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位校長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之道。秉承怎樣的管理之道能夠把學校的教學工作做好,做細,做精?
1、校長的理念決定校長的行為,校長的行為決定學校的發展。
2、學校要靠老教師「看家」,中年教師「當家」,青年教師「發家」。
3、不論是學校之間的競爭還是教師之間的競爭,其最終目的都不是為了打敗對手,而是為了共同提高。所以,尤其要提倡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4、當一個善於檢查的校長,遠不如當一個善於指導的校長。
5、校長的權力和職位可以使教師服從,但不一定能使教師忠誠。校長的權力可以由上級部門授予,但校長的威信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樹立。
6、學校最大的危機是沒有人跟校長和廣大教師談「危機」。校長要懂得:所謂「危機意識」,不是危機出現了怎麼辦,而是沒有出現危機時要想到可能會遇到什麼危機。
7、在學校中,教師的士氣和團結往往比教師個人的能力更重要。
8、「法」的左邊是三點水,表示「一碗水端平」之意,因此,「法」的最重要的內涵之一是公平。
9、始終端著架子的校長,如同永不卸妝的演員,不僅自己會感到身心疲憊,而且也會讓人嗤之以鼻。
10、作為一個校長,與其善於解決學校各種棘手問題,不如善於控制學校各種棘手問題的出現。
11、學校處於逆境時,校長要充滿信心;學校處於順境時,校長要格外當心。
12、學校領導班子的所有成員要是真想辦成一件事,就別管事成之後誰會得到榮譽或誰會得到更多的榮譽。
13、教師敢於向校長「提意見」,校長應當感到自豪:因為這至少說明自己還不是一個教師畏懼的「獨裁者」。
14、教師的牢騷雖不總是正確的,但校長認真對待牢騷卻總是正確的,因為校長可以通過教師發牢騷,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以便在管理工作中有的放矢。
15、「做什麼」,最終由校長拍板;「怎麼做」,應當由教師自己安排。
16、對於教師的過失,校長可以冷處理的就不要熱處理。處理不足,發現後還可以再補救;處理過頭了,要補救就困難得多了。
17、一流的校長:通過文化來治理學校;二流的校長:通過制度來治理學校;三流的校長:通過人來治理學校。
18、一流的校長:教師樂意為之拼命工作;二流的校長:他與教師一起拼命工作;三流的校長:自己拼命工作。
19、精明的校長,凡事既能舉輕若重,又能舉重若輕。
20、只有相對的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沒有絕對的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被人們視為「薄弱學校」的校長,如果注重挖掘,一定能夠發現自己學校所擁有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