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弗洛伊德事件說起,黑人藝術從來不僅僅是藝術

2020-12-08 中國網

KEREM YUCEL/AFP/AFP via Getty Images

文/王肜

從5月25日喬治·弗洛伊德事件事發至今,已超過大半個月的時間了,事態發展不見消減反而持續擴大。這位美國明尼蘇達州46歲的黑人男子在被警察拘捕制服的過程中不幸死亡,點燃了美國民眾內心長期以來對非裔美國人死於美國警方手下的憤怒,引發了全美各城市各地區大規模的抗議示威和騷亂。

DOMINIC LIPINSKI – ASSOCIATED PRESS

一直以來,在美國發生的對黑人的種族歧視沒有隨時間的流淌而消逝。歷史也記載了很多黑人這一族群,在特定歷史節點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僅限白人使用的休息室標牌William Lovelace/Express/Getty Images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下,諸多黑人藝術家將他們心中對於「平等」的嚮往訴諸於藝術表達。我們都知道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可以表現創作者的價值觀——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美,什麼是醜。所以,我們見到的許多由黑人藝術家創作的黑人藝術(Black Art),不僅僅是在記錄和描繪黑人文化或非洲文化,更是作為一個個黑人個體為集體發聲的過程。而這些藝術在藝術家強烈的個人情緒和時代背景中便充滿了革命和抗爭的力量。

雅各布·勞倫斯(Jacob Lawrence)《黑人遷徙》(The Migration of the Negro, panel no. 3 )1940 – 1941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比如,1936年美籍非裔畫家亞倫·道格拉斯(Aaron Douglas)受託為美國達拉斯德克薩斯百年博覽會創作的其中一幅壁畫——《被束縛》(Into Bondage)。畫面中,藝術家用多種事物剪影的組合描繪了被奴役的非洲人被束縛著運送到美洲的場景。一群帶著鐐銬的人低著頭,莊嚴地向地平線上的奴隸船走去。在畫的左邊,一個孤獨的女人以一種絕望的姿態舉起她被綁著的手,引導觀眾的視線看向遠處的奴隸船。然而,即使是在這樣嚴重壓迫的畫面中,道格拉斯還是畫出了希望。一個常被道格拉斯用來表現聲音傳播的同心圓圖像,從太平線上一點一點輻射開來。位於圖畫中間的黑人男性,身體佇立在奴隸區,臉卻轉向了遠處柔和彩色天空中一道孤星發出的一束光。這顆疑似北極星的星星射出的光,鋒利地穿透整片迷霧,直達男人眼中。這樣的畫面結合畫面正中黑人男性的堅毅輪廓,象徵了力量與希望。

亞倫·道格拉斯(Aaron Douglas), 《被束縛》(Into Bondage), 1936 美國國家美術博物館

整幅畫作雖然主題沉痛,刻畫的事實凝重,但全篇用色卻毫無悲傷低沉之意,反而流露出了仿佛清晨朝陽喚醒大地之感,使觀者全身心侵入在對希望的渴望中。這樣的畫作我們如果只是理解成非裔藝術家對於歷史的記載就過於單薄,這勢必是道格拉斯通過繪畫來表達他內心對於平等的渴望,是他為整個黑人族群抗爭和革命的見證。

非裔美籍攝影藝術家羅伊·德卡拉瓦(Roy DeCarava)也是同道中人。當你看到攝影師的這幅攝影作品的時候,你的感受是什麼?是抗爭還是屈服?是力量還是軟弱?這幅作品攝於1963年8月28日,是攝影師羅伊·德卡拉瓦在參加華盛頓爭取就業與自由大遊行時拍攝的。整場遊行以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的「我有一個夢想」演講而達到高潮。在這張引人注目的照片中,羅伊·德卡拉瓦避開了常見的政治示威信號比如標語或人群,反而去捕捉了一個自信、堅毅的單個遊行者。照片中微妙的灰色和黑色的遞進層次塑造了這幅強有力的肖像,代表了「一個美麗的黑人女性,尤其在她美麗的黑色膚色中……我想向那個人,那個靈魂致敬。」

羅伊·德卡拉瓦(Roy DeCarava)《密西西比為自由而戰的遊行者》(Mississippi freedom marcher) 1963 美國國家美術館

當然,藝術的形式總是多樣的,而有著強烈革命抗爭色彩的黑人藝術更是如此。生於1960年的美國概念藝術家格倫·利貢(Glenn Ligon)就深諳此道。格倫·利貢就懂得如何利用文學、歷史等不同的形式的綜合視覺藝術來探索種族這一主題。

格倫·利貢(Glenn Ligon)《無題:四幅蝕刻畫》(Untitled: Four Etchings[A-D])1992美國國家美術館

在他的《無題:四幅蝕刻畫》(Untitled: Four Etchings[A-D])創作中,利貢引用了左拉·尼爾·赫斯頓(Zora Neale Hurston)的文章《被有色的我是什麼感覺》(How It Feels to Be Colored Me)和拉爾夫·埃裡森(Ralph Ellison)的小說《看不見的人》(Invisible Man,)。這兩部文學作品都以第一人稱寫作,經常重複使用「I」(我)這個詞。所以在解讀利貢這個創作中的文本的過程時,文中重複存在的「我」使觀者不由進入文中的「我」,繼而開始質疑自我並審視自己的身份。在《無題:四副蝕刻畫》的圖中,赫斯頓文章中的句子 「我並不總是感覺自己是有色人種」(I do not always feel colored)和「當我被尖銳的白色背景襯託時,我才感覺我是有色人種」(I feel most colored when I am thrown against a sharp white background)被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隨著觀眾的閱讀,文本也變得越來越難以理解,因為故意模糊並破碎的字體妨礙了文本可讀性。這使得觀眾不得不在閱讀句子和理解其含義時更加困難掙扎。

所以,當我們看到類似於這些作品的黑人藝術(Black Art)的時候,我們不禁會產生更為複雜的情緒。因為創作者的訴求不再是個人內心的簡單掙扎,而是帶有歷史痕跡與文化背景的呼喊。他們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整個黑人集體。這樣的黑人藝術更值得我們作為觀眾停下腳步去駐足體味,去體會那份強有力的革命抗爭力量。而它們才是黑人藝術作品的靈魂。

亞倫·道格拉斯(Aaron Douglas), 《審判日》(The Judgment Day), 1939, 美國國家美術博物館

參考資料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n.d.). Retrieved June 04, 2020, from https://www.nga.gov/features/african-american-artists.html

Baraka, A. (1987). Black Art. The Black Scholar, 18(1), 23-30. doi:10.1080/00064246.1987.11412736

相關焦點

  • 在弗洛伊德事件外,美國黑人還承受著什麼樣的歧視?
    此前爆發的弗洛伊德事件,無情撕開了美國無視人權、虛偽、暴力的真面目。讓我們回顧一下事件當時:一名警察用腿將一名黑人進行鎖喉,無視其「我不能呼吸了」、」別殺我「、」媽媽「的哀嚎,持續對其進行暴力執法,最後造成死亡。 這起事件引發了美國大規模的暴動和遊行,使得美國社會積累已久的矛盾持續爆發。
  • 瓦妮莎母女對「抗議活動」鼎力支持,僅僅因為科比是黑人?並不然
    瓦妮莎母女為何對抗議活動如此強烈支持,僅僅因為科比是黑人?相信大部分球迷都看到了,NBA幾乎半數以上球員都在發聲力挺抗議活動,導致喬治·弗洛伊德死亡的明尼阿波利斯前警察德雷克·肖萬目前還沒有判刑,但是已經得到了北美多數黑人的審判。
  • 「黑人命也是命」街頭藝術慘遭損毀,活動家們呼籲大眾保護歷史
    由於抗議警察殺死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抗議活動遍及全美50個州,「黑人的命很重要」的藝術突然在牆壁,街道,標誌和成千上萬的因新型冠狀病毒而被關閉的登機企業中流行起來。抗議者和專業藝術家的壁畫和塗鴉講述了一個痛苦與反抗的故事,這些表情將成為美國歷史最大的民權運動的歷史產物。
  • 尼採、弗洛伊德和榮格關於自我探索與藝術救贖
    尼採的藝術救贖觀念,直接而強而有力地影響過弗洛伊德和榮格這兩位現代心理學界的泰鬥,他們各成一家的心理學成果,正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裡面,蓬勃地引導人們自我探索和自我藝術救贖。弗洛伊德基本上,最早對藝術語言與療愈力進行探索的,就是弗洛伊德。
  • 遇害黑人弗洛伊德的雙面人生:貧民窟裡運動天才,多次入獄的狂徒
    文丨曹鏡明 題丨遇害黑人弗洛伊德:貧民窟裡的運動天才,吸毒、搶劫的法外狂徒 遇害黑人弗洛伊德:生前吸毒、搶劫,無惡不作,死後改變美國
  • 弗洛伊德是罪犯,被捧為烈士令人噁心。一個黑人政治家的良心話
    但由於講話的是黑人,實在是不得不讓人反思,弗洛伊德事件為何淪落到今天的這個地步,現在的騷亂和最初的弗洛伊德有有關係嗎。自5.25美國爆發2000年以後最大種族騷亂以後,美國各界都在抨擊美國的種族政策,但我們似乎都忘記事情發生的緣由,黑人弗洛伊德使用假鈔(20美金),本身他還吸毒,在此之前,入監五年,曾經用手槍指著孕婦的肚子搶劫,實際上就是一個惡棍。店主因他用假鈔而報警,這才引發後來的一系列事件,事情不是你弱你有理。
  • 弗洛伊德事件重演!黑人被白警跪脖至暈厥,父親哀求:他快要死了
    據《每日郵報》7月7日報導,7月6日周一,紐約斯克內克塔迪再次發生一起與「弗洛伊德事件」類似的警察暴力執法事件:一名白人警察將黑人嫌犯蓋恩達爾珀索摁在地上,一條腿跪在黑人的脖子上,直至對方昏厥。蓋恩達爾珀索的父親一直在旁邊懇求警察,「快住手,他會像喬治·弗洛伊德一樣死去。」
  • 黑人女性是如何被西方藝術洗白的
    安德洛墨達並不是唯一一個被西方藝術「洗白」了的黑人形象實際上,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安德洛墨達的黑人形象被藝術「洗白」是早已被基督教教義預言了的。麥可·奧哈朱魯(Michael Ohajuru)是一位美術史學家,他帶領遊客參觀倫敦的各個美術館,專注於考察藝術作品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黑人形象,他非常著迷於黑人術士(black magus),並因此開始了對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史的研究。
  • 社會運動報導啟示:弗洛伊德事件的媒體呈現|關注
    而今弗洛伊德事件為導火索的BLM運動規模空前。截至當地時間6月6日,全美已啟動來自34個州和特區的43300餘名國民警衛隊隊員,協助各地執法機構應對持續不斷的抗議活動。導火索事件引起的社會運動兼具突發性和複雜性,RUC新聞坊梳理、整合了媒體對弗洛伊德事件及其引發的種族平權運動的報導,分析提煉出社會運動報導的模式和規範。
  • I CAN'T BREATHE為何黑人弗洛伊德之死能夠引發美國的全國性騷亂
    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警察在一次執法過程中,由於執法過度使用武力結果導致黑人弗洛伊德直接在抓捕過程中死亡,而弗洛伊德被抓捕致死的全過程被路過的一名17歲的黑人女孩用手機全程記錄,並上傳到社交網絡,因此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國社會各基層反映激烈,特別是美國人開始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憤怒,也由此解開了美國2020年不亞於新冠疫情的一場大戲——全美爆發大規模騷亂。
  • 川普慰問黑人家屬?弗洛伊德的兄弟:我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近日一條視頻引起很多美國人的憤怒,在視頻中,一美國白人警察用膝蓋鎖喉一美國黑人,在數分鐘之後該美國黑人窒息身亡。在視頻中很清楚的看到,該美國黑人多次呼救,說自己呼吸困難,但是這並沒有讓當時在場的四名美國警察引起注意,如今川普雖然慰問黑人家屬?但弗洛伊德的兄弟直言:我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他的慰問更像是走個形式。
  • 弗洛伊德之死過去不到3個月,另一黑人名字登上推特「熱搜」第一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引發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的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剛剛過去不到三個月,又一起黑人遭受警方暴力執法的視頻出現在社交媒體上。視頻中,警察向一名黑人男子背部至少開了7槍。示威者的怒火再一次被點燃。
  • 為何弗洛伊德之死,會在美國引起這麼大的轟動
    所以,如果為何弗洛伊德的事情鬧得這麼大?反過來推理下參與人群的需求,也能得出一兩個結論。只是結論是否正確,這就需要時間檢驗了、但說白了,即便我們說得再天花亂墜,分析也僅僅只是分析!大致理一理,尋求答案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發洩不滿,一種是想要接近真相。發洩不滿只看自己想看的;尋求真相的,總是理性客觀的。這個道理不用多說,下面進入正題。
  • 又是一場弗洛伊德事件?美國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怒斥警察存心謀殺
    據海外媒體報導,今年下半年發生的弗洛伊德事件讓美國陷入了長達四個月的騷亂中,多個城市到現在都還沒有恢復秩序;此前受抗議人群影響的西雅圖、芝加哥市仍然接連不斷的發生槍擊事件,警方對此也無能為力。更可怕的是,從弗洛伊德被"跪壓"殺死後,美國種族矛盾現在已經激化到不可調和,任何一點火星都有可能引發劇烈爆炸。但就在本月初,美國警察又開始"玩火"了。俄亥俄州一位名叫古德森的黑人青年在街頭走路,突然遭到警察盤問;當時警方從背後接近古德森時候精神非常緊張,偏偏他手裡還拿著一個不明物體,警方直接連開數槍把他擊斃。
  • 世界足壇紛紛聲援黑人弗洛伊德 反種族歧視達到足壇新高度
    足壇強勢為弗洛伊德聲援 強烈反對種族歧視5月25日,美國又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種族主義事件,46歲的弗洛伊德被明尼蘇達州的警方暴力執法致死,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掀起了軒然大波,此次事情也在國際體壇內產生了連鎖反應,知名運動員和媒體紛紛為去世的弗洛伊德發聲
  • 弗洛伊德事件雖然鬧得兇,但社會抗爭力量已被馴服
    美國黑人弗洛伊德之死所引燃的騷亂仍未平息。但這場蔓延全美的抗議會觸及深層社會結構或制度矛盾嗎?美國黑人精英呼籲變革,但也有黑人意見領袖認為弗洛伊德確實犯罪了,他不該被虐殺、但也不應被視為英雄,黑人群體也應反思。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出了什麼問題?
  • 92年洛杉磯事件,喬丹沒有發聲被斥懦夫!如今黑人死亡他不再沉默
    近日,美國一位名為喬治-弗洛伊德的黑人成為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受關注的名字。當地時間5月25日,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法後死亡。有目擊者拍到了現場的畫面,一名白人警察跪在弗洛伊德的脖子上長達7分鐘,後者不斷向警方呼救:「求你了,我不能呼吸了,不要殺了我!」但警察們不為所動。
  • 美國黑人議員一句話闖下大禍,風波再起
    「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了全美動亂,50個州數百座城市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數百年來受到壓迫和歧視的黑人群體徹底爆發了。即使距弗洛伊德死亡已經過去了兩周的時間,但暴亂仍在持續。當地時間6月6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爆發迄今最大規模抗議活動,超10000多名抗議者走上了華盛頓特區街頭,白宮更是被重重包圍,抗議者們嘴裡高喊「我無法呼吸」、「我們為希望行進,不是為仇恨」等口號,想要為弗洛伊德,也為黑人群體討回公道。因「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抗議活動範圍極廣,涉及數百座城市,嚴重的地方甚至演變成了暴力衝突事件。
  • 美國白人開始Cos弗洛伊德了
    然而就在這個群起遊行的時刻,美國卻發生了這樣一幕,一些暴脾氣的紅脖子白人,在遊行隊伍的一旁,開始cosplay跪壓黑人弗洛伊德的姿勢,並且擺出了口號「all lives matter」以及寫著川普大名的旗幟——TRUMP。
  • 德勒茲的事件哲學與當代前衛藝術
    因此也有眾多的學者和評論家就索性將其思想冠以「事件哲學」的稱號。此種界定是頗有根據的。雖然作為一個哲學概念,事件絕非德勒茲的原創,但他確實從先哲(斯多葛、萊布尼茲、懷特海等)的論證之中生發出種種獨到的意味,並進一步以此為線索對時代的狀況進行了深刻闡釋。尤其重要的是,事件對於我們理解當代藝術乃至藝術的本質都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