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動物命名的拳法,你覺得哪種最強?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幾千年下來享譽中外,不僅可以防身,更是成為了許多武術愛好者強身健體的首選,中華武術中有一類拳法是以動物命名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中國以動物命名的拳法!
蛇拳
動作開合得宜,剛柔相濟
蛇拳是傳統拳術的一種。屬於模擬蛇的各種動作形象結合技擊的象形拳類。主要流傳於浙江、福建、四川、廣東、臺灣、香港一帶。蛇拳的動作開合得宜,剛柔相濟,以柔為主,柔中有剛;上體要求鬆柔,下肢則要靈活,做到步活而樁實。有很高的實用價值,腳尖點,虎爪進,急來緩應巧柔還。發勁同時還發聲,以聲助勢。
虎拳
兇猛凌厲,以腰帶動,以氣催力,剛健有勁
虎拳是福建省的傳統拳術,屬南拳類,也是一種象形拳。在福州、閩侯、長樂、南平、三明、仙遊、莆田等地流傳較廣。清乾隆年間,永泰縣批口村李元珠所創。仿虎之形,取虎之技,融為拳意,創編了虎尊拳,從拳法的數量上看,以模仿虎所創立的拳法最多。
猴拳
人們效法猿猴創此拳法
猴拳是拳術中象形拳的一種。因模仿猴子的各種動作而得名。據記載,中國早在西漢時就有了猴舞和猴拳。猴拳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技術風格,但基本要領卻是共同的,近代猴拳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現,其動作內容既要模仿猴子機靈、敏捷的形象,又要符合武術的技擊特點,具有形、法統一的猴拳動作。
雞拳
拳決講「雞法勁柔化為本」,又講「雞使巧法柔克剛」
雞拳又稱雞法,傳統拳術中象形拳的一種。動作上象形取意,模仿雞搏鬥及生活中的各種動態靜態.快速多變。靈活敏捷。手法多用指、爪、頂、掌、拳。手法多用指、爪、頂、掌、拳。動作有金雞啄米、金雞洗臉、金雞踏鬥、小雞探寶、雄雞出巢、母雞護仔等;注重臂與掌的運用。
鴨拳
氣沉丹田,含於內勁,發於抖力,節奏分明,手眼向隨
鴨拳是歷史悠久的中國拳術之一,屬於象形拳的一種,是中國民間少人知道的象形拳種。鴨拳的傳流已有數百年歷史,據說,明朝時峨嵋山有位陸雅道人,在山裡鴨池中,仔細察看鴨群的種種形態動作,再與拳術的基本功法相結合而創編出該拳。鴨拳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鴨拳作為其中之一的精華流傳了下來。
鶴拳
鶴拳用氣,氣沉舟田,注氣不注力
鶴拳是南拳一種。原稱「白鶴拳」,清康熙(1662-1723)年間,福建(現霞浦縣)方七娘創,原籍浙江麗水人。南拳是明代以來流行於南方的一大類拳種的總稱。它以福建、廣東為中心,廣泛流傳於長江以南地區,故稱「南拳」。流傳至今已演變為宗鶴、鳴鶴、飛鶴、食鶴等四種不同的拳種。
鷹爪拳
姿勢雄健,手眼犀利,身步靈活,發力剛爆
鷹爪派是模仿鷹捕獵動物之勢演變改革而成的一種傳統拳術。屬於北少林拳中的一種,自早年陳子正先生在上海執教於精武會後,他的門徒學藝師成後,紛紛南下,因此鷹爪拳就傳到了南方。直到現在,後人不僅繼承了下來,而且有了新的發展。
螳螂拳
正迎側擊、虛實相互、長短兼備、剛柔相濟
螳螂拳是中國著名的中國傳統武術流派之一,象形拳的一種。它是山東四大名拳之一,螳螂拳的形成發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眾多武術流派之長而成,僅依拳譜所載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說,可以說螳螂拳是中國古代武術文化的載體,研究這種拳術對於了解明清之際的武術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地術拳
翻滾跌扑,靈巧多變,快速兇猛,機警靈敏
地術拳是中國南方稀有的傳統拳種之一,又稱「地術犬法」,簡稱狗拳,屬於武林奇技,歷史悠久。由於該拳源於寺庵、故歸屬宗派系,又因地域在閩中,於長江以南,又屬南拳體系中。再者地術拳系模仿狗的格鬥演變的拳法,故又有仿生象形拳的特點。地術拳的獨有特色地面技擊術、捆綁術,是地術拳的靈魂,它的唯一,造就它區別於其他拳術的唯一依據所在。
作者:Emotiona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