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歷史的文藝作品屢見不鮮,但是二混子的漫畫無疑是其中極特別的一個。無論是英雄曹操還是美女貂蟬,通通是長臉小嘴眯縫眼,顏值不高,但是耐看耐讀,還別有一分賤萌的幽默感。他所創作的《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系列,在微博上已有300餘萬的粉絲。在他筆下,嚴肅複雜的歷史變成了生動有趣的漫畫故事,東周列國被畫成一個班集體,每個國家都各有各的「擬人化」人物形象,誇張而又傳神至極。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系列通過捋出歷史大脈絡,《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系列掀開複雜的歷史表象。二混子將普通讀者難以讀懂的歷史故事轉換為歷史段子,每三秒就能笑翻一次,而手繪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則是真實搞笑,有優點和缺陷,讓人又愛又恨。讓年輕人愛上歷史二混子本名陳磊,是一位80後作家,工科研究生出身,之前是上汽集團的一名汽車設計師。出於對漫畫和歷史的興趣,創辦了公眾號「混子曰」,用漫畫講歷史、說知識,沒想到篇篇10萬+,很快就火遍網絡。其中「極簡唐朝史」、「如果東周列國是個班級」、「三國就三大戰役」等篇目流傳網絡,引發網友熱議。和其他作家不同的是,二混子的作品尤其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在《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的系列籤售會上,超過半數是90後與00後。不少家長本身也是「混子曰」的粉絲,這本用「不正經」漫畫講述正經歷史的書,甚至還徵服了不少中學歷史老師。
陳磊與小讀者合影 主辦方供圖事實上,二混子不是第一個用漫畫戲說歷史的人,中國臺灣漫畫家蔡志忠也曾經把經典名著用漫畫方式呈現出來,獲得了讀者很好的口碑。作為中國網際網路原住民,當90後、00後成為當下的閱讀主力軍之後,他們的興趣又發生了變化。90後與00後們自小在網絡和新媒體浸染中成長。較之80後、70後,他們的閱讀喜好更為多元化,對新的閱讀形式也更加包容了,這也是他們喜歡《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系列的原因之一。當歷史成為大眾流行從90年代末開始,歷史就開始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的熱點。近年來,影視劇中有各類歷史劇,《康熙王朝》《大明宮詞》《漢武大帝》……百家講壇也曾經捧紅了易中天、紀連海等學者教師。從元代雜劇到明清話本評書,歷史故事在國人的文化生活中一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著名思想家、學者餘世存曾在《今天怎樣讀歷史》中引用學界共識,稱「歷史是中國人的宗教」。到當今這個時代,大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日趨旺盛,於是不同的歷史「爆款」應運而生。在圖書出版領域中,值得一提的是風靡一時的《明朝那些事兒》。回望過去二三十年間的出版界,在銷量上表現特別的歷史類讀物就是《明朝那些事兒》。《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本職工作是一名海關公務員,2006年在天涯社區首次發表,意外地大受歡迎。在《明朝那些事兒》之前,市面上能找到的明朝歷史讀物,是像黃仁宇所著《萬曆十五年》這樣的優秀學術性書籍,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有一定的學識門檻。《明朝那些事兒》面向的是普羅大眾,將嚴肅的歷史變成了高潮迭起、「爽點」不斷的現代網文小說。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得到了如同聽相聲、評書一樣的體驗,因此廣受追捧。許多讀者表示,《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就像漫畫界的「明朝那些事兒」:春秋戰國就像個班級、大秦過把癮就死、三國就三大戰役、魏晉亂世多奇葩、南北朝裡多敗家、大唐盛世開門紅……用幽默風趣的畫風講述嚴謹的歷史知識,給歷史愛好者們帶來了全新的閱讀樂趣,喚醒人們對於歷史閱讀的古老需求。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