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38個民族服飾齊聚杭州工美館

2020-12-20 浙江在線

2019-03-30 10:41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俞吉吉 通訊員 陳晶

展覽現場

你聽說過利用馬哈魚皮製成的「魚皮衣」嗎?

五張整羊皮製作的「擦爾瓦」長什麼樣?

彝族白倮(luǒ)男子的三件套穿著時有什麼講究?

3月30日起,中國民族博物館的品牌展「傳統@現代:民族服飾之舊裳新尚」來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這也是該展覽繼繼寧夏銀川、北京、廣西南寧巡展之外的全國第四站。

此次杭州站的展覽從現代哲學和人類學的視角切入,以民族服飾為媒介,意在用民族服飾來探討傳統與現代的關係。展覽分為四個方面,時間:族群歷史與集體記憶、四季與習俗。空間:身體的感知空間、生活空間、宇宙/構想空間。工藝:材料、工具、到成衣。融入江浙特色的漢族服飾、工藝。交錯:傳統與未來、民族與時尚。共展出包括服飾、飾品、工具等38個民族的360餘件展品,地域從我國的東北跨越至西南。

與前三站的巡展不同,「杭州站」將突顯江浙特色,借用了費孝通先生在1990年提出的處理不同文化、民族關係的「箴言」「美美與共」,特別從工藝與審美的對比視角,選取了60多件具有江浙特色的漢族服飾、配飾展示,讓觀眾在同一空間裡,更直觀地感受不同民族的審美,品味不同的民族文化。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館長王英翔表示,展覽延續了為本地觀眾打開文化視野的初衷,拓展我們對民族文化的觀看方式,「北京、杭州,在京杭大運河的北端與南端遙相對望,希望通過此次與中國民族博物館的合作,不僅僅只是舉辦一個『有期限的展覽』,更多地是打開一系列『無邊界的對話』」。   

下面,就讓我們走近現場別具一格的民族服飾。

它們飽含特殊含義

與漢族不同,一部分少數民族的歷史上並沒有文字,部族歷史的記載、民族感情的傳承,都是通過服飾上的符號、色彩、紋樣記錄和傳達。

貴州丹寨苗族板絲繡百鳥衣

這件衣服是流傳於貴州丹寨、雷山、榕江、三都等地的百鳥衣。口述創世史詩「苗族古歌」中,『鶺(jī)宇鳥』協助「蝴蝶媽媽」孵化了人類的誕生,於是,鳥被認為是人類的始祖之一,被苗族後人敬仰崇拜。百鳥衣以鳥形圖案與羽毛製成男女華服,在雷山、月亮山地區每十三年舉行一次的祭祖儀式「鼓藏節」中穿著。

臺灣蘭澳·泰雅人·新人男子上衣夾織彩色

該服飾為臺灣少數民族泰雅人男子新郎衣。紅色是泰雅人鍾愛的主色,代表著對力量與未來的敬畏。服飾上的菱形紋則象徵「祖靈之眼」,以求祖先庇佑新生活興旺。  

貴州黔東南侗族亮布女式上衣

這套衣服上的紋樣為太陽紋。在侗族人看來,天被太陽所主宰,萬物都依靠著太陽生長。侗族原有擬日形狀的銅鼓,在銅鼓被皮鼓取代之後,銅鼓上的太陽紋則留存在了服飾紋樣中。

如果說獨特紋樣是一部分少數民族的標配,那麼佔據剩下的「半壁江山」的非bling bling的銀飾莫屬。銀飾被認為有趨吉避兇的作用,因此,在許多少數民族服裝中,特別是孩童的衣服和帽飾上,都通過綴以銀飾來保佑孩子平安成長。

雲南金平哈尼族鑲銀童服

它們最具民族特色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其中,衣被排在了首位。衣服被譽為是最柔軟的雕塑,也是最貼身的建築,它不僅僅起到蔽體禦寒的作用,還是民族文化的載體。

由於地理環境的差異,北方民族為適應高緯度寒冷的氣候,往往選擇皮毛材質,以袍、褲為款式;南方民族則多選擇棉麻材質,採用輕薄的短衣裙裝,以適應潮溼炎熱的氣候。

四川涼山彝族羊皮擦爾瓦(披氈)

這件鬥篷由五張整羊皮製作而成,在彝語中被稱為「擦爾瓦」,就是漢語中「披氈」的意思。它是我國四川和雲南大小涼山一帶彝族的特色服飾,不論春夏秋冬,那兒的男女老幼終年披用擦爾瓦。因山地多變的氣候和日夜較大的溫差,擦爾瓦白天可以用來抵禦風雨,夜晚可作被子使用,一衣多用,性價比很高。

黑龍江同江赫哲族魚皮男服

牛皮、羊皮做成的皮衣比較常見,然而,這件黑龍江赫哲族的特色服裝是用馬哈魚魚皮製成的。赫哲族將若干塊魚皮縱向拼接縫合,近看可以清晰地看到片片魚鱗。馬哈魚屬於黑龍江省的大型珍貴特產魚類,所以以馬哈魚的魚皮製作衣服,充分體現了赫哲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生活特性。

雲南文山彝族蠟染圓領對襟男式上衣

疊穿不是女生的專利,彝族白倮男子成年後要疊穿開襟三層套裝,不光如此,什麼年紀怎麼穿還大有講究。比如,十六歲至二十多歲的彝族白倮男子可同時穿著以上三件套;二十多歲至六十多歲只穿內層兩件;七十歲之後則只穿最內層一件。所以,通過彝族白倮男子的穿著,還能大致推測出他的年齡。

除此之外,在展覽現場,還有耗時一年、由365條裙擺組成的「女裙」,有保留狍頭(屬於鹿科)上的毛、角、耳朵、鼻子和口加工而成的狍皮帽以及在不同場合穿著、運用特色繡法的少數民族服飾,讓你大飽眼福。

雲南尋甸彝族女服

杭州站的與眾不同

清代寶藍緞鑲彩繡花鳥紋邊飾女襖

明清時期,女襖為漢族婦女的主要便服,多與裙搭配穿著。這種衣服流行時間長、區域廣,穿著沒有限制。刺繡紋樣很多,有花鳥紋、禽獸紋、人物花卉紋等。一般較為寬大,長度至膝下。圓領對襟或大襟都是平直寬袖,大部分帶有挽袖。

明清時期,女襖為漢族婦女的主要便服,多與裙搭配穿著。這種衣服流行時間長、區域廣,穿著沒有限制。刺繡紋樣很多,有花鳥紋、禽獸紋、人物花卉紋等。一般較為寬大,長度至膝下。圓領對襟或大襟都是平直寬袖,大部分帶有挽袖。

清代綠呢地彩繡蝴蝶牡丹馬面裙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16日。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走進展廳體味這股縱貫南北的「最炫民族風」,領略我國少數民族服裝飾品中令人嘖嘖稱奇的經典美學,那些跨越時代的傳奇符碼,以及貫穿古今的禮儀法則。

1553913686000

相關焦點

  • 56個民族服飾——哈尼族服飾!
    哈尼服飾的色彩 、款式和紋樣,既是該民族生存區域地理環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會身份和角色的標識,透露出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服飾文化可謂五彩斑斕,製作工藝精湛,體現了哈尼族婦女的勤勞和智慧。哈尼族服飾色彩哈尼族服飾千姿百態、色彩斑斕,有100多種不同的款式。
  • 親手做波點豬、元宵燈、生肖掛件,工美館這波新春活動,手慢無啊
    這次錢江晚報和工美館合作,幫大家爭取到了很多免費體驗福利,還等什麼,趕緊來報名吧,錯過可要等一年了。此次工美館新春系列活動共有3個系列,分別是傳統年味系列、時尚手作系列、非遺表演系列。以上三個錢報專場活動,有興趣的,趕緊撥打錢江晚報熱線96068來報名吧(先報先得)。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黎族服飾!
    在與島上各民族頻繁的交往過程中,黎族服飾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最明顯的是將無領直口和貫頭上衣改為挖口上衣領,或者將直身、直縫、直袖改為使腰身、袖口有縫(折間),或者改無紐為飾紐,後來又改為琵琶紐,最後將對襟改為偏襟。
  •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社會宣教部
    包括館校共建、館社共建、館館共建等。6、志願者培養。包括志願者招募培訓考核、組織志願者服務及活動等。部門現有工作人員17人,分公共服務組、宣傳推廣組、活動志願組三個組別進行日常運作。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社會宣教部一直以開拓社教思路、創新社教工作為目標,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手工藝為己任,通過多樣化的載體傳播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 56個民族服飾——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花團錦簇,流光溢彩,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 工美館向社會徵集「青年黨員」故事和物件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陳晶今年七一建黨節前夕,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扇、傘博物館)將推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覽「恰同學少年」,致敬每一位黨員。這一次,工美館想用一個展覽架起時空橋梁,以當代青年黨員(吾輩)為主觀視角,尋訪中國共產黨建黨史各歷史時期青年黨員(先輩/祖輩/父輩),讓今天的「我們」與曾經的「你們」對話,讓熱血青春在前僕後繼的百年徵程中永遠飛揚。作為一次全新嘗試,工美館將在展覽籌備階段同步啟動社會徵集工作。
  • 工美館帶你認識花式玩銅的「朱府銅藝」第五代...
    杭+新聞訊12月26日,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大匠之風---朱軍岷銅雕藝術展」將在工美館二樓臨展廳(小河路334號)開展。展覽由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主辦,金星銅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杭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支持。
  • 通過實物殘片復原宋孝宗皇后壽成殿用過的瓷器,工美館這場跨年展很...
    這些有趣的信息,你都可以在這場跨年展中找到——今天(12月30日),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扇、傘博物館)「大匠之風」大師個展系列六之「葉克偉陶瓷藝術展」在工美館二樓臨展廳(小河路334號)正式開展。
  • 雲南:時尚T臺掀起「最炫民族風」
    12月18日,在昆明市新迎新城購物中心,模特在民族時裝秀上進行展示。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當傳統民族服飾遇見時尚潮流,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12月18日,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聲,身著各式雲南少數民族服飾的模特款款走來,在昆明T臺掀起「最炫民族風」。當晚,「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拉開帷幕,開幕秀為《雲裳魅影》服裝服飾主題秀,由「緣起·烙印」「七彩·夢幻」「多樣·生命」三大篇章構成。設計師們深挖昆明獨特的民族文化元素和符號,將民族文化、時尚文化融入服裝設計中,精心設計了一批民族文化服飾作品。
  • 桂北少數民族齊現桂林旅博會 出奇招展最炫民族風
    桂北少數民族齊現桂林旅博會 出奇招展最炫民族風   中新網桂林9月8日電(楊陳 何斌 李果)隨著自駕遊、周邊遊日趨紅火,少數民族地區近年來抓緊機遇,努力打造特色民族風情遊。
  • 瓊中颳起最炫民族風黎族苗族姑娘比拼「針」功夫
    瓊中颳起最炫民族風黎族苗族姑娘比拼「針」功夫「三月三」民族服飾展演現場還有黎錦、刺繡等傳統手藝的展示。南國都市報3月30日訊(記者 李夢瑤)雙手揮舞著大竹刀、小竹刀,幾根黃、紅、黑色的彩線便在一穿一壓中,慢慢勾勒出獨特的花紋雛形……3月30日上午,海南黎族苗族服飾走秀活動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月三」廣場上演,百餘名黎族苗族婦女現場不僅展示了染色、刺繡、紡織的服裝製作工序,身著黎族苗族服飾的模特們更走上T臺颳起最炫民族風,吸引遊人紛紛駐足觀看。
  • 廣西民族師範學院2020工美「雲就業」優秀作品展
    >作品名稱:」慢生活「——休閒書吧作品介紹:休閒書吧是個包容性很大的文藝空間在書吧大廳內採用方直的矮櫃將書桌間隔開來,形成一個個半獨立的空間,增加書吧的層次之美。作品名稱:《歡歌笑語》 作品簡介:《歡歌笑語》工筆人物畫是一幅以廣西少數民族人物為題材的創作,當代工筆人物畫的選材越來越熱衷於少數民族題材,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風情,服飾也各具特色,少數民族元素被大量融入繪畫的創作之中。
  • 湖南「工美大廈」封頂成該省工藝美術新地標
    湖南「工美大廈」封頂成該省工藝美術新地標當代商報王益群8 2019-08-06 17:59:04商報消息8月6日訊(融媒體首席記者 王益群 ) 投資1,5億人民幣、樓高100米、總建築面積四萬五千平米,從開建到封頂僅11個月,將成為我省首家量身定做的工藝美術品產、供
  • 民族·色彩|我打翻了民族服飾的調色盤 — 古樸的彝族
    將本次課程提取的彝族服飾色彩感性的用圓點分布呈現出來,會發現無論直線、對角線還是隨意框選幾個顏色,其搭配都不顯得雜亂和突兀,反而會顯得搭配十分得宜。我想,這大約也是我們從民族服飾中繼承到的一筆寶貴的財富。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是1988年開始籌辦,2000年經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國第一家服飾類專業博物館,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學為一體的文化研究機構。
  • 當56個民族的傳統服飾碰上「水杉綠」,也太炫了吧!
    張境君 傣族 教育學院2017級應用心理學專業我們從全國各地匯聚在民大,匯聚在武漢,在這座城市學習和生活,武漢就像我們的第二個家。作為一名在漢的大學生,能有機會成為軍運會志願者,我感覺非常榮幸。這是我們接觸武漢、了解武漢的好途徑,更是我們受教育、增才幹,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好機會。
  • 鳳凰苗族「四月八」跳花節上演最炫民族風(組圖)
    鳳凰苗族「四月八」跳花節上演最炫民族風(組圖) 來源:紅網 作者:楊曉珍 吳春柳 曾文松 編輯:何冰 2013-05-17 20:37:29
  • 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廈向工藝美術品專業店回歸
    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廈向工藝美術品專業店回歸  據北京現代商報訊 (記者 方芳)曾經將自己的主管業務收縮到三、四層,而將一、二、五、六層讓位給服裝銷售的王府井工美大廈正在向工藝美術品專業回歸。記者昨天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工美的調整已經進入關鍵時期,今年5月30日,工美將以煥然一新的姿態重現在王府井——那時,人們看到的是一個主要經營工藝美術品的專業旗艦店。
  • 北京工美行業協會會長李節:曹妃甸將建文創園及工美大廈
    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長、北京工美聯合企業集團董事長李節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在曹妃甸建設的實訓基地即將竣工投入使用,同時,「工美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園」及「工美大廈」項目也在規劃之中。李節說,高技能人才的匱乏已經成為制約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 打造工藝美術新地標,湖南「工美大廈」封頂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6日訊(全媒體記者 胡兆紅)今日,位於湖南湘繡科教園的湖南工美大廈順利封頂。湖南省湘繡科教園是2013年經湖南省發改委批准立項的湖南省重點工程,將打造成城市文化休閒中心和文化商圈,促進經濟、文化和旅遊相融合,形成湖南工藝美術行業的新地標。
  • 不同民族的服飾特點
    因地域差異各個民族的衣著服飾也是各具特色的,體現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美麗的傣族服飾崇尚的事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在民族服飾中相當具有特點,尤其是傣家少女的服飾更是婀娜多姿。那麼,下面一起進入傣族文化了解傣族服飾的獨特之處吧。傣族服飾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