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目前被確診患有精神疾病,家人已幫他重新入戶,正在爭取醫保等社會保障
7月13日下午,流浪東莞16年的陳穎在家人和大學同學的陪伴下離開東莞 資料圖 記者 陳帆 攝
此前,陳穎在東莞創業路附近的天橋下仍堅持學英語 資料圖 記者 陳帆 攝
東莞時間網訊 (記者 付碧強)7月15日凌晨,流浪東莞16年的陳穎在家人和大學同學的陪伴下回到了武漢。
當重新回到當年上大學的地方時,一切已物是人非,不變的是他對英語的執著。30多年前,他就是黃岡老家村裡第一個上大學的人。
目前陳穎已經回到了黃岡老家。回家後的陳穎近況究竟怎樣?有沒有得到進一步的診治?昨日,記者連線陳穎家人,其弟告訴記者,哥哥在家陪伴老母親之餘還不忘學英語,這幾天都在用英文翻譯《長恨歌》。
兒子失聯16年後回家
老母親喜極而泣
陳穎回家後,莞太路與創業路交會處一帶的市民發現,似乎圓形天橋下少了一道別樣風景。不過他的老家,卻多了一份母子重逢的感動。
2002年,陳穎的家人和他失聯了,他母親時常以淚洗面。母親現在已年過七旬。有生之年能找到兒子,便成了她的夙願。而在陳穎回家前,盼兒回家的念想,始終在苦苦地折磨著這位母親。
在陳穎回家的路上,老母親就多次打電話催他趕緊回家。陳穎的弟弟告訴記者,不管怎麼樣,陳穎最聽老母親的話了,這有助於他回家後接受治療。
在武漢停留了兩天後,陳穎在弟弟的陪同下回到家鄉黃梅縣張湖村。16年後母子再次相見,那是一個怎樣感人的場面呢?陳穎弟弟說,老母親見到哥哥非常高興,隨後就大聲地哭了起來。
對老母親的哭泣,和5月份與弟弟相見時大哭一樣,陳穎只是很平靜地說:「老娘,老娘,你別哭,我回來就好了」。
手機上用英語和侄女交流
還翻譯《長恨歌》
陳穎的弟弟告訴記者,回家後,他哥哥一直表現得很高興,寫英語也用上了正常裝備,用紙筆寫英語,而不是繼續削木棍寫英語,也不是在紙殼上寫英語,而是在家人提供的小本本上,認真寫英語。陳穎侄女現在讀大一,英語不錯。現在,陳穎時不時用手機寫英文和侄女溝通,樂此不疲。
有意思的是,陳穎回到老家十幾天的時間裡,在陪伴老母親之餘,就是不斷地寫英語 。「他滿腦子都是英語,現在他一邊寫白居易的《長恨歌》,一邊用英語翻譯它。」陳穎的弟弟說。
被確診患有精神疾病
家人已幫他重新入戶
「因為老母親太想念失聯多年的兒子了,在武漢檢查身體後,陳穎很快就回老家了。」7月23日,陳穎的弟弟告訴記者,陳穎的身體指標正常,過幾天會找專家診斷其精神狀況。
把現在接觸的人當成是過去的熟人,陳穎在東莞流浪時會出現記憶混亂現象,時常自閉不與人說話,脾氣暴躁用石頭砸人。之前,有心理諮詢師初步判斷陳穎為重度精神疾病,建議儘快其到專業的精神科進一步診治。
昨日,記者電話連線時了解到,前兩天陳穎已被黃岡市精神病醫院確診患有精神疾病,接下來會安排接受治療。黃岡市精神病醫院的鐘醫生說,綜合陳穎的表現,醫院目前鑑定診斷其為「心境障礙-伴精神病性症狀躁狂」。目前,陳穎家人已經幫助他重新辦理了戶口,正在爭取醫保等社會保障,以便更好地接受治療。
相關新聞
「掉隊大雁」楊忠在上海工作了
東莞時報訊 (記者 付碧強) 2017年1月17日,浙江大學生楊忠(化名)與闊別十載的家人重逢,結束了其異地流浪生涯。當時,正值春節前夕,流浪遊子與老父重逢場面很是感人,也觸碰了千千萬萬在外務工人員思鄉心弦。近日,讓愛回家志願者張世偉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楊忠在上海工作,月薪5000元左右,開始了新生活。
曾是「掉隊的大雁」 沒勇氣回家
楊忠是浙江紹興人,2003年畢業於浙江林學院(現稱浙江農林大學),本應闖出一番事業的他卻在2005年左右與家人不辭而別,十餘載音訊全無,家人都以為其不在人世了。
當時,楊忠本來打算外出闖蕩一番,結果卻因身份證和畢業證丟失,慢慢地走上長時間的流浪之旅。他不願意回家,認為「一個人生活,養活自己就行了」。當時,楊忠心態消極,以打零工、拾荒為生。2017年1月份,讓愛回家志願者張世偉在一處橋底見到了正在流浪的楊忠。志願者以補辦身份證為由,得到了楊忠的身份,後經過當地派出所與楊忠家人聯繫上了。親人重逢,楊忠無語凝噎,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與頭髮霜華的父親淚眼相看。
為何在外流浪10多年?楊忠只是反覆說「回去能幹嗎?是爹娘養我還是我養爹娘?我拿什麼來養?我能做什麼?」楊忠曾說,天上的大雁成對飛,掉隊大雁只能形單影隻,而他自己就是那掉隊的大雁。楊忠的老父親對兒子說,回家了,什麼都會好的。
今重新融入社會 月入5000元
距楊忠回家一年多了,關於他的新聞也冷了下來。但讓愛回家的志願者們依然懷著一顆愛心,回訪那些回家流浪人員,關心他們回家後的生活。張世偉認為,每個流浪人員得到適當的救助後都是可以重新融於社會的,像楊忠這種「從小性格內向,但十分懂事,大學靠勤工儉學讀完」的流浪人員重新開始人生困難並不大。
近日,張世偉告訴記者,楊忠已重新有了自己的生活,在上海工作,月薪5000元左右,不再是那個形單影隻的孤雁了。楊忠家人接到志願者電話後,高興地連說了好幾個「情況很好」,很感謝東莞這邊的愛心人士,讓他們一家人實現了團圓。現在,楊忠工作之餘,也常和父母通電話,盡人子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