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坡李雲龍獨立團殲滅山崎大隊的正史原型是彭德懷元帥自認的一生四次敗仗之一的「關家堖之戰」。也是《亮劍》中不完全符合事史實原型的戰例。
山崎大隊的原型是岡崎大隊,岡崎大隊雖然稱之為大隊,但實際上只是日軍從兩個乙種師團臨時拼湊了3個不滿員的步兵中隊加一些輔助兵種組成的,兵員共560人,相當於半個大隊,但是由於有機槍和飛機的輔助,所以雖然不是精銳部隊,但是戰鬥力相對當時的八路軍而言,仍然不可小覷。
岡崎也是迷迷糊糊誤打誤撞進八路軍駐地腹地的,關鍵他還撞進了位於黃崖洞的八路軍水腰子兵工廠附近。這個兵工廠對八路軍而言太重要了,月產400支步槍呢。幸虧岡崎不識貨,放了把火就跑了,沒造成大的影響。
彭總認為岡崎實在太狂妄了,必須予以殲滅,不然後果的確不堪設想。
然而八路軍最終動用了129師386旅、385旅一部、新編第10旅各一部、決死第一縱隊25、38團各一部,以及總部炮兵團山炮連,共幾千人把岡崎的500多人圍在了關家堖。
結果打了兩天兩夜,硬是沒有殲滅掉,讓他們還跑了200多人。而八路軍損失慘重,比如772團一營,70多個人打得只剩下3個人。而且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陳庚等都親自參與了指揮。
是總指揮們不如李雲龍聰明嗎?不懂得利用土工作業麼?當然不是,而是地形和敵人的工事不允許。
關家堖是群嶺環抱的一個高高的山崗,山頂是一塊方圓幾百米的平地,其北面是斷崖陡壁,下面是一條深溝,東西兩側坡度較陡,只有南坡相對比較平緩。關鍵南坡的對面是一個比關家堖更高的叫柳樹堖的山崗,與關家堖互為掎角,岡崎把所有的窯洞都打通了,做出了暗堡,從柳樹堖上可以用火力控制通往關家堖的小路。
所以這個地形遠比《亮劍》中李家坡的地形複雜得多,八路軍面對的不僅僅是仰攻,而且是通往進攻的路上還有重機槍火力封鎖。即便突擊到了岡崎陣地前,手榴彈也扔不進岡崎的工事。
八路軍連夜襲這個殺手鐧都失敗了。派一個營從側後摸到關家堖山頂;一個營從關家堖和柳樹堖中間突擊,把敵人截成兩段;其他兩個營從西北嶺插上,防止敵人逃回武鄉。這中間付出的巨大傷亡,不是土工作業到敵人眼皮子底下,扔手榴彈就可以解決的。
更關鍵的是敵人外有1500多援軍即將趕到,制空權還完全掌握在日軍手中,轟炸對八路軍造成的巨大損失,這些都是李雲龍不曾面對的困難。
實際的戰場遠比電視劇中要殘酷得多,李雲龍的勝利,有部分原型存在,比如仰攻的難度,岡崎中佐被擊斃都是史實。但實際情況更為複雜,電視劇為了突出勝利,弱化了戰場上很多真實的困難處境。
——炒米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