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學法,從民法典角度看「收養」

2020-09-05 青雲譜檢察院

以家人之名中,小哥子秋在生母賀梅將其留在家中之後,被李海潮撫養成人,那麼從《民法典》的角度來看,李海潮對子秋的收養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呢?


首先,賀梅對子秋的送養。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七條的規定:「生父母送養子女,應當雙方共同送養。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單方送養。」賀梅已經離婚,而當時生父不知所蹤,賀梅可以對子秋進行送養。

其次,子秋符合送養條件麼?《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三條規定:「未成年人中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可以被收養。」劇情中,賀梅貌似有難以言說的困難,我們暫且認為子秋符合被收養的條件。


最後,李海潮符合收養人的條件麼?《民法典》規定收養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一、無子女或只有一名子女;二、有撫養、教育和保護被收養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四、無不利於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記錄;五、年滿三十周歲。」貌似,李海潮都符合上述規定。

賀梅回來之後與子秋見面,子秋說小時候你不養我,以後我也不養你,符合法律規定麼?《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收養關係成立之日起,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適用民法典關於父母子女關係的規定,養子女與生父母的權利義務關係,因收養關係的成立而消除。」從法律規定角度來說,李海潮收養子秋成立,那麼賀梅無撫養子秋的義務,子秋無贍養賀梅的義務。

相關焦點

  • 收養子女,民法典有這些相關規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圖集 劉律師:民法典規定了收養制度的基本原則,請問這個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民法典對收養子女的規定較之收養法有哪些變化?「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為基本原則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四條規定:「收養應當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保障被收養人和收養人的合法權益。禁止借收養名義買賣未成年人。」這就是民法典關於收養制度基本原則的規定。
  • 學民法典丨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學民法典丨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 民法典來了|條件放寬、範圍擴大,收養規定的那些新變化!
    民法典來了|高空拋物、好意同乘、自甘風險……看侵權責任編如何回應民生熱點民法典來了|「緊急自衛權」,行使需有道民法典來了|肖像權保護,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臉面」民法典來了丨設立居住權,讓大家真正做到「都挺好」
  • 【解讀民法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
  • 【民法典學習】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四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民法典實施後,被收養人還有「不滿十四周歲」的年齡限制嗎?
  • 收養子女,民法典有這些相關規定(律師信箱)
    民法典對收養子女的規定較之收養法有哪些變化?  河北讀者 王萌  王萌讀者:  你好,以下是對你提出的關於民法典收養制度的相關解答。  中國首部民法典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納入到婚姻家庭編中,不僅在具體規定上對收養法進行了一定的修訂與完善,並且在一般規定部分明確了收養制度的基本原則。
  • 民法典解讀:收養子女相關規定較之收養法有哪些變化
    劉律師:民法典規定了收養制度的基本原則,請問這個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民法典對收養子女的規定較之收養法有哪些變化?河北讀者王萌王萌讀者:你好,以下是對你提出的關於民法典收養制度的相關解答。禁止借收養名義買賣未成年人。」這就是民法典關於收養制度基本原則的規定。它明確了收養應「最有利於被收養人」而不是收養人,要求政府、社會組織等在解決收養關係問題時應該從被收養人的利益出發進行考量,為司法實踐中解決收養關係糾紛提供了統一的價值引導,為保護被收養人身心健康提供法律保障。同時,這一法條還從法律層面禁止了實踐中存在的借用收養形式進行買賣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
  • 民法典即將實施 民政部出臺《收養評估辦法(試行)》
    民政部兒童福利司負責同志就《收養評估辦法(試行)》有關問題答記者問,小編帶您一起看↓↓↓1 請介紹一下印發《收養評估辦法(試行)》的政策背景是什麼?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兒童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關乎民族的延續、事業的傳承,必須高度關心重視,全社會都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關心關愛,讓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 【民法典】以家人之名,是否就是真的家人?——民法典時代收養制度新變化
    ——民法典時代收養制度新變化熱播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關於「收養」相關話題引起了社會熱議。本文將對比「收養」入典前後的實質變化並對收養條件及程序進行梳理。關於收養程序,《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五條規定「登記-公告-協議籤訂-公證-收養評估」。收養登記是收養關係成立的法定要件。對於收養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收養前需要履行公告程序。收養是否必須籤訂協議和公證呢?答案是否定的。是否籤訂協議和公證並不影響收養關係的成立。
  • 父母健在,孩子能被他人收養嗎?|民法典解讀婚姻家庭編
    長江網12月13日訊(記者耿珊珊 實習生胡慧旻)父母健在,且能被找到,未成年人能被他人收養嗎?民法典給出明確答案: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 王某、周某夫妻育有一子,現年15周歲。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單身人士收養異性子女有哪些規定?
    長江日報-長江網6月11日訊(記者陳勇)單身人士收養異性子女有哪些規定?民法典對現行的收養規定作了適當調整和強調,總的原則是擴大了被救濟者的範圍和保護未成年收養人的力度不減。湖北協立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好介紹,我國現行有關收養的法律規定嚴格,單身人士收養異性子女,僅在年齡上就有三個硬性標準,單身人士收養異性子女必須相差年齡40歲以上;被養人的年齡應在14周歲以內,十周歲以上的孩子還要徵得其同意。艾先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35歲時,單身的他萌生了收養一個孩子的想法。
  • 每日一「典」丨收養需要徵得被收養人同意嗎?
    每日一「典」丨收養需要徵得被收養人同意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一百零四條。
  • 追劇普法 | 從《裝臺》《三十而已》看民法典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這部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民法典中,哪些法律點值得關注?今天,我們通過熱播劇《裝臺》《平凡的榮耀》《三十而已》中的劇情,一起來看看。
  • 民法典對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完善,請看這4點!
    為與當前的生育政策相適應,民法典將「無子女」的收養條件放寬為「無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將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放寬為有子女的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無子女的收養人可以收養兩名子女。因此,民法典將其修正為「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四是放寬了家務貢獻補償原則的適用條件。家務貢獻補償原則指婚姻關係中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負擔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婚姻法將這一原則限制為「夫妻約定財產制」情形,民法典取消了這一限制,使得離婚財產分割更加公平合理。
  • 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
  • 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四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民法典實施後,被收養人還有「不滿十四周歲」的年齡限制嗎?
  • 【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 關注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四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民法典實施後,被收養人還有「不滿十四周歲」的年齡限制嗎?
  • 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每日一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
  • 【普法課堂】民法典,這樣講給孩子聽!
    ——結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民法典對監護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體現了我國在處理公共危機事件時對弱勢群體的關懷,明確了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的職責,也是「最有利於未成年人」這一理念的彰顯。——這一修改主要從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尊重孩子的選擇權,我國民事行為能力的界線是8周歲,8周歲以上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和認知能力,撫養權的確定與其權益密切相關,應當尊重他們的真實意願,更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 【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