主力軍。而患者則是不斷優化品牌最終的受益者。

原標題:公立醫院品牌競爭力思考與實踐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明日正式開診
    ­  復旦,這兩個字所代表的高等學府是多少莘莘學子的夢想。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分院(廈門市兒童醫院)在廈門開業已3年有餘。隨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的開業,廈門市民對「復旦」這兩個字又多了一份情緣。據了解,復旦大學和廈門在醫療領域的合作頻頻結出碩果。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開業:廈門市政府全額投資
    8月20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舉行開業典禮儀式現場。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21日正式開診
    )經過將近2年的建設和籌備,20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以下簡稱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在門診樓大廳舉行了開業典禮儀式。21日,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將正式對外開診。福建省副省長楊賢金、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廈門市市長莊稼漢等領導參加了開業典禮,上海市衛計委、福建省衛計委、廈門市政府及其市直相關部門和相關協作單位、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廈門醫學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下稱復旦中山醫院)等多家單位的領導及專家出席了儀式。
  • 上海寶山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上海寶山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微信公眾號「上海寶山」 2020-06-16 14:03
  • 中山-寶山合作「滿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吳淞醫院再迎名醫大家
    原創 上海寶山 上海寶山7月17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吳淞醫院迎來了第五批前來調研的中山醫院名醫大家
  • 威高品牌戰略:威高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共建國家級研發中心
    12月5日,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正式啟用。威高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合作建立了「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介入器械聯合研發中心」。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威琪、中科院院士趙繼宗,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宋爾衛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婦科腫瘤科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婦科腫瘤科,是獨立於婦產科的三級學科,致力於婦科腫瘤的診治、婦科常見腫瘤的預防、遺傳諮詢,及癌前期病變的分級管理。      復旦腫瘤婦科,1960年代起源於中山醫院腫瘤外科和復旦腫瘤醫院腫瘤外科,蔡樹模、張志毅等老一輩引領垂範,經過三代學科帶頭人的努力,卵巢癌和子宮頸癌的診療量和診療水平處於國內前列。
  • 【喜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徐匯區中心醫院朱福執行...
    【喜 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徐匯區中心醫院朱福執行院長榮獲「2020年中國優秀醫院院長… 2020-09-11 23: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挑大梁的專家和骨幹是哪些?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挑大梁的專家和骨幹是哪些?澎湃號·政務 2020年5月12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第二屆業務科室主任授聘書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東院區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進展如何?官方數據告訴你
    區政協就區域醫聯體建設情況展開協商座談會隨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在相城人民醫院掛牌,相城區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6月5日,相城區政協赴相城人民醫院開展醫藥衛生界別協商活動,深入了解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醫聯體建設情況。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與龍海市第一醫院聯合開展2019年...
    3月2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與龍海市第一醫院聯合開展2019年「學雷鋒」健康諮詢大型公益活動,來自復旦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多個學科的30餘位專家,為患者提供衛生健康方面的權威解答和專業的建議。
  • 2020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補充編內82人公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系隸屬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全民事業單位,是廈門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建設項目,建設發展目標是建成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海峽西岸一流的三級甲等醫院。醫院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負責管理。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級專家診療中心在相城開始運行
    5月6日,在相城人民醫院內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級專家診療中心,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的專家陸志強正耐心地為病患把脈問診,他一邊詢問、翻看著病患過往病史,一邊結合病人現狀,給出科學嚴謹的診斷。門外掛號就診的病患在導醫的指引下,耐心等候著,一切井然有序。  陸志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雙喜臨門 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掛牌...
    央廣網上海9月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孫國根)繼近日「中山醫院-閔行」醫療聯合體正式籤約,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成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後,好事連連,改革、創新力度明顯加強。9月1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舉行揭牌儀式,同日,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內鏡中心也正式在該院掛牌、成立。
  • 常州市一院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共建醫協中心
    中國江蘇網訊  近年來,我市各醫院硬體建設全面提升。與此同時,醫療水平如何快速提升呢?市一院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共建醫療技術協作中心。昨天,籤約揭牌儀式在市一院隆重舉行。  籤約儀式前,市委書記費高雲會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一行。  市長丁純出席籤約揭牌儀式。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截止2月16日!
    使用谷歌瀏覽器,登錄「復旦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招聘信息填報登記系統」填報信息、上傳掃描件,確認無誤後點擊保存。方法1:從以下網址進入系統:https://rszp.zsxmhospital.com方法2:從以下路徑進入系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官網http://www.zsxmhospital.com/——人才招聘——下載及網絡填報專區——復旦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招聘信息填報登記系統。
  • 2020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招聘8名編外工作人員公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系隸屬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全民事業單位,是廈門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建設項目,建設發展目標是建成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海峽西岸一流的三級甲等醫院。醫院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負責管理。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婦產科誠聘科研助理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為復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創始單位。在學科帶頭人臧榮餘教授 (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 帶領下,中山醫院婦產科卵巢癌團隊牽頭開展多項研究者發起的高質量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做出大量原創性工作,並得到國際同行認可,在國內外建立了較強的學術影響力。其中,臧榮餘教授領導的復發性卵巢癌III期臨床研究受到最新美國婦科腫瘤學會白皮書的重點關注,引領復發卵巢癌國際臨床實踐。
  • 2020年度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招聘啟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復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於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是上海市第一批三級甲等醫院。 經過80餘年的發展,中山醫院本部目前佔地面積9.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5.8萬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張。年門急診就診量達400多萬人次,出院病人超17萬人次,住院手術病人10餘萬人次。
  • 常州一院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昨天,市一院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共建的醫療技術協作中心正式揭牌亮相。副市長方國強在致辭中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給予常州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支持和厚愛表示感謝,懇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發揮自身優勢,把更多的優質醫療資源向常州集聚,更多的健康服務向常州匯聚,打造專科共建型醫聯體新模式。他表示,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為醫學科技創新、人才成長提供支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