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打算明年考研,或者已經高考結束早早有了考研打算的學生對於考研大多都還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不少學生雖然知道考研的大致流程和考試科目,但對於考研的一些具體信息並不太清楚。這裡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乎考研的其中一個小知識——報考學校數目和調劑問題。
在查看學生詢問的考研相關問題時,我發現,同學們點讚數量最多、提出次數最多的問題,居然是「考研可以報考幾個大學?是不是真的只有兩個?」這裡可以給大家確切的答案:考研只能報考一個學校,絕對不是兩個,至少今年不是,只要教育部或者學校官方沒有發布關於報考學校個數的改革具體情況,那麼在未來,考研也是繼續秉承只能報考一個學校的規則。私以為,不清楚考研到底可以報考幾個學校的同學,對於考研的具體流程估計也不是特別清晰,這裡再給大家簡單的說一說考研流程:1、先確定目標院校和專業→2、進行預報名和報名→3、現場確認考點(今年因特殊情況,該步驟將去掉或改變)→4、初試→5、初試成績公布→6、國家線公布、如果是985院校,還要等待985院校的自劃線公布→7、複試→8、調劑(複試)→9、正式錄取名單公布→10、發放錄取通知書。
通過以上流程的介紹,大家應該也能夠理解為何考研只能報考一個學校了,因為不同學校的相同專業,研究方向也不一定相同。如果學生可以選擇兩個院校,就會讓學生無法專一、穩定地往同一方向複習,而是得兩手抓,這樣的複習沒有任何意義。但是,既然考研只能選擇一個學校,為何有那麼多人、那麼多文章說考研其實可以選擇兩個學校呢?難道這是「暗箱操作」?當然不是,要提及為何考研可以選擇兩所大學,就得說到考研的改革歷程。
在2006年前,考研其實就是採用可報考兩所大學的制度。但這個制度並未有多大用處,很多人為了能夠安心、穩定地複習自己的心儀院校,即便可以報考兩所大學,也只會複習一個大學的考試內容和專業研究方向。所以,從2007年開始,考研報考學校的數量就變成了1個。所以,部分在2006年前就考研完畢,但後來又沒有過多關注考研信息的前輩,就有可能會以為現在的考研還是能報考2所大學。建議同學們在考研備考之前先搞清楚考研各個方面的詳細信息,信息來源最好是上一屆上岸的學長學姐、目標學校的官方通告或者目標學校的老師。
說完報考學校數量的問題,我們再來說說考研未被錄取後的調劑問題。考研不像高考可以通過分數一次性解決,而是分有初試和複試兩個階段。如果學生沒有被目標學校錄取,有三種情況:第一、初試就沒過國家線,包括單科線。在考研的時候,國家會劃出單科線和國家線,但這往往是考研的第一道門檻,如果學生連第一道門檻都沒有過,就意味著徹底落榜、考研失敗,沒有調劑機會,只能選擇放棄或者明年再戰。
第二、過了國家線但沒有過學校複試線。我國一共有34所985高校,這些高校都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複試分數線。另外,部分地理位置極為優越,但不是985/211的高校也可能會有大量學生報考,而這些學校也可以有自劃線。學校的自劃線往往會比國家線高出很多,如果學生過了國家線但沒有過這些學校劃出的自劃線,就沒有資格參加目標學校的複試,此時,學生就可以進行調劑。
第三、過了初試,未過複試。大部分學校的複試錄取比例都不是1:1,這就會導致部分學生的初試成績雖然過了國家線和學校自劃線,但依舊有可能會在複試中因表現不佳而被刷下。如果學生複試被刷,也可以進行調劑。
寄語:從以上介紹中大家也可以感覺得出來,考研無論是考試流程還是備戰階段都會比高考複雜許多,因為考研不再是單純地考核考生學習能力,而是考核學生搜索信息能力、主動學習能力、毅力等多方面能力。所以,大家在考研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將自己閉塞在複習的封閉環境中,而是得在閒暇之餘多看外界信息、多和「研友」分享信息、多了解各個學校的動向。好啦,你是否還有關於考研方面的問題呢?歡迎提出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