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玩具,但是許多父母在為孩子選擇玩具時常常會陷入幾種誤區。根據最近對大城市小學生父母的一項調查,有70%的父母在為孩子購買玩具時,都存在這三種錯誤的觀點,看看你有沒有:
一、貴的就是好的。
許多父母認為,玩具越貴,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就越好。因此,貴的電動汽車、毛絨玩具、洋娃娃、變形金剛等玩具已成為父母們的最愛。然而,一些低成本的玩具卻被人們忽略了,比如幾塊錢的小皮球和橡皮泥等,這些都可以發展兒童的肌肉和橡皮泥等。
二、越多越好。
許多父母認為,給孩子的玩具越多,他們的智力發育就越好。因此,父母願意花錢為孩子買玩具。即使是經濟狀況較差的家庭,也要盡力滿足孩子的需求。兒童的箱子、抽屜和床底下都放滿了玩具。
但是,太多的玩具不僅給大人帶來麻煩,而且還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母國不停地從一個玩具轉移到另一個玩具,會最終使他們對任何一種玩具都不感興趣,養成不專注的毛病。
同時,過多的玩具會使孩子不珍惜,甚至養成大手大腳、浪費的壞習慣。
三、花錢買來的才好。
許多父母認為,花錢買的東西才叫玩具,因此他們很少為孩子收集免費的東西,例如棍棒、廢紙箱和樹葉等。一些父母甚至阻止孩子玩沙、水和石頭等,因為擔心孩子弄髒衣服和褲子。
實際上,孩子最喜歡的玩具不一定是買來的,例如沙子、石頭、乾果殼和空洗髮水瓶(必須洗乾淨)。這些東西常常被孩子視為珍寶,並從中獲得極大的樂趣。因此,父母要如何避免錯誤,並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玩具呢?
一、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選玩具。
不同年齡的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不同,對玩具的要求也不同,父母應據此來選擇合適的玩具。
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應該選擇能促進身體發育的玩具,例如小皮球、手推車、木桶、積木和玩偶等。
隨著語言功能的發展,四歲的孩子更喜歡模仿周圍成年人的行為和生活,因此他們可以選擇模仿以生活為主題的玩具,例如娃娃屋玩具(娃娃,餐具等)、醫院(有針,聽診器等)等玩具。
5-6歲的兒童逐漸增加了知識和經驗,自主能動性也並增加了。他們可以動手動腦來選擇玩具,例如西洋棋玩具、積木和泥土,並可以指導和幫助兒童在適當的時候製作自己理想的物品。這種積極和建設性的活動,最有利於兒童的身心發展。
二、根據孩子的個性差異選玩具。
對於活潑的孩子,父母可以選擇靜態智力玩具,例如積木和塑料玩具。
父母可以為孤僻、沉默寡言和不合群的孩子選擇聲控玩具和其他動感玩具,使他們在輕鬆、自由和不受壓迫的遊戲氛圍中擁有快樂和自信的情緒,並逐漸形成活潑和大方開朗的性格。
對於粗心和急躁的孩子,父母可以選擇為他們製作玩具,例如提供半成品或紙箱、棍棒、磁鐵、絲織物、數字光碟和玩具秤等,以使孩子具有敏銳的辨別能力和良好的創造力。
當然,除了正確選擇兒童玩具之外,對於父母來說,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引導孩子有效地、創造性地使用玩具。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