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僅僅是中國才有,韓國每年也舉行高考,並且和中國相比,韓國家長也頗為緊張,每年的高考前都會為孩子到寺廟祈福保佑,孩子能夠考出理想的成績,上一個好一點的大學。當地時間2019年11月9日,韓國首爾,首爾市江南區奉恩寺舉行「高考祈願法會」,考生父母們點燃蠟燭,虔誠祈禱子女高考成功。
韓國高考又稱"大學修業能力考試",考生要在一天內考完5門科目。韓國高考在每年11月的中旬舉行,每年都有數十萬名考生參加考試,錄取率只有50%。在高考當天,整個韓國的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緊張氣氛,曾有韓國學生形容本國高考是場"核戰役"。
韓國的高考也分文理科,語文為文理科必考科目;數理一共3門,分別為共同數學、數學Ⅰ、數學Ⅱ,文科要考前2門,理科3門全考;社會探究分為3門,共同社會、國史、倫理,文理科都要考。另外,文科考生還要從政治、經濟、世界史、世界地理等5門中選1門;外語分為外語一(英語)和外語二(包括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中國語言等)。
2013年韓國曾經對高考改革,從2014年起,韓國高考在每年11月分兩次進行,中間間隔15天,考生可自願選擇考試次數,成績取兩次考試中分數高的一次。考試科目也由八門縮減為語文、數學、英語和探求4門。其中,語文、數學和英語考試分為A型(比現行高考出題範圍小、難度低)和B型(與現行高考相當)兩種,考生可根據大學的招生標準自主選擇。
韓國新高考制度的最大特點是對考試成績不再計算總分,而將各科目的考試成績分別打分,然後依據分數段確定各科目的等級以及綜合等級。等級分為9等,每年的等級比例根據每年的考生人數確定。韓國方面表示,這次改革的目的是減少考生課業負擔,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韓國每年的高考,考試前,很多家長會去寺廟祈禱、保佑,臨近考試,韓國各地書店、文具店以及網際網路上祈福的紙符都在熱賣。考試當天,不少考生會跪在地上祈禱取得好成績。
圖為家長在為孩子祈禱。
圖為家長在寺廟為孩子祈福。
圖為寺廟裡祈禱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