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今年3歲,今年下半年就要入園了,他媽媽有點著急,不知道入園該做些什麼準備,而且孩子一直都是自己帶著,她也開始有點擔心,孩子入園後,能不能適應園內生活,會不會受到委屈等等。
回想起自己孩子入園前一天,我對他說,「寶寶明天就要入園了,你想去嗎?裡面會有很多小朋友,還有不少玩具哦。」
孩子臉上掛著笑容,答應得很爽快,我知道他不過是對玩具充滿了期待。
第二天一早,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開始他還覺得挺新奇,可過了一會,我準備走了,他馬上跑出來,攔住我,不讓我走,哭得特別傷心,當時為了安慰他,可沒少花時間。
最近網上有段視頻火了。
兄妹倆同上一個幼兒園,妹妹上小班,哥哥上中班,妹妹可能是剛入學,對這裡的環境不太適應;也可能是受了一些委屈,妹妹開始哭起了鼻子,她跑到中班哥哥那求「安慰」。這妹妹受了委屈,哥哥安慰一下,也是天經地義。
哥哥倒是很心疼妹妹,看到妹妹來找他,緊緊地抱住了妹妹,還幫妹妹擦起了眼淚,而且還很溫柔地安慰她,實在是太暖心了,和我當時安慰自己孩子類似,這妹妹應該是妥妥的幸福啊。
其實,對於剛入園的孩子,很多家長是捨不得送孩子去幼兒園的,畢竟孩子從小到大,都跟在自己身邊,家裡的環境已經習慣了,換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就不適應了,可有時也是沒辦法,家長要上班賺錢,孩子只能去幼兒園了。
很多家長和我一樣,送孩子到幼兒園後,還站在幼兒園門外,許久往裡張望,默默地流著眼淚。
孩子不肯入園或出現不適應,主要有如下2點原因:
1) 產生了分離焦慮
父母的離別,給孩子帶來了情緒和生理上的問題,讓他覺得自己好像被拋棄了,引發焦慮。當然,適當的分離焦慮是正常的,但如果父母能正確幫孩子疏導情緒,那麼,孩子入園一段時間後,會慢慢地適應集體生活,情緒也會趨於穩定。
2) 打亂了孩子的生活秩序
2-3歲,孩子開始進入一個敏感期,他們在生活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習慣和秩序,而去幼兒園後,便打亂了他熟悉的環境,新的環境可能和原來的差別較大,這會讓孩子有點不安,因此,哭鬧不願意去幼兒園也就不難理解了。
既然這樣,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在孩子入園前,一定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在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時,能給他正確的情緒疏導。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 事先帶孩子去幼兒園了解下
可以帶孩子提前去要去的幼兒園參觀一下,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一定的好感,緩解孩子對陌生環境的焦慮;
2) 必要的自理能力
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至少要學會自己吃飯、喝水,如廁,畢竟一個班幾十名孩子,老師不可能個個照顧到位,孩子只有快速融入集體生活,才不會有挫敗感。
3) 必要的情緒疏導
父母送孩子去幼兒園,要告別時,應該短而親切,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如果父母猶豫時間過長,則很難脫離。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把孩子交給老師後,微笑地摟一下他,然後與之告別,但不要偷偷地溜走,不然孩子會對你產生不信任的感覺。
當然孩子會哭,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恢復平靜,如果孩子還是難以平靜,可以在徵得老師同意後早點來接孩子。
入園前一個月的安全感是很重要的,家長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路上,告訴他去哪,什麼時候來接他等等,讓孩子能安心,減少分離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