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了一個非常勵志的小視頻。
視頻的主角叫秦玥飛,小時候,他住在潮溼破舊的地下室,因為家境貧困,只能吃別人不要的過期麵包,穿的是親戚們給的舊衣服。
然而,就是這樣惡劣的條件下長大的秦玥飛,經過刻苦努力,最後以託福滿分的成績考入了耶魯大學,並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和我一樣,覺得秦玥飛終於出頭了,畢業後就找份穩定的工作,憑他的能力,必定是高薪,那麼,他就可以開始嶄新的人生了。
然而,秦玥飛卻做出了一個讓人震驚的選擇,他毅然放棄了年薪百萬的工作,回到了祖國最貧困的山區,做起了一名月薪僅1000元的村官。
1、香自苦寒來:貧窮小子成了精英「耶魯哥」
秦玥飛於1985年出生在重慶一個普通家庭。
由於家境十分貧苦,全家擠在一間陰暗潮溼的地下室。
同是85後,他卻過著和我們有著天壤之別的生活。
吃過期麵包,撿親戚的破舊衣服穿,住簡陋的地下室……但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卻激發了內心的鬥志,他立志要努力學習,以便擺脫貧困,有能力選擇另一種生活。
當心裡有了目標後,秦玥飛便開始了刻苦研讀,當大家都進入夢鄉後,他仍坐在桌前,伴著微弱的燈光,埋頭苦讀。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並且在高中畢業後,以滿分託福的成績,順利被美國名校耶魯大學錄取,成為了耶魯大學在中國僅錄取了兩名高中畢業生的其中一名。
在大學裡,一個新的環境,秦玥飛更堅定自己的目標和信念,於是他同時選修了當時耶魯大學最主流的兩個專業——政治學和經濟學。
很多人認為,踏進了耶魯,可以稍微放鬆一下了。但秦玥飛並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
當很多同學在玩耍約會的時候,秦玥飛還是獨自一人穿梭在教室和圖書館,可以說,他無時無刻都在學習。
學習主專業的同時,他還自學掌握了英語、俄語、法語。2010年,秦玥飛用了5年時間,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獲得政治和經濟學雙學士學位。
他的畢業答辯的導師——諾貝爾獎得主,都對他稱讚有加,這個來自中國的小夥子很棒。
至此,秦玥飛完成了逆襲,可謂是未來一片坦途。
2、放棄百萬年薪回國進農村:大材小用?
在老師的眼裡,秦玥飛是難得的人才,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因此,他剛畢業就得到美國很多大公司拋來的橄欖枝,可他毅然決然的拒絕百萬年薪,選擇回到祖國發展。
憑秦玥飛的能力,回國後進入國家級研究院或500強企業,都是有機會勝任的,然而,他再次做出來令人震驚的決定:放棄一切工作機會,回到最貧窮的山區做村官。
2011年,湖南省招大學生村官,待遇微薄,不在編制,還沒有保險,有能力的人,誰願意去做?
秦玥飛願意。他毅然成為了在功名利祿這條康莊大道中的」逆行者"。
於是,他揣著一張《湖南省選聘大學生村官服務登記表》來到湖南衡山的賀家山村擔任一名「村官」,領著一月只有1050元的工資。
湖南衡山赤貧落後的賀家山村,成了他村官之路的第一站。
曾經在參加節目時有觀眾問他:「你是耶魯畢業的,又這麼優秀,到了農村會不會覺得有點大材小用了呢?」
他淡定的回答:「我也不覺得我是一個大材,因為我在農村建一個廣闊的天地裡邊,它給了我一個平臺,讓我這樣的一個小材可以有大用,並不是大材小用。」
秦玥飛在當村官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不僅居住條件差,還不被村民接納。
在村民眼裡,這個留洋回來的村官不接地氣、太嬌貴,來做村官只是為了政績等等。
為了融入到當地生活裡,秦玥飛一改以往的生活習慣和穿著,並時刻心系村民,為村莊的建設發展努力著。
在第1年,他幫助村民引進了超過80萬的資金,建起了新的養老院;三年裡修了水渠,重新硬化村路,同時引進信息化教學設備;並且,他還發起了黑土麥田扶貧計劃,讓一個個村莊發展成為了富貴村……
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
秦玥飛的努力,村民們都看在眼裡,也漸漸地接受了他。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赤貧的小村莊,變得富足而生機勃勃。
3、拋卻殿堂利祿,」逆行」康莊大道
不得不說,秦玥飛是個執著、堅定的人,還總做些讓人出其不意的決定。
比如,在他任職期滿後,拒絕了回城和提拔的機會,選擇去下一個貧困山區做「村官」。
對於他的選擇,很多人不理解,但他卻一直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在農村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種出讓村民致富的希望。
2015年,他與同學一同發起了「黑土麥田公益項目」,希望更多的大學生能加入他們「村官」的隊伍中。
「就是想通過這個,找到更多大學生,能帶著闖勁和智慧走進鄉村創業,比如把當地的生態農業做成產品,利用網際網路思路營銷出去,創造利潤,幫助村民們過得更好。」
這一舉動,吸引到了諸多追隨者,國內外名校畢業的學生紛紛加入到」黑土麥田」的隊伍裡。其中不乏清華、人大、復旦、美國加州大學。
在黑土麥田計劃的幫助下,一個個村子開始脫貧致富,有機水稻擺上了全國各地的餐桌,越來越多的機會和新生活,在向村民招手。
秦躍飛把人生中最好的時光,獻給了農村,他的大學同學都功成名就,他卻仍是一無所有。即便如此,他也無怨無悔,對於他來說,村民們臉上的笑容,村民對他的認可,就是最大的財富。
2016年,秦玥飛獲得」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評委對他寫下的評語是:
在殿堂和田壟之間,你選擇後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穫的時節。
對於他的感人事跡,主持人白巖松這樣說到:
「提起村官,可能會浮現出一幅或幾幅畫面,提起國際著名高校的畢業生,您可能腦海裡又會浮現幾幅畫面,如果一個國際著名高校的畢業生當了一名村官,你覺得這個畫面搭嗎?搭,很搭。」
而秦玥飛自己也表示:"自己的未來,都是要和農村發生巨大關聯的。還沒想好以後做什麼,但肯定會在公共服務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耶魯精英秦玥飛,在殿堂和田壟之間,毅然選擇後者,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用青春和理想換取了更多可能和希望。
他拋卻功名利祿,,紮根田壟地頭,附身田間,把自己的青春給了農民,把自己的理想投放在農村,一心為人民服務,成了我們優秀的好青年、實實在在的中國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