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資本金 播種新希望 鹽城:種下「青山」換「金山」

2020-12-22 中國江蘇網

春風穿林而過,枝頭萌動展葉。這個春天,鹽城的地理版圖上「綠動」不止,「一片林」被清晰勾勒。

2016年底,鹽城吹響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工程建設號角,於千裏海疆之上構築「一片林」。去年,該市新造成片林12.4萬畝,改造提升15.9萬畝,新增城鎮綠化3650公頃,造林總量全省第一。在全省造林面積前10位的縣(市、區)中,鹽城佔4席。鹽城市領導告訴記者,弘揚塞罕壩精神,一棵接著一棵栽,一年接著一年幹,今年鹽城將新建成片林15萬畝、改造提升15萬畝,要讓每一位生活在這座城市,以及走進這座城市的人都充滿綠色憧憬。

綠色資本金 播種新希望

紅楓林、紫薇林、香樟林……東接荷蘭花海,西臨梅花灣,入春後,鹽城鬥龍港生態組團內的植樹點,每天都有數萬株新苗在這片新林海紮根。距離鹽城中心城區20公裡,鬥龍港生態組團是連接鹽城市區與大豐城區的重要生態鏈。大豐區住建局副局長陸一川說:「這片3000畝的森林公園,將成為市民體驗慢生活的城市綠洲。」

城市森林孕育好生態,好生態則是未來的聚寶盆。走進瀋海高速、鹽連高鐵響水段境內,兩側寬50多米的「薄殼山核桃林帶」綿延25公裡。「這條生態高效的綠色景觀通道,未掛果時套種農作物,年畝均收入超2000元;三五年掛果後,畝產值將達1.5萬元。而響水正與中科院亞熱帶林科所深度合作,到時每畝預計年可增加銷售產值3倍以上,整個萬畝薄殼山核桃基地年可創產值近5億元。」這筆「堅果」經濟帳、生態帳,在響水縣委書記崔愛國心裡早已盤算多遍。

不空置每一寸土地,射陽定下新建4萬畝成片林的目標,相比鹽城市下達的1.5萬畝造林指標,翻倍還拐彎;阜寧在射陽河畔遍植綠廊;濱海於光禿禿的沿海種下百裡風光帶;鹽都推行「林長制」,數千畝新林地守護著新水源;東臺打造長三角「綠色磁場」,3萬畝造林面積已近尾聲……鹽城造林擂臺上戰鼓正酣,101項重點工程,目前籌集建設資金57億元,這筆綠色資本金,正為鹽城種下「青山」,換來金山。

高質量造林 「植入」創新因子

穿過射陽萬畝新時代雙擁林,向東幾百米便是黃海海堤。「這是全省首例軍地共建的萬畝防護林。鹽城軍分區提供2500畝軍事用地,射陽縣從黃沙港鎮、海通鎮流轉土地7500畝,軍地合作造林,形成萬畝規模。」射陽縣旅遊局副局長張世勳介紹。

「去年這片鹽鹼地還都種著水稻,收成不高。現在栽上紅葉石楠、欒樹、櫸樹、中山杉等耐鹽樹種,兼具生態景觀效益。」射陽縣林業站副站長丁萬成說。

高質量造林,離不開技術支撐。鹽城市林業站站長戴蔚認為,在地理環境複雜的鹽城,栽樹絕對是門技術活,且各地的技術要求不一。鹽城的「鹽」因水而動,做好排灌水系很重要,雨水衝刷淋鹽洗鹼,而配備有機肥則是剛探索出的新做法。

更多創新帶來希望。每天清晨,大豐區小海鎮林業站退休幹部吳漢金從家出發,走到園海大道的中心河南,總會習慣性地朝東張望。路東是省林科院前年試種的80畝楊樹新品種。「現在胸徑足有12釐米,比河北岸2012年栽的意楊老品種還要粗壯高大。一棵新品種楊樹成長速度是老樹種的三四倍,十年平均胸徑能達35釐米。」生長快,且材質也不差,而讓吳漢金更看重的,是新楊樹不飄花絮,對環境更友好。

「月亮島,要讓月亮掛在樹梢上。」射陽縣旅遊局局長王敦連說起正在播綠的1.8萬畝日月島,意境令人神往。今年,射陽在機制體制上大膽突破,投資10億元,造林4萬餘畝,通過國有企業來進行工程性造林,實體化、專業化、長效化運作,解決了許多難題。同時,射陽率先探索建立補償機制,去年開始縣財政每年設立1.1億元造林綠化獎補資金,以及林業風險補償資金,一系列保障機制讓「一片林」工程在鹽阜大地深深紮根。

擘畫新藍圖 種出「綠富美」

栽下一棵樹,收穫的不僅是一片綠。在鹽城市林業局局長符文華看來,植樹造林造景又造錢,是建設綠色銀行,為後人留下綠色財富。

在亭湖區新興鎮金百匯果園,溫室大棚裡栽植著近萬棵果樹。「果園一期流轉300多畝土地,全部立體化栽培,有火龍果、獼猴桃、雲南大青棗等20多個品種。每到節假日,儘是採摘的遊客。」果園負責人徐金祥說。在果園內忙碌的當地村民,除了每畝千元的土地流轉費,每月還有2000多元工資收入,「一家人騰出了手,人人有工作,個個拿工資。」

低收入貧困戶也因綠色扶貧挺起腰杆。走進大豐區新豐鎮太興村,記者發現,老百姓在家前屋後不僅見縫栽樹,而且培育苗圃,綠色庭院在陽光下生機盎然。村黨總支書記王友宏坦言,為解決貧困戶賣苗難,村裡打造兩個儲綠中心,共3000畝,優先收購貧困戶的苗木。

家庭小帳連著集體大帳,大帳連著長遠帳。大豐區農委黨委委員徐金林說,今年圍繞新增成片林3萬畝、改造提升3萬畝的目標,大豐創新收益機制,實現區鎮合營、鎮村合營和村民聯營等模式,發揮經濟槓桿調節作用,對區鎮合營造林採伐收益,按照區鎮3:7的比例分成,鎮級收益鎮、村、農戶共享,真正實現政府得綠、集體增收、農戶獲利。

「植樹更要『植入』林業經濟新元素,既完成造林任務,又壯大林業經濟,推動富民產業。」王敦連說,受益於大面積成片林不斷建成,射陽正在申報建立碳匯交易市場,不久有望上市。

本報記者 卞小燕

相關焦點

  • 內蒙古包頭:「青山待綠 疫不容辭」 這個春天播種綠色新希望
    4月18日,《包頭日報》《包頭晚報》、包頭環保聯合會、青山區委宣傳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二研究所、中國石化內蒙古包頭石油分公司、國家能源集團煤炭經營分公司西北公司、上海市建緯(包頭)律師事務所、包頭農商銀行、包頭市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包頭市航茂二手車市場、包頭市防水協會、包頭市銀河經典廣告公司的植綠團隊相聚青山區笸籮鋪村大青山南坡,在春天裡播種綠色的希望,這是《包頭晚報》舉辦的第八屆植樹節
  • 「青山」座座皆「金山」 鹽都獲授"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2020年11月30日,鹽城市鹽都區從北京捧回生態環境部頒發的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獎牌。這是繼摘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榮譽後,鹽都生態文明建設斬獲的又一殊榮。  從實踐到示範、再到創新,從生產轉型到生活富裕、再到生態文明發展,這些年,鹽都大力夯實綠水青山本底,持續壯大綠色發展動能,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可持續轉化機制!
  • 昌寧:做好「綠」文章 青山變金山
    原標題:昌寧:做好「綠」文章 青山變金山近年來,昌寧縣在培育壯大綠色經濟、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實現了生態環境治理和綠色經濟發展雙贏的目標,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真正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 林下「裂變」山間「藏寶」——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的「綠色減...
    生活貧困與生態惡化雙重壓力下,貴州開始在荒山與石漠間尋找新的生機。 守護青山涵養綠色生態,探索青山發展生態經濟,不負青山優化生態循環。 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貴州讓石漠荒山變為綠水青山,綠水青山成就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綠色減貧」之路。
  • 林逢鎮:芒果變「金果」 青山變金山
    林逢鎮:芒果變「金果」 青山變金山 www.gxbszx.gov.cn  2019-05-08 09:25  閱讀:150823次  作者:黃琴芳  編輯:盧曉麗  來源:右江日報
  • 在冬天種下「綠色」夢想
    近日,我市各地聯動開展2020冬季義務植樹活動,河洛大地掀起了國土綠化的新高潮。不等春暖花開,而在寒冬開幹,一場自上而下「綠化山川」的行動漸次展開,在冬天培植著「綠色」的夢想。  眾所周知,植樹節在春季,為何在初冬造林?有專家分析,河南冬天凍土層較薄,苗木地上主幹進入休眠期,但根系還在生長,冬季移植後做好管護,待到春天生根早、發芽早,抗病抗旱能力強,成活率更高。可見,提前謀劃、及早著手、統籌推進,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春天的河洛大地必將綠樹成林、碧綠滿眼。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
    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於發展和生態的辯證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邃思考:「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 板橋店鎮羅屋村:鄉村變景點 青山變金山
    近年來,該村依託張自忠將軍殉國處紀念園這塊金字招牌,借騎行小鎮發展東風,大力發展林果經濟和新型鄉村旅遊產業,讓鄉村變成景點,讓青山變成金山。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97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32萬元。提起羅屋村的改變,6組村民餘明濤感受頗深。他告訴記者,「以前這裡是土路,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遇到下雨天,進出村組都不方便,摩託車就更難騎進來了。
  • 上高南港:呵護綠水青山 捧回金山銀山
    近年來,上高縣南港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目標,開展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推動旅遊業、特色農業蓬勃發展,鼓起農民錢袋子,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家住南港鎮南港村村民吳才苟說道,「以前道路兩旁都是小型礦石加工廠,我也開了一家,但汙染很嚴重,天空總是灰濛濛的,礦山企業整治後,天空變藍了,空氣也變清新了,政府還把我的舊廠房和設備估值入股新公司,每年有分紅,我還找了另外一份工作。」   培育產業 青山變為金山   山上建景、林下種藥、荒地建園。
  • 生態文明之光照耀美麗中國——寫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
    2005年8月15日,在這個普通的浙北小山村,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提出重要論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5年的綠色發展實踐,生動詮釋這一論斷的深刻內涵。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一幅新時代的綠色畫卷正在美麗中國恢弘鋪展!
  • 長白時評:「新愚公」護山60年,擘畫新時代中國發展綠色坐標
    對的是,60年前老樸一家就搬到了長白山下,三代人一直與這座山打交道。不對的是,他們不移山,他們守護山。今年是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建區60周年,「愚公」一家也整整守護了這座山60年。(11月28日 新華網)愚公,這個在歷史長河中,不斷變換容顏,但是精神始終不變的中國「建設者」,他們用不同的方式,為中國幸福畫卷添彩著色。
  • 播種綠色,是對G7的深情表白
    一條公路,連接著最美與最糟的一切,更承載著無數人的希望。守護G7公路,就是把這份愛與希望世代相傳。種下9萬株3,000畝的梭梭苗,建立了一條長達3公裡的綠色屏障。「心裡有個大方向,不放棄牧區,建設好家鄉」 —— 洪格爾珠拉夫婦80後新牧民,趙宏傑和洪格爾珠拉夫婦。
  • 湖北宜城:鄉村變景點 青山變金山
    近年來,該村依託張自忠將軍殉國處紀念園這塊金字招牌,借騎行小鎮發展東風,大力發展林果經濟和新型鄉村旅遊產業,讓鄉村變成景點,讓青山變成金山。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97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32萬元。羅屋村風光。通訊員供圖提起羅屋村的改變,6組村民餘明濤感受頗深。
  • 「門開芳杜徑,室距桃花源」 「綠富美」,鹽城綠色庭院煥發灼灼芳華
    鹽城市婦聯主席盛豔說,鹽城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深入推進「綠色轉型、綠色跨越」,各級婦聯組織以綠色庭院為切入點、以鄉村婦女為主力軍、以生態富民為主抓手,打造生態文明的最小單元、鄉村振興的基層車間、農民增收的聚寶盆,讓人人成為「美麗中國」的行動者、戶戶成為「美好家園」的享有者。
  •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綠色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在2006年3月23日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撰文說,人們對於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關係的認識,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一味索取資源;第二個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這時候經濟發展與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人們意識到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燒
  • 厚植綠色基因 共享生態福祉——武寧縣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
    厚植綠色基因 共享生態福祉——武寧縣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價值轉換武寧縣委副書記、縣長 李廣松  「江南山水窟,江西風月窩」,《湧翠亭記》中的詩句生動詮釋了江西武寧縣得天獨厚的山水風光和優美生態。
  • 播種春天,播種希望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播種春天,播種希望 2020-12-1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色發展 共建百姓富生態美新家園
    貴安新區新聞中心/圖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日前,《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臺,為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加快推進貴陽貴安融合發展增添了底氣和信心。  貴陽市和貴安新區將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綠色發展,共建百姓富生態美新家園,奮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雙贏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 贛南蘇區:開闢綠色發展新路徑 繪就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如今,丫山景區依靠綠水青山打造了系列品牌,不僅帶來了金山銀山,還帶動了周邊村民脫貧致富。」韓磊高興地說道。今年58歲的頭塘村村民盧德風,就是韓磊口中的脫貧致富代表。因常年患有嚴重的風溼腳痛病,多年來,全家僅靠老伴務農餬口,盧德風一家成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 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 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
    巴音朝魯強調,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做到保護與發展並重、生態與旅遊並舉,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為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建設培育新動能、形成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