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米
隨著高考成績陸陸續續的出榜,各大喜訊真是連綿不斷。這不,屈詩穎,一個05後的小姑娘,年僅15歲便以696分的可喜成績順利考入北大,成為北大歷史最小本科生。
我們從照片裡可以清晰的看到,這是一張稚嫩卻又不乏自信的臉。據說小詩穎出生在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民家庭,在初中的時候,學習成績非常一般。
然而,上了高中之後卻一反常態,憑著一股不屈不撓的精神,刻苦努力,奮起直追,才有了今天的精彩表現。
屈詩穎的家庭條件並不富裕,更不用說報什麼補習班了!都說「寒門出貴子」,這句話用在這位小姑娘的身上一點也不過分。
提起屈詩穎,她的班主任說她理科成績特別好,在高中曾經多次獲得數學、化學,以及物理的全國競賽大獎。其中有一次,屈詩穎獲得了1500塊的獎勵。
然而,懂事的詩穎卻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拿著手中的巨款和同學們一起去揮霍,而是刨去自己的學習資料費,把剩下的1300塊全部交給了媽媽。
一個15歲的小姑娘,憑著自己的一股倔勁,沒有讓父母額外的花過一分錢,不但能夠自覺刻苦,還能把自己的獎學金拿出來貼補家用,最重要的還考上了讓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這個女孩真不簡單。
屈詩穎的故事充分的向人們證明了一點:孩子成績好不好,和上不上補習班沒有必然的關係,而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關鍵性因素。
眼睜睜的看著周圍的同學周末以及寒暑假都報不同的補習班,不光孩子有壓力,就連家長也跟著焦慮起來。
甜甜今年上初三了,每天回家除了吃飯、上廁所就是寫作業。即使這樣,到晚上11點還未必能寫得完。
有一次,甜甜放學回家在餐桌上對爸爸媽媽說,同學們都報英語補習班,你們說我報不報?
甜甜媽媽一聽,想都沒想就說:「報,別人報,咱們怎麼能拉下呢?甜甜,你放心,爸爸媽媽是支持你的。」
甜甜爸爸嚼完口中的飯菜,吞了口口水說:「甜甜的英語學得還可以吧?可以的話還是不要報太多的班,讓她把這時間留著加強加強其他薄弱環節也是不錯的......」
甜甜爸爸話還沒說完,甜甜媽又補了一句:「這你就不懂了吧?正因為甜甜英語本身就比較強,才要強上加強,突出優勢。再說,大部分同學都報,咱們不報不就吃虧了嗎?」
聽老婆說得頭頭是道,似乎很有道理,甜爸爸只好埋頭繼續吃飯......
除了甜甜比較擅長的英語之外,她還報了數學、物理和化學,總之能報的都報了。然而,每次的考試成績卻不如預期的那麼好。
不管孩子吃不吃得消,也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而盲目跟風報班,對孩子來說是就一種額外的消耗。與此同時,這種看似保險的做法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卻有可能沒有一點幫助,反而成了大人和孩子的負擔。
別的孩子報班開小灶,我們不報不就吃虧了嗎?
其實,要不要給孩子報補習班,先做一下簡單分析再做打算比較好。
1. 孩子是否存在偏科問題
關於孩子學習方面,可以根據他平時的學習成績,結合全班整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判斷孩子是否存在偏科問題。
如果發現孩子確實有偏科的現象,父母可以適當的給他報相應的補習班來平衡,爭取解決孩子的偏科問題。
2. 課外時間是否充足
想給孩子額外報學習班,首先要看孩子的課外時間是否充足,另外也要看他的精力是否充沛來決定到底要不要報班的問題。
如果老師布置的作業本身就很多,孩子放學回來連做作業都感覺時間很緊張的話,那麼就要考慮是不是需要精減一下,儘量少給孩子額外報班。
3.徵求孩子意見
關於孩子學習方面,哪一個科目學起來比較費勁,哪一科成績總是難以提高,沒有誰比孩子更清楚。
因此,孩子要不要補課,應該由孩子自己決定。在這方面家長應該充分徵求孩子的意見,然後再根據自身經濟條件來決定給他報什麼樣的學習班比較好。
其實,不光是那些高三、初三、甚至是六年級的家長比較焦慮,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開始焦慮了。
考慮到幼升小,考慮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各種英語、語文、數學的培訓班走起。孩子們的「任性」童年就此要結束了,伴隨而來的是學海無涯,前路漫漫......
面對形形色色的培訓班,補習班,興趣班,各種班......條件允許的話,你會儘可能多的給孩子報班嗎?會的請在評論區打個1,或者說出你的不同看法。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