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止至8月2日,全球新冠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1798萬例。累計死亡已達到68萬例。
近日隨著歐美國家疫情持續反彈。多國在加強防控疫情的同時,也宣布放緩經濟重啟計劃。受疫情影響,歐美多所高校迎來「至暗時刻」。
據央視新聞,伊利諾州,有著174年建校史的麥克默裡學院,因為財務困難,今年春季學期結束後永久性關閉;150年建校史的舊金山藝術學院,因背負1900萬美元債務,同樣考慮暫停開課;107年歷史的詹森·威爾斯大學、119年的富蘭克林大學同樣作出關閉部分校區的決定。
截止7月,已有33所高校關閉,而且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加。
「倖存」下來的高校日子同樣不好過。馬克·盧卡斯教授是一名核物理學家,他在美國俄亥俄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專業已任教近21年。近日,盧卡斯收到來自校方的裁員通知。如今他不得不在求職市場裡苦苦掙扎,而據他觀察,求職市場裡,和他一樣被大學解約的求職者不在少數。
其實在歐美等西方國家,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大行業。既然教育是市場和行業,那就必然跟錢有關係,而且不會便宜,因為高質量的教育本來就是一件奢侈品。
新冠肺炎疫情幾乎掏空了美國高校的「錢袋子」。美國教育委員會政府、公共事務高級副總裁承認,僅是春季學期的幾個月內,全美高校就少了80億美元的收入。
除美國外,英國高校的情況同樣不樂觀。據英國財政研究所(IFS)調查顯示,如果沒有財政支持,將有13所大學面臨破產危機。有英國媒體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對英國高等教育行業將造成190億英鎊(約1733億元人民幣)損失。
2018至2019學年,美國高校有110萬名國際生,如果國際生不能繼續在美學習,美國高校將損失410億美元;在英國,本土及歐盟學生學費平均9000英鎊,但國際生普遍學費在2萬英鎊以上。
疫情下很多高校財務狀況急劇惡化,有些高校面臨著破產危機。除了推出減薪、裁員等節約成本的措施,為挽留生源,歐美高校紛紛想辦法自救,可謂是花樣百出。
英國女王大學包機接回國際生、杜倫大學20多個商科專業學費打七五折、埃克塞特大學給今年入學新生發放2000英鎊獎學金、格拉斯哥大學工程院更厲害,不光給新生每人1000鎊津貼,每位返校生也能收到700英鎊獎勵。
紐約大學宣布,秋季入學的大一新生可以就近選擇該校在全球各地的14所分校入學。
美國之前發布過針對留學生的入學政策,被告上法院。如今也一反常態,一些美國高校開始允許大一新生跨國、跨校修讀秋季課程。
如果僅靠政府援助,高校很難撐過疫情。來自於中國或者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能夠繼續回到英國上學,繼續交學費,對於現在非常緊張的財政壓力是一個很直觀的緩解。
歐美大學的國際留學生中國所佔比例超過50%,即便沒有疫情發生,中國去歐美留的學生80%回國後都找不到工作,中國的家長花了幾百萬送孩子出國留學,80%的孩子在歐美什麼都沒有學會,畢業後馬上就失業了,這值得中國的家長們反思。
實踐證明去歐美留學的學生除了少數「天才」有價值,對於90%的普通學生來說去歐美留學是毀掉孩子一生的選擇。疫情下的英國和美國大學大量破產,應該讓中國更多的家長反思,你送孩子出國留學是不是在毀掉孩子?
如果中國大部分孩子不去歐美留學,英美大學破產的更多。去歐美留學只少數能考上歐美一流大學的學生才有價值,去歐美二三四流大學留學,還不如讓孩子在國內上大學,歐美二三四流的大學,學校根本不管學生的學習,就是混日子,孩子什麼都學不會,最後畢業了根本就找不到工作。
現在學校說關閉就關閉了,那如此多的中國留學生的權益如何維護呢?不管怎樣,這場疫情讓中國人更清楚的看清了美國的面目。和祖國相比,誰才是真正的愛民,真心的為老百姓著想一目了然。
因此,希望海外的中國學子們不管現在學成與否,都要注意安全,爭取早日回家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