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幼兒園了,這本來是個很高興的事情,這說明孩子已經長大了,步入學校這個小社會,但是,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家長卻很擔心,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睡不好 、受欺負等等,畢竟進入陌生的環境,孩子需要時間才能融入集體。
而且對於孩子來說,從熟悉的家裡到陌生的幼兒園,內心難免會出現不安、焦躁的情況,特別是剛剛送孩子上學時,就像是上演一場「生離死別」的大戲。
難道就沒有讓孩子輕鬆實用幼兒園的辦法嗎?想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父母教會孩子這幾件事,能讓娃少受很多委屈。
1、教孩子自己吃飯
孩子到了幼兒園之後,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在學校進行的,而老師僅僅將飯放在孩子的面前,通常是不負責餵孩子吃的,所以,家長教會孩子獨立吃飯,到了幼兒園之後,才不用擔心孩子吃不飽。
我鄰居家平時就很慣著孩子,孩子不吃飯就一直追著喂,等到了幼兒園之後,孩子不會自己吃飯,而老師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照顧,導致孩子經常哭鬧。
所以,孩子在家中的時候就要學習吃飯了,千萬不能追著喂,他要不吃飯就不給零食,慢慢孩子就能養成好習慣了。
2、需要學會自己如廁
孩子上學就是一整天,難免要大小便,家長早早的教會孩子獨立如廁的能力,他們才不會出現尿褲子的情況,讓孩子一天都乾乾淨淨的,不會出現尷尬的情況。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家長,當孩子2歲左右時就要練習如廁的本事,等到3歲就遲了,平時我們可以給孩子看一些繪本或者家長一步步教孩子,不要急功近利,孩子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等到孩子學會了,上幼兒園後你才能少操心。
3、會清楚表達自己需求
會清楚表達自己需求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孩子在家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最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平時跟孩子跟你在一起的時間最長,他們的一舉一動家長都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是,孩子到了幼兒園之後,他們表達不清晰的話,老師是根本就不明白的,這樣會導致孩子很難受。
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心理難免會出現焦躁不安,缺乏安全的情況,而最親近的人都不在旁邊,導致孩子的要求不敢表達出來。
只有你教會了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跟老師說,可以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這樣老師才能更方便的去照顧孩子。
4、遵守公共秩序
孩子在幼兒園中不聽從老師管教,看到喜歡的東西就直接搶,這樣的孩子是不受待見的,這都是因為家長過度的寵溺孩子而導致的,這只會讓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在幼兒園就是霸王,很難融入集體的環境中,所以,建議家長要給孩子立下規矩,讓孩子知道規矩,只要是讓孩子養成這種習慣,在幼兒園的生活會很好。
5、控制自己的脾氣
由於孩子的年紀比較小,家中的大人們都是很呵護他們的,甚至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孩子想要什麼家長都會滿足,特別是家中的老人,對孩子的溺愛程度更嚴重,更會讓孩子受一點委屈,這樣的溺愛會讓孩子動不動亂發脾氣,甚至對家長大喊大叫。
這樣的孩子到了幼兒園之後,很容易與其他的小朋友產生衝突,因為他們平時在家中習慣了百依百順的生活,一時間很難會適應集體的生活,受到一點委屈就會嚎啕大哭。
「開學」是孩子和父母需要共同面臨的一道坎,既是孩子走向獨立的第一步,也是父母對孩子逐漸放手的第一步。如何讓這個過程發生的更順利一些呢?提前看一些相關的繪本絕對會有幫助。
《我愛幼兒園》是一套針對解決孩子多種入園問題而編撰的圖書,書籍裡面一共有36個有聲故事,書籍內容一共包括《我愛幼兒園》《我有好性格》《我能做的好》《養成好習慣》《我會好好表達》《老師我愛你》《這些事情我不做》《好孩子人人愛》 8冊。
書籍裡面內容都很貼近幼兒園的生活故事,以有趣的故事和可愛的卡通人物輕鬆的幫助孩子解決許多入園的問題,消除孩子對進入幼兒園學習的恐懼,引導孩子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情商,讓孩子愛上幼兒園。
0-6歲幼兒園寶寶培養好習慣 全套8冊 從此愛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