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改名得以逆襲的二本,曾用名像野雞大學,如今校名霸氣如211
,而作為一所老牌二本院校,在蘇北高校隊伍當中,這所大學還算不錯,但放眼在全省乃至全國來講的話,江蘇海洋大學的話實力就很一般了,如今該校還沒有獲得博士點,而在碩士辦學的過程當中,該校也不過是最近這些年才獲批的碩士點。
-
我國改名得以逆襲的二本曾用名像野雞大學,如今校名霸氣如211
但在去年的時候,該校終於獲得了改名,可以說這是淮工多年來夢想的實現,甚至很多畢業已經近10年的校友感慨萬千,自己當時就讀的時候學校就嚷嚷著要改名,但後來卻一直沒有成功,而如今已經改為了江蘇海洋大學也算是夢想的實現吧。
-
我國改名最成功的民辦三本,校名起得像211,每年學費最低1.3萬!
我國改名最成功的民辦三本,校名起得像211,每年學費最低1.3萬!若是單單從校名來看的話,吉林外國語大學絕對妥妥的公辦本科,但是這所大學卻是一所實打實的民辦老三本院校,甚至有人看到這所大學的新校名之後會誤以為是一所位於地方的211高校,學校始建於1995年,那會的名字叫做吉林省華僑外國語專修學院。12017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而到了2018年,學校更名為吉林外國語大學。
-
曾經改名「受挫」的985高校,名字像民辦大學,如今穩坐西南第一
儘管如今大學遍地,但是最頂尖的依舊是清華和北大兩所高校。當然了優質高校絕對不是只有這兩所,儘管現在已經全面取消了985、211工程,但是由於985、211本身就是實力的象徵,所以無論是高考報志願還是用人單位招聘都還是以985、211為準。我國目前共39所985高校,而這39所高校並不是每一所都發展順利。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所985高校,曾經在改名時就遭受了很大的挫折。
-
這4所高校很「憋屈」,都是行業頂尖211,改名後卻像民辦三本?
對於我國的眾多大學,很多人也是單純通過名字來評判高校的實力,比如華北理工大學、中國計量大學這種校名比較霸氣的高校,很多人都以為他們是頂尖高校,但是事實上僅僅是「二本」高校。而我國有4所高校很「憋屈」,明明都是行業頂尖211高校,校名聽起來卻像民辦三本,很多人也把它們當成了民辦三本,真是有些小尷尬。
-
國字頭211大學改名像「野雞大學」,那些改名失敗的知名大學
一、東華大學在「四華大學」中,改名最失敗的是位於東華大學,改名前可是正兒八經的國字頭高校,中國紡織大學,且學校位於魔都上海,實打實的211,結果改成東華大學,很多人一聽這校名,以為是一所「野雞大學」,改名相當失敗。
-
西安最不該「改名」的1所大學,明明是211,聽著卻像民辦三本
古語說,人如其名,我們第一次聽到一個人的名字時,本能反應就能想像這個人是什麼樣的,學校自然也不例外,一聽到某個大學的名字,我們自然會對它產生各類聯想。一般來說,改名後大學名氣都會有所上升,但有所大學改名真的是坑了自己,改完後不像重點大學,反而像一個民辦三本大學,那就是長安大學。
-
我國南方改名最成功的二本,新校名很像重點211
對於大學改名這個話題其實並不讓人陌生,其實每年都有大學改名的成功案例出現,甚至像今年在上半年的時候鬧得十分兇的莫過於位於安徽合肥的合肥學院的改名。而說到合肥學院這所本科高校,其實發展的算是很快的代表了,作為一所省屬本科院校,從專科正式變為本科院校也不過10年左右的時間,後來還申請到了碩士點,如今還朝著改為大學的目標邁進
-
中國最委屈的4所高校,都是行業頂尖211,改名後卻像「野雞大學」
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一所大學的校名是十分重要的,它關乎考生對於這所大學的第一印象。如果校名起得好,往往能吸引更多的考生報考。很多校名改得成功的大學,高考錄取分數直飈升。中國最委屈的4所高校,都是行業頂尖211,改名後卻像」野雞大學「江南大學江南大學,一所位於江蘇的211高校,輕工業實力突出,食品科學、工業設計學科全國頂尖,妥妥的食品和設計崗位牛校。長安大學,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名校,妥妥的公路交通行業牛校,江湖人稱「公路黃埔」,實力可見一斑。
-
吉林改名「最成功」的高校,校名改得像重點大學,名氣一路攀升
所以很多學校都開始想辦法,打算通過「改校名」這種方法來提升學校的知名度,找到了優質的生源。學院改名已經不是一個新鮮事兒了,不過在改名之前學院必要要符合標準,不管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資源都需要達到國家認可的要求,才可以改名。
-
福建改名最「成功」的大學,明明是民辦,聽著卻像211,學費很貴
福建省在我國也算是一個大省,該省的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在我國屬於中等,有很多知名的高校,耳熟能詳的就是廈門大學和福州大學。其實除了這兩所高校之外,福建省也有很多其他的高校,只不過知名度沒有那麼高,大家了解得比較少。
-
這5所被校名耽誤的大學,聽著像「野雞大學」,實則是一流大學
而大學的校名就相當於這所大學對外的招牌,一個響亮的名字,會吸引一大批考生慕名報考,一個三流校名會讓不了解這所學校的人,先入為主認為其是一所野雞大學。 要想知道大學校名有多重要,從「瀘州醫學院改名事件」就能略知一二。
-
河北改名最「成功」的1所大學,聽著像211,實際排名進不了前五
位於河北省的這大學就是如此,雖然說名字聽著像211,但在本省的排名卻進不了前五。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首先就會想到華南理工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這兩所大學都是國內知名的211高校,綜合實力是非常強勁的。雖然華北理工大學的校名和這兩所大學有著相似之處,但它並不是211大學,也不是雙一流大學,而是一所雙非普通本科院校。
-
浙江改名最成功的三本,曾經很像野雞大學,如今校名像重點大學?
說到一所大學的校名其實對大學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對於很多人來講,往往會通過校名來評判一所大學的質量如何,雖然這種做法並不一定正確,但因為如今存在於我國的高校數量實在是太多了,讓人看得也是眼花繚亂的感覺,對於重點大學和知名高校往往很好區分,但對於普通本專科就很難了(如今本專科數量加總有2000多所)。
-
我國南方改名最成功的二本,新校名很像重點211分數線逐年上漲
,作為一所省屬本科院校,從專科正式變為本科院校也不過10年左右的時間,後來還申請到了碩士點,如今還朝著改為大學的目標邁進,在安徽省內這所高校還升格為了一本,不過在省外招生當中,合肥學院依然還是妥妥的二本,一所專科變為本科不過10年左右的高校,如此的發展步伐,不禁讓很多人聯想到了合肥省會的吸血功能。
-
我國改名最失敗的兩所大學,聽起來像民辦三本,知名度大幅下降
大學的校名對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很大的影響,有些學校實力不咋樣,但是仗著有個好校名,很多人下意識會覺得這是一所牛校,而有的學校實力很強大,但是校名卻很非主流,這樣的學校就很容易被人忽視。高校改名都想改成霸氣一點的名字,但是有些高校卻反其道而行之。我國改名最失敗的兩所大學,聽起來像民辦三本,知名度大大降低,如今也改不回去了。
-
上海這所211大學「改名很失敗」,知名度下降,還被誤解成民辦
但是,每年也都有很多的大學院校會申請改名,不過,有一些院校改名很成功,提高了知名度,但是也有一些院校改名比較失敗,不僅校名中沒有了學校的特色,知名度還大打折扣,還被很多學生誤認為是「民辦」大學。上海這所211大學「改名很失敗」,不僅知名度下降,還被誤解成民辦東華大學上海這所211工程類的大學,不僅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一線城市上海,並且實力也非常強,每年畢業生的就業率很高,每年都有很多學生報考這所院校。
-
江蘇今年「學院」改名為「大學」的2本,雖然聽著像211卻被質疑?
比如位於鎮江的江蘇大學和位於揚州的揚州大學一直以來被視為我國雙非當中可以比肩211的高校,甚至揚州大學從2000年以後就已經參照了211的高校模式進行建設,雖然在17年的時候沒有成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但是它們被視為下輪雙一流的熱點高校。
-
我國改名最為失敗的5所大學,改完就後悔!
非但知名度沒有提高,反而名氣不斷下跌,明明實力不錯,卻給人一種野雞大學的錯覺。今天就跟大家說說改名失敗的大學。東華大學跟別人提起東華大學,大家很可能以為這是跟南華、西華、北華等大學一樣是一所普通高校。誰會想到它其實是一所211工程高校,更不會想到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1912年。當時,實業家張謇與其兄張詧藉資生鐵廠和大生紡廠的房舍,效仿美國費城紡織專門學校,倡辦南通紡織染傳習所,成為"中國紡織工程師的搖籃"。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學校遷往上海,與交通大學紡織系等六所院校系組建成華東紡織工學院,1985年,學校改名為中國紡織大學。1999年,校名變更為東華大學。
-
吉林很「唬人」的1所大學,校名看著像211,實際是所民辦普本
為此學校便想著改名,希望能夠通過更改校名來提高知名度,從而找到更為優質的生源。吉林省是東三省之一,省內的高校教育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不少大學都備受歡迎。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位於吉林的一所大學,這所大學名字改得很成功,但也很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