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訂婚的時候男方家需要準備三件金飾來表達對女方的重視,所以如此重要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認真挑選。實在不會也別著急,下面分別以黃金首飾、黃金鑲嵌首飾、K金首飾為例來告訴大家應該如何選擇!
黃金首飾
(1)辨別色澤法
黃金首飾純度越高,色澤也就越深。因為裡面雜質種類和成分不同,所以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含金七成其首飾呈黃中帶青,含金八成呈黃色,含金九成呈黃中透紫,含金十成呈赤色。
(2)掂輕重法
黃金的比重為19.3g/cm3,成色與比重關係較大,比重接近19.3時,含純金越高。比重18.5時,含金95%,17.8時含金90%,以此類推。
體積同樣大小的黃金與其它金屬比較,白銀佔黃金重量的45%,銅佔46%,錫佔38%,鉛佔59%。由此可見黃金體積雖小但質量較重,將它放於掌心顛試的時候有明顯的沉墜感。
(3)化學試劑法
用45%的硝酸分別點試金銀銅發現:黃金無變化,銀變黑色,銅冒綠色泡沫。這是因為金的化學性質穩定,在任何狀態下都不會被氧化,在水、空氣、硫化氫或鹽、鹼環境中也非常穩定。
(4)置地聽音韻法
足金和純金首飾的純度非常高,落地後的聲音低悶又沉穩,類型「吧嗒」這種聲音;而成色差、純度低甚至假黃金落地或者互相磕碰時,並且還會發出「噹噹」的金屬聲音。
黃色系列的K金首飾又簡稱黃K金,是黃金和銀、銅的合金,按金的含量可以製成不同K數的K金系列首飾,主要有22K、18K、14K、10K和8K。並且黃色K金系列首飾顏色的深淺,與K金中金的含量和銀、銅的比例有關。
純度和足金相比低一些,很適合預算不太夠的朋友,而且K金比起純黃金不易磨損,佩戴時間更長。而且18K黃金的顏色比14K、10K的黃金首飾顏色黃,而同樣K數的黃金首飾,如果銀比銅多黃色就淺,如果銅比銀多黃色就深。
購買K金首飾的時候主要是看含金量的,比如亞洲人最喜歡的18K金,黃金含量要達到75%才算合格,行業一般做到75.5%,以保證監測和鑑定通過,所以在挑選的時候要仔細看廠家印記。如果大家想計算黃金製品含金量的話,不妨利用公式算出來:黃金製品的含金量=X÷24×g,g表示黃金製品的重量。如4克18K的含金量=18÷24×4克=3克(g) ,由此看來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鑲嵌現在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工藝技術了,黃金鑲嵌首飾都有如下幾個流程:熔金、倒模、執模、炸金、鑲石、執邊、打磨,在這一道道流程中,完美打造出黃金鑲嵌寶石的首飾,大家佩戴起來也比較有看頭。
而且黃金鑲嵌首飾的方法也非常考究:
市面上最常見到的就是爪鑲,爪鑲可分為二爪、三爪、四爪和六爪等。它是最為快速和實用的鑲法,能夠最大程度地突出寶石的光學效果,並且對寶石的遮蓋最少,款式的變化和適用性也最為廣泛。
它還有另一個名稱叫包邊鑲,是用黃金把寶石四周圍住的一種鑲嵌方法。這種方法是鑲嵌工藝中最為穩固的方法之一,也是較為常用的鑲嵌方法。一般對於月光石、翡翠等常常採用這種的方法,因為這類寶石較大,用爪鑲不夠牢固。
無邊鑲工藝難度比較高,它是利用寶石與寶石之間和寶石與金屬之間的擠壓,來彼此固定的鑲嵌方法。無邊鑲並不是完全沒有邊,只是寶石之間沒有鑲邊,但首飾託架上有外圍邊。
雖然鑲嵌的物品不盡相同,但原則都是一樣的。下面以寶石為例,首先需要檢查鑲嵌在黃金飾品上的寶石是否鬆動,其次要觀察一下內嵌寶石的品質,優質的寶石應該是質地細膩,結構縝密,溫潤有澤,沒有綹裂和瑕疵等。
光用肉眼觀看感覺不保險的話,不妨藉助一些相關的檢測工具,比如放大鏡、鑽石筆等。
最後建議大家向商家索要當地檢測機構的鑑定證書,這樣後續出現問題也便於解決。不過鑑定證書也有偽造的,所以要看清證書上是否具有「CMA」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