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蜜蜂,培育蜂王有區分,這些知識你學過嗎?

2021-01-15 閩南蜂哥

人工養殖蜜蜂,培育蜂王有分:人工培育和自然培育這兩種。一般養蜂場都是採用人工培育蜂王來更換全場的蜂王,而少量蜂群和一些業餘養蜂新手,大多採用自然培育蜂王。人工培育蜂王,需要育王工具和育王技術,才能培育出優質的蜂王,自然培育蜂王相對簡單許多,只需要等待季節的到來,蜂群會自然培育出蜂王來。

蜂王是怎樣自然培育出來的

蜂群自然培育蜂王是有季節性的,在春暖花開,蜜源植物開始流蜜的時候,在秋天氣溫回落,外界蜜源大量開花的時候,都是蜂群自然培育蜂王的最佳時期。自然培育蜂王首先是蜂群出現異常,工蜂開始在巢脾下邊緣和巢脾下邊角,建造雄蜂脾。如果一切順利進行,那不久後,工蜂會開始建造自然王臺基,然後讓蜂王產卵進去,這樣自然王臺才正式開始發育。

自然王臺,卵期需要孵化約7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從幼蟲發育到完全封蓋,需要經過約120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從王臺封蓋開始到蜂王出臺,需要經過約160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實際上中蜂蜂王從卵期到發育出臺,只需要15天的時間,甚至有時候還不到15天的時間,這和西方蜂種的蜂王發育時間不同,西方蜂種的蜂王需要16天的時間,才能完全發育出臺。

蜂王是怎樣人工培育出來的

首先養蜂人應該選擇氣候穩定,蜜源植物豐富的時候,開始進行人工培育蜂王。人工培育蜂王一共有三步。

第一步、製作人工蠟臺基:我們需要使用一支育王棒和純蜂蠟,將蜂蠟用火融化後,再使用育王棒來做模型,這樣就能夠做出人工蠟臺基。做好的人工蠟臺基需要安裝在育王框上面,再放入蜂群裡讓蜜蜂清理幾個小時。

第二步、人工移蟲:這是最關鍵的一步,需要養蜂人有過硬的技術和熟練的動作。先提出育王框,再打開種王群,選擇一張卵和小幼蟲多的子脾。人工移蟲需要一支好用的移蟲針,將移蟲針洗乾淨並消毒處理,在使用的時候,先將移蟲針沾一點封蓋蜜或者是直接插入幼蟲房裡沾一點蜂王漿,潤滑一下移蟲針。

移蟲時,將移蟲針對著24小時的小幼蟲背部下針,直插到底部,讓小幼蟲懸浮在移蟲針舌尖,然後迅速提出來。提出來的時候,千萬不可以碰到巢房壁,以免損傷小幼蟲。提出來後再放入人工蠟臺基裡,輕輕推一下移蟲針柄,將小幼蟲"卸"進人工蠟臺基底部。全部移完蟲後,就可以放入育王群裡讓蜜蜂開始培育蜂王。

第三步、中蜂蜂王的發育時間:一隻中蜂蜂王從卵到出臺,一共需要經過15天左右的時間。人工移蟲後,從當天算起,第5天必須檢查人工王臺的封蓋情況,只要其中有一個王臺已經封蓋,那就可以從當天算起,第6天再來進行移臺介臺。如果第5天檢查時,未發現已經封蓋的王臺,那從當天算起,第7天就可以進行移臺介臺。

人工養殖蜜蜂,每年都必須更換新蜂王。一隻年輕力壯的新蜂王是老蜂王無法相提並論的,所以養蜂人必須學習如何培育蜂王。閩南蜂哥認為,不管是自然培育蜂王,還是人工培育蜂王,都應該準確的抓住封蓋期的第一天,只要確定這一天,那第6天,不管天氣好壞,不管你如何割王臺,如何移王臺,這一天將王臺介入蜂群都不會有錯。

#三農

相關焦點

  • 蜜蜂養殖技術 培育最佳蜂王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一個蜂群只有一隻蜂王,好的蜂王會存在母女交替現象,姊妹王共存現象及其少見,但是在前段時間我有一群蜂,出現姊妹共存(自然而非人為幹預),據說可以通過生物誘導和環境誘導組織多王群(各蜂王可以見面),本人未曾做過嘗試,不能發表意見,之前看過一篇報導說中蜂王分單王種與多王種。目前出現的姊妹王同巢正在觀察中,後續有情況再聊。
  • 蜜蜂養殖的過程中如何培育蜂王?培育蜂王需要注意這些操作
    蜂王是一個蜜蜂種群的核心,蜂王的產卵能力強不強關係到種群是壯大強還是衰落,當蜂王衰老產卵能力下降或者要對蜜蜂進行分蜂時我們都需要培育新的蜂王。在自然情況下,當需要新蜂王時,工蜂會在蜂巢中鑄造一個臨時性巢房,也就是王臺,裡面的幼蟲吃蜂王漿長大就變成了蜂王。
  • 蜜蜂養殖知識:你知道蜂王是從哪裡來的嗎?
    大家都知道,一群蜜蜂裡必有蜂王。但是,你知道蜂王是從哪裡來的嗎?蜂王是雌性還是雄性呢?也是由小蜜蜂們推選出來的雄性蜜蜂嗎?蜂王確實具有王者之權威,是蜂群的最高統領者,也受制於工蜂蜂王在一群蜜蜂中確實具有王者之權威,是蜂群的最高統領者。蜂王分泌著蜂王信息素,控制統領著蜂群。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但蜂王也受制於蜂群中的工蜂,並非絕對的統領者!
  • 養殖蜜蜂,蜂王最怕什麼?了解蜂王生活習性是關鍵
    蜂王怕的東西有哪些?蜂王雖然貴為一群之主,自保能力非常差,與蜜蜂的關係是相互扶持,誰也離不開誰,一旦分離,都不能繼續存活,所以蜂王是很脆弱的,怕的東西也很多。②蜂王怕巢蟲,巢蟲是非常頑固的箱內蟲害之一,對蜂巢有較強的破壞力,生長速度快,蜂群一旦滋生巢蟲,就會殃及整個蜂巢,嚴重影響蜜蜂生存,造成蜂王無法繼續產卵,蜂群容易出現飛逃或者滅群。
  • 養殖蜜蜂,蜂王是關鍵,養殖技術要知道
    養殖蜜蜂,蜂王是關鍵,蜂王是通過蜂群進行遺傳的,然後由於遺傳的因素,交配了之後把它傳到了子孫上,蜂群的眼力還有其他性能也就跟著遺傳了。養蜂的朋友們,有沒有對蜜蜂的知識進行探討呢?想要蜂王養殖,我們來學習相關的技術吧。
  • 養殖蜜蜂,如何判斷蜂王的質量?有經驗的養蜂人告訴你
    養殖蜜蜂,如何判斷蜂王的質量?有經驗的養蜂人告訴你蜂王的好壞關乎著蜂群的發展,一隻好的蜂王它的價值相當於千斤的蜂蜜,一些有經驗的老蜂農是這麼說的,那麼蜂王的質量該如何判斷呢?我向一些有經驗的養蜂人,我討教了相關知識,在這裡整理好,分享給各位養蜂的朋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第一點:一隻好的蜂王,要十分的健壯,也就是說它的整體沒有殘缺。如果把蜂王的翅膀剪掉的話,它的身體會出現殘缺,就無法散發出蜂王信息素,整個蜂群也不能接受它。
  • 養殖蜜蜂,蜂王養多久,蜜蜂開始採粉採蜜
    導語: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編 朝朝競氣財,關於蜜蜂在蜂王產卵後什麼時候開始授粉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在蜜蜂產卵之前已經開始授粉。我們許多朋友可能都不了解蜜蜂,蜜蜂的蜂蜜採集過程和收集過程太過明確。從養蜂的角度來看,的確是應該區分,因為採粉和採蜜本身就是兩個過程,但對於授粉,事實上,無論是採蜜粉還是收集蜂蜜,授粉過程都已完成。我們來看看吧。蜜蜂採集和收集蜂蜜第一:蜜蜂採蜜。收集蜂蜜的蜜蜂是通過吸取植物的花蜜,然後搬運到蜂群中進行的。
  • 養殖蜜蜂,蜜蜂沒有蜂王了,如何安全的介入蜂王?
    養殖蜜蜂常常會遇到各種情況,養殖蜜蜂,蜜蜂蜂王莫名其妙就不見了,這是很常見的。蜜蜂如果失去蜂王,蜂群就會慢慢衰敗,最後滅亡。造成蜜蜂的蜂王不見,原因很多,有的是人為造成的,大多數是蜜蜂造成的。例如胡蜂危害,衝群,合併蜂群割蜂蜜等,都有可能會引起蜜蜂圍王,蜜蜂為了保護蜂王而圍死蜂王。蜂王不見,就要介入蜂王,介入蜂王不是直接放進去那麼簡單,做的不對,蜜蜂還是會圍王。現在小編分享一個介蜂王的辦法。如果是蜂王不見沒有多久,工蜂還沒有產卵的,我會將蜂王用囚王籠關住,囚王籠需要調到工蜂不能進去的形狀。然後再把囚王籠連同蜂王摁到蜜蜂的巢脾,儲存蜂蜜的地方。
  • 養殖蜜蜂,怎樣防止蜂王逃跑?
    其實對於蜂王來說,一般是不容易逃跑的,甚至在很多情況下蜂王離開蜂巢都不是蜂王自願的,而是工蜂的逼迫。那麼我們看看在哪些情況下蜂王會離開蜂箱,離開的原因是什麼,對我們的養蜂是不是有影響。蜂王離開蜂箱的情況雖然蜂王是不輕易離開蜂箱的,但是實際上蜂王還是有很多時候會離開蜂箱的,在實際養殖中主要有下面幾種情況下蜂王會離開蜂箱。
  • 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把蜂王的翅膀剪了好嗎?會對蜂群有什麼影響?
    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把蜂王的翅膀剪了好嗎?會對蜂群有什麼影響?在蜜蜂養殖中,我們很多朋友為了避免蜂王飛走,往往會將蜂王的翅膀剪掉來預防蜂王逃跑,依據是剪掉翅膀後的蜂王,如果不發生自然分蜂,中蜂是不會離開巢房的,對於蜂群的穩定有巨大作用。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究竟剪掉蜂王的翅膀後對蜂群有哪些影響,到底剪掉蜂王翅膀的好處有哪些,壞處又有哪些,蜂王的翅膀該不該剪掉很多朋友都搞不清除。
  • 養殖蜜蜂,蜂王產卵後,工蜂什麼時候開始授粉?
    對於蜂王產卵以後什麼時候可以授粉的問題,小編覺得其實在蜜蜂產卵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授粉,其實有不少的朋友對蜜蜂不了解,故而把蜜蜂採蜜還有採粉的過程分的太過清晰。在蜜蜂養殖的方面來看的確是應該區分的,畢竟這是兩個過程,但是對於授粉來看,不管是蜜蜂採蜜還是採粉,授粉的過程都是完成了的。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
  • 蜜蜂養殖,蜂王產卵會有上下班時間嗎?會不會晝夜產卵?
    導讀:關於蜂王會不會有上下班時間,是不是晝夜產子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蜂王狀態以及蜜源結構來看,雖然說蜂王是一個蜂群中唯一正常產子的蜜蜂,但是蜂王產子是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的,嚴格說其實蜂王產子受到工蜂的影響比較大,在很多情況下是工蜂決定了蜂王是不是可以產子
  • 如何區分雄蜂巢房和雄蜂王臺?出房的時間一樣嗎?養蜂人講了實話
    對於工蜂和蜂王來說,由於都是雌性蜜蜂,只是級型分化的差異,所以說工蜂和蜂王在王臺中的情況大家都熟悉,但是對於雄蜂在王臺中發育的情況,很多朋友卻不清楚,甚至很多朋友連雄蜂巢房和雄蜂王臺都分不清楚,更別說知道雄蜂王臺中的雄蜂什麼時候出房了。那麼具體雄蜂王臺和雄蜂巢房怎麼區分,雄蜂在雄蜂巢房中和在王臺中出房的時間有何差異?
  • 傳統養蜜蜂,想人工分蜂又想更換蜂王怎麼辦?實踐操作經驗分享
    不過由於受傳統養蜂法,產高品質原生態蜂蜜口號的影響,許多業餘養蜂人還是一直採用木桶來養蜜蜂,前幾天就有一位木桶養蜂的蜂友,打電話詢問閩南蜂哥,如何給木桶裡的蜂群分蜂,同時更換蜂王。其實木桶養蜂法人工分蜂和更換蜂王,是極其難操作的問題。
  • 養殖蜜蜂並不簡單,需要注意的細節也挺多,看看你知道嗎?
    蜜蜂的勤勞在動物界中是出了名的,春天百花盛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蜜蜂飛舞在花叢之中。在不少人的心目當中,認為養殖蜜蜂並不難,只要做個蜂箱,然後再到花多的地方去放蜂就可以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養殖蜜蜂並沒有這麼簡單,需要注意的細節也有很多,稍不注意就會造成損失。
  • 人工養殖蜜蜂,都要餵養糖水嗎?飼餵理論告訴你真相
    飼喂,是人工養殖動物,最為重要的一點,不管是圈養的動物,還是散養的家禽,都離不開飼餵這一步。其實這也是野生動物馴養後的一種變化,他們變得更加依賴人工餵養,更加離不開飼喂。那人工養殖的蜜蜂,也都離不開飼餵嗎?都要餵養糖水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蜜蜂的飼餵原理。
  • 蜜蜂養殖技術|蜂王狀態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及分析
    選擇三組蜂群各10群,第一組,對照群,維持蜂群原有狀態;第二組,新王群,在臨近流蜜期時,藉助囚王籠,給蜂群換入產卵新王(開產時間不超過1個月的蜂王),並淘汰原蜂王;第三組,處女王群,淘汰原蜂王,誘入剛羽化未交尾的處女蜂王。觀察蜂群每天的飛行及採蜜量。結果。在流蜜期,新王群及處女王群相比對照群,在蜜蜂的外出飛行及採集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 蜜蜂養殖,中蜂蜂巢是怎樣的?養蜂師傅道出真相
    導讀:中蜂巢是什麼樣的問題,蜂部落認為可以分為我們養殖蜜蜂的方式和蜜蜂的生物學特性來看,嚴格說其實中蜂只有一種性狀的蜂巢,雖然我們經過人工養殖後蜂巢奇形怪狀,但是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其實中蜂的蜂巢形狀只有一種。
  • 蜜蜂養殖,有什麼辦法快速找到蜂王?
    關於有什麼辦法可以快速的找到蜂王的問題,在蜂部落看來最簡單的方法無非兩種方法,一是根據蜂王的特點、二是我們人工處理。蜂王的特點對於蜂王來說,其實蜂王就兩種情況,要麼產卵王,要麼處女王。在尋找的時候,把蜂脾提出來,觀察蜂群中蜜蜂較為集中的地方,處女王由於畏光,容易向蜂團中鑽,我們可以吹一下,處女王就會出來,如果找不到,可以將巢脾翻轉,處女王由於畏光,會向著黑暗的一面爬行,很快就會爬向背面,一般還是很容易就可以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