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年女士去買牆紙,去了4家賣牆紙的專賣店,4家店賣的牆紙質量差不多。但她並沒有最先去第一家和第二家買牆紙,而是在第三家買了用於臥室的牆紙。更奇怪的是,她在第四家買了臥室牆紙、客廳電視牆全系列配套的產品。究竟怎麼回事?
第一家店
中年女士走進某牆紙店裡,看到賣牆紙的店員,於是問道:「你們家的牆紙怎麼樣啊?」
店員回答:「我們的牆紙質量非常好,又環保又顯檔次。」
中年女士搖搖頭走開了。
只講產品賣點,不探求需求,都是無效介紹,做不了單。
第二家店
中年女士又到另一家賣牆紙的專賣店裡問:「你家的牆紙怎麼樣呀?」
店員輕聲答道:「我們家的牆紙質量很好的,昨天這款牆紙被訂了4單出去了,客戶都說很不錯。您看看這款式,很時尚的呢。」
中年女士二話沒說扭頭就走了。
對產品了解一定是親自體驗出的,親自體驗感受出的才是賣點。只限於培訓聽到的知識應對不了客戶。
第三家店
還沒進門,店員就迎上去了:「歡迎光臨,請問您想買什麼風格的牆紙呀?我幫您介紹介紹。」
中年女士:「我想要歐式風格。」
店員:「那我推薦您這款了,這款就是歐式風格的牆紙。您看看這樣式也很雅致,放在臥室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中年女士經過一番詢價與詳細介紹後爽快地買下了一卷牆紙。
客戶需求把握了,但需求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喪失進一步挖掘的機會,屬於客戶自主購買,自然銷售並不能將單值放大。
第四家店
這時她又走進了另一家賣牆紙的專賣店裡,隨意逛逛。一店員見有客戶,放下了手裡的活,笑著迎了上去。中年女士問道:「你們家的牆紙怎麼樣呀?」
店員:「我們的工廠做了10多年了,主要以牆紙為主,製作上您大可放心,請問您想要買什麼風格的牆紙呢?我幫您介紹下。」
探求需求
中年女士:「我想買歐式牆紙,臥室用的,時尚點的,個性點的。」
店員:「我覺得適合您的牆紙應該是簡約典雅風格的,您為什麼要選個性點的呢?」
挖掘更深的需求
中年女士:「我兒子買房了,準備結婚,現在在裝修。」
店員:「您兒子很能幹呀。裝修新房那可是件大事,馬虎不得的,您兒子也是很幸福的,有您這樣用心的母親,我們這還真有合適您兒子結婚用的牆紙。」
適度恭維,拉近距離
女店員:「幾個月以前,有個阿姨也在我們這給孩子買牆紙,說是結婚用的,買回去後孩子很喜歡,後來還拿了很多喜糖給我們吃。」
講案例,第三方佐證
女店員:「後來您猜怎麼著,最近聽說她家媳婦懷孕了,又來給我們送喜蛋。」
構建情景,引發憧憬
女店員:「您是想要哪個式樣呢?這款行不?時下最流行的式樣,絕對的有個性。「
封閉提問,默認成交,適時逼單
中年女士:「那我就要這款了。」
中年女士被店員說得高興了,客戶的感覺有了,一切都有了。
店員:「您人可真好,有個這樣的好媽媽,你兒子實在是太有福氣了。」
適度準確拍馬屁,不要拍錯地方
店員稱讚著中年女士,跟她說下個月會出些新品,歡迎常來坐坐。
將單砸實,讓客戶踏實
要是用得好,讓中年女士幫她介紹介紹朋友來,給他們最優的價格。
建立客戶黏性
中年女士被店員誇得開心,說:「要是我兒子喜歡,我以後一定給你們多多介紹。」
話術只是銷售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要了解到話術背後銷售的意義,掌握好銷售技巧和方法,希望可以啟發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