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申義強 通訊員 魏文杰
「看看那天發的綠豆芽,好好看啊,馬上下鍋啦!」7月9日,早上不到9點,「芽狀元美好生活館參觀體驗群」裡收到了於音女士發來的消息,附帶3張照片,盛在筐裡的綠豆芽,直挺白嫩,根須分明。
時間往前倒推4天,她帶著7歲的兒子來到芽狀元生產基地,以「芽粉兒」的名義參與芽狀元美好生活館的內測體驗。來這一趟可沒少折騰,287路公交車15站,換乘鄭上1路21站,在芽狀元工作人員接到他們時,距離出門已經過去了將近2個小時。
這麼折騰還要參加?媽媽覺得很值。「這個主題很有意義啊,別說孩子了,我長這麼大了也沒見過豆芽到底是怎麼長出來的。」
跟於音有「共鳴」的還有來自開封的「芽粉兒」,為了參加這場活動,她前一天就趕到了鄭州,帶著閨蜜和兩個娃,當天提前一個多小時就到達滎陽,正值中午烈日當頭,卻絲毫不覺疲憊。
當天下午3點,參觀體驗正式開始。「長長長長長長長……」站在如意軒的門口,上聯、下聯、橫批都是同一個字的對聯究竟怎麼讀?面對這第一個難題,芽粉兒們紛紛嘗試讀了起來,但讀來讀去始終不得法,芽狀元工作人員笑著解釋說,「上聯: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下聯:z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zhang chang ,橫批:chang zhang zhang chang 」。
據說這是明朝時期,一個豆芽鋪子開張,村裡一位私塾先生專門寫的一幅對聯,不僅結合了豆芽生長特點,更融合了漢字的多音、異讀等特徵,寓意豆芽越長越好,生意越來越旺。
過了第一關,接著往前走。如意軒裡的陶陶罐罐讓參觀者興奮不已,物資匱乏的年代中原地區生發豆芽用的容器,江浙一帶生發豆芽使用的筷籠,當年常見不過的土法容器,經過時間的積澱,如今看起來倒像是一件件工藝品。
在看過了古法豆芽短片後,芽粉兒們紛紛問到,為啥老奶奶生發豆芽時會壓上一塊石頭?不會把豆子壓壞了麼?隨後的參觀讓大家豁然開朗,這正是豆芽生發的妙處所在。
「小學語文課本上曾經有一篇文章,《種子的力》,世界上最大的力氣其實是種子,可以突破重重阻礙,鑽出地面,頂開石頭,甚至可以頂開人的頭蓋骨。」文章中寫到,這種力是一般人看不見的生命力,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
而在芽狀元的如意軒中,恰有這樣一個玉石雕刻,正是展現這種力。上層雲捲雲舒,象徵天空,下層厚重敦實,象徵大地,中間是一粒粒惟妙惟肖的豆芽,頂天立地。
聽了工作人員的解釋,大家讚嘆不已,踏實紮根、勇敢生長、不屈不撓,何嘗不是豆芽精神,又何嘗不是一種奮鬥精神?
文化味兒十足的穿越之旅結束後,芽粉兒們來到了透明孵化車間窗前,透過玻璃櫥窗,大家看到了食品級304不鏽鋼孵化桶、智能化淋水設施,了解了現代化豆芽生產工藝。而隨後出現在眼前的整整一桶黃豆芽,讓大家直呼震撼!
168小時的生長,讓黃豆芽越出了桶沿,仿佛是一顆顆跳躍的精靈,爭先恐後地和芽粉兒們打招呼。小粉絲們看到如此多的豆芽興奮不已,直接抓起一根放進嘴裡,甘甜、鮮美、脆爽,回味無窮。
隨後,芽粉兒們又通過視頻、圖片詳細了解了芽狀元13年的生產技藝、發展歷程、企業榮譽、品牌夢想,紛紛讚嘆,「真不容易,一顆小豆芽做出了這麼大的成績!」
活動壓軸環節,芽狀元工作人員為大家準備了自製發芽體驗套裝,大小粉絲們紛紛動起手來,親自體驗發豆芽。洗豆、泡豆、浸溼海綿……在了解過豆芽文化及生發原理之後,親手實踐顯得更加意義非凡。
臨近結束,芽粉兒們自然忘不了最新鮮的芽狀元天然豆芽,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芽狀元工作人員直接從車間拿來剛剛包裝好的盒裝芽菜及活體豌豆苗、井水黃豆芽等產品,讓大家滿載而歸。
芽狀元美好生活館結束了,留給大家的不只是直觀的產品體驗,更有難忘的豆芽文化、豆芽車間,還有芽狀元為之付出的十幾年的努力。芽粉兒們紛紛表示,「這一趟,不虛此行啊,看過之後,我是更加喜歡芽狀元了!」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申義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