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
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的建設
牽動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心。
▲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 圖/央視新聞
參與醫院建設的一大批建設者
更是被上千萬「在線監工」
讚許為「基建狂魔」
在這裡面,
徐報融媒記者找到了——
三位參與建設的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校友
讓我們通過他們的講述來感受「中國速度」。
瞞著父母自己去了工地——陳秋
陳秋原是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暖通01-1班校友,目前任中建安裝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項目經理。
今年1月22日他正好從湖北宜昌片區結束工作返回上海,沒想到一到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全部展開。上海管控非常嚴格,來滬人員必須在家隔離14天方可外出。陳秋在家得知雷神山醫院建設需要大量人手時,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無奈上海小區阿姨「人盯人」,他利用在家隔離期間,聯繫上雷神山醫院建設指揮部開好通行證明,熟悉相關設備安裝圖紙。
2月5日陳秋獨自驅車10小時,從上海直奔武漢。「直到現在,我爸媽都不知道我人在哪裡,他們以為我還在上海。因為我是家裡的獨子,不告訴他們,是怕他們擔心。」說到這兒,這位不怕苦不怕累的漢子聲音有些哽咽。
到了雷神山,陳秋帶領250餘名工人立即投入到十五號樓、十六號樓和醫技樓的安裝任務中。2月8日,陳秋又被抽調至負責六號樓負責機電工程設備安裝。
「由於工期太緊,我們的工程進度表是按小時來排的,誰也不敢大意。我每天都要工作20個小時左右,一日三餐全是在工地上解決,有時候實在困了,就裹緊衣服在工地上睡一會,醒了再接著幹。」陳秋坦言,「只想把我手頭負責的工作做好,絕不因自己的項目延誤而拖醫院建設的後腿。」
黨員突擊隊隊員——繆亞東
繆亞東,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空調02-1班校友,目前任中建八局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機電安裝事業部副經理。中建八局是一支鐵軍團隊,為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自接到建設任務後,他們第一時間組建了「雷神山醫院黨員突擊隊」,在武漢江夏區黃家湖畔上演「時間爭奪戰」。繆亞東就是這支突擊隊中的一員。
「我是黨員,黨旗必須飄揚在防疫一線,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2月3日繆亞東和其他2名隊員一起從南京駕車9小時來到雷神山工地。2月4日一早,所有隊員集結完畢。繆亞東所在突擊隊主要負責A1、A3棟病房樓的室內裝飾,藥庫室的室內裝飾及機電安裝施工內容。由於工期短、任務重,45名工人每天都要幹到凌晨2點,而早上6點又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由於他們各項工作推進速度快,質量好,又被增派了施工醫療人員通道的任務。「我們是鐵軍,每一個人都是鐵打的。」繆亞東拍著胸脯說。雖然在建設一線條件艱苦,但沒有人計較今天吃了幾頓飯,睡了幾個小時,毫無怨言,只為了生命的賽跑。
一家兩人在抗「疫」——王立國
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建材03-1班校友王立國,任中建八局第三有限公司招標採購部經理,平時工作地點是南京。當雷神山醫院建設的集結號吹響後,王立國第一時間向公司報名。
「我有一點小私心,因為我的妻子在武漢醫院工作,平時我們兩地分居,到了武漢,也算是回家了。」可是,到了建設工地,王立國負責材料找尋、供應以及調度安排工人,根本沒有時間給妻子打個電話。王立國的妻子任武漢市同濟醫院婦產科護士長,武漢市同濟醫院作為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點醫院,每天收治著大量的患者。王立國的妻子身懷有孕,仍然堅守崗位,對於王立國參與雷神山建設她表示支持,夫妻雙雙奮戰在一線,雖然同處一個城市,但如同異地。
「只能盡好自己的一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王立國說,「我們管理人員要比工人來的更早,走的更晚,2月3日以來,哪天能睡4個小時都是件奢侈的事情。」因為每天在現場奔波,加之住的太遠,每天王立國行走步數都會超過2.5萬步,一雙泥濘的膠鞋和猩紅的雙眼,成為了他每天的標配。
「我只想著早一分鐘把雷神山醫院建設好,把所有患者都集中收治,疫情能早日過去。」說到這兒,王立國這個剛硬的男子漢眼圈都紅了。
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孫進
陳秋、繆亞東、王立國是學校引以為豪的校友。母校也向他們致敬!有這樣一大批不怕苦不怕累的建設者在疫情一線,我們的戰「疫」一定能贏!
這三名「建築人」
只是6000多名參加雷神山醫院建設者的縮影,
他們紛紛表示不忘母校教育,
能夠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感到無上榮光。
為他們的努力付出
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徐報融媒在行動
動態新聞圖文直播間
讓你第一時間了解信息
「這是我見過最簡樸的升國旗儀式,但卻震撼人心。」
為他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