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外國樂團版」《我的祖國》改編自中國人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這兩三個月總有朋友轉發給我一個音樂會視頻,並且配有文字,文字中講述了今年在國家大劇院的一場音樂會上,外國某樂團返場時演奏了中國作品《我的祖國》。這段文字驚嘆於外國樂團把一首中國作品演繹得如此之精彩,各種樂器聲部輪番變奏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一個返場被演繹多個版本

該文作者感受到了從未見過的奇妙與美妙,對這支外國樂團對中國作品的改編水平之高讚美不已。從文字篇幅和表述上看,這就是一篇發在朋友圈上的即興感慨,不過很快內容就被某自媒體加工,內容刻意迴避了視頻發布來源,將樂團和指揮都做了篡改,說這支樂團是由「原聯合國軍後代組成的反法西斯交響樂團」,指揮更加匪夷所思——艾森豪的孫子。

對此記者總是第一時間進行澄清:這是今年夏天國家大劇院「漫步經典」消夏系列音樂會的一場,是英國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兩場音樂會的第一場,指揮叫彼得年科或者譯成佩特連科,是位英俊帥氣、溫文爾雅的俄羅斯指揮家,與艾森豪家族沒半毛錢關係。前幾天,我又看到基於「第二版」文字演繹的第三個版本,更邪乎,「10月8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帶著反戰交響樂團來京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只要關注那次蓬佩奧訪華新聞就知道,又是瞎扯,因為蓬佩奧只在北京停留了3個小時。

外來的和尚通常「好念經」

對於外國樂團把中國作品做返場曲的精彩演奏,中國觀眾的第一個反應常常是欣喜異常並立刻友善地報以熱烈的掌聲,進而對樂團的演奏眼前一亮,於是認真細心地去欣賞,發現外國樂團演繹的與自己熟悉的風格或者細節上有很多「區別」或者「不同」,然後再內心放大這些差異,並為他們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外國樂團的水平比我們的高!

的確,就交響樂團這個層面而言,歐美高水平的樂團比比皆是,在往往出效果的管樂聲部樂手的演奏能力上尤其突出,所以,猛然間你會發現你熟悉的音樂變得更精彩好聽了。2000年,聖彼得堡愛樂在北京演出的《北京喜訊到邊寨》中,那兩隻長號就讓全場觀眾都「癲」瘋了。為此,很多人會把這歸功於改編者,認為外國樂團的改編令中國作品耳目一新。但熟悉交響樂團工作的人不會這樣看,記者曾跟隨多支國內樂團赴歐美巡演,深知在漫長、勞累加時差的旅途和演出中,刻意加一首當地觀眾家喻戶曉的返場曲需要花費多少額外的精力。就這些商演而來的歐洲樂團來講,他們是絕對不會花費精力在前期家裡專門去改編一首返場用的中國小品的,這其中還牽扯到額外為改編者付的費用以及智慧財產權授權問題。

《我的祖國》總譜出自北交

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演奏的《我的祖國》的譜子是哪裡來的呢?事有湊巧,不久前記者與北京交響樂團的一位朋友閒聊,得知譜子正是跟北京交響樂團借的,還是經朋友之手借出、還回的。這位朋友肯定地說,從沒有一支外國樂團會提前改編好中國作品再帶到中國巡演作返場曲的先例。一般來講,樂團巡演到當地音樂廳,下午走臺、晚上演出,首先是要把音樂會正選曲目過一遍,調整聲音以儘可能適應音樂廳的音效特點。返場曲,一般是樂團自己最熟悉也最能夠出效果的作品,不用排練也能出彩。

即便是在中國特意準備一首中國作品,也都會是在排練剩下的最後幾分鐘裡,視譜走一兩遍,如果樂團裡有中國樂手,他們都會主動為樂隊提示風格和技術細節的小竅門,「照本宣科」而已。但現場演奏時的技術能力和精氣神兒,各團的確有區別。

至於北京交響樂團提供的這版《我的祖國》的改編者是誰?其實是著名作曲家葉聰。朋友回憶說,這是當年葉聰在北交駐團工作時改編的諸多返場曲中的一首,而且葉聰手裡都沒有總譜,每當有人向他借,他都會說:譜子在北交,去找他們借吧!改編《我的祖國》更像是葉聰早年為樂團工作的牛刀小試,按照歐洲人尤其是英國人最喜歡的方式和套路,把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改編成管弦樂曲。還記得前年年愈九旬的英國指揮大師馬裡納率領他一手創建的田野間的聖馬丁樂團,在國家大劇院演奏管弦樂版英國民謠《丹尼男孩》的情景,各個聲部的輪番變奏,竟然能夠把老馬一生的浪漫、抱負、豪情與遺憾,五味雜陳酣暢淋漓地展現,令在場觀眾感慨無限。

「走出去」的最高境界是對方的「請進來」

看外國樂團在返場時演奏中國作品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回到自己家,人家會不會主動向自己的觀眾推介中國作品才更說明問題。去年下半年,國家大劇院水下走廊的海報最顯眼的是英國皇家愛樂樂團把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作為中國巡演的「主打歌」,這在商演時代的中國舞臺上還是第一次。

帶著疑問,記者向擔任小提琴獨奏的美籍華裔小提琴家侯以嘉做了深入了解,原來,英國皇家愛樂樂團並不是為了中國巡演特意討好中國觀眾。樂團早在兩年前就開始為《梁祝》納入倫敦音樂季正選曲目和錄製唱片進行運籌,最終作為2016-17音樂季中最重要的團慶70周年系列慶典音樂會的重要一場,於2016年下半年向英國觀眾端出。這場音樂會通過歐洲最著名的網絡音樂電視臺美第奇向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直播,並且錄製發行了《梁祝》的唱片。美第奇電視臺首次使用最新全方位無死角拍攝技術,全球直播侯以嘉為四位學習小提琴的英國學生做《梁祝》的大師課。

在這之後,他們才帶著《梁祝》做中國巡演的「主打歌」。而這個「英皇」版《梁祝》其實在詮釋上有很多指揮根據自己理解演繹的細節,可圈可點,是一個經過外國指揮大師用時間和精力,精細研讀、挖掘展示出來的「二度創作」版本。

北京晨報首席記者 李澄

■那些有趣的返場曲

《上甘嶺》

「豺狼後代」早來唱過

說到「豺狼的後代」來唱《上甘嶺》來唱《我的祖國》,還真有其事。記得十多年前,《我的祖國》的作者劉熾的女兒,作為旅美華人女高音歌唱家,協同一支全部由美國白人組成的合唱團,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用中文演唱了《我的祖國》,劉女士擔任領唱。當年採訪時,我問劉女士這些美國人是否了解《我的祖國》這首歌的全部背景,劉女士說完全了解,而且他們對歌詞每一句的意義都了解得特別清楚。他們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這首歌,熱愛中國,而且他們認為歌詞裡不是也有「朋友來了有好酒」嘛!我們是朋友,我們來了!是為和平而來,為和平而唱。那場音樂會,來自美國的合唱團用他們西方的和聲審美演唱「一條大河」,那也是一種從未聽到過的美和豪情,那種發自內心的歌唱能夠直入每個聽者的內心,是真正的心與心的交流,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

《茉莉花》

北京聽到最多的返場曲

這些年,在國家大劇院聽到外國樂團在返場時演奏中國作品已經成為常態,大約在五六年前,記者就發現來大劇院演出的外國樂團喜歡返場《茉莉花》,私下裡,記者也從一些熟悉的外籍演出經紀人那裡聽說:很多外國樂團來到中國立刻就索要《茉莉花》的譜子,即便是到今天,《茉莉花》依然是我們在北京聽到的被演奏最多的返場曲。這些年陸續還聽到過《北京喜訊到邊寨》《良宵》《瀏陽河》《我愛你,中國》《我的祖國》等其他在中國膾炙人口的返場曲,更多的外國樂團已經把中國作品作返場曲當做「標配」的「餐後甜點」以示友好。但無一例外,這些返場曲全部是由中國不一定知名的作曲家們改編。

相關焦點

  • 長影樂團奏響春季戶外交響音樂會
    擔綱演出的長影樂團一連演奏了《春回大地》《我們定義中國》《我的太陽》等10首新老曲目,悠揚的旋律吸引了眾多趁著假期出遊踏青的市民觀眾。此次演出還開通了網絡直播,讓全國網友都能參與到這場音樂盛宴中。此次戶外交響音樂會是由中共長春市委宣傳部統籌、長春市文廣旅局主辦的「五月的鮮花」——長春市春季系列文旅活動的首場演出。
  • 用「純淨人聲」獻歌祖國 阿卡貝拉版《我和我的祖國》勾起別樣情懷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昨晚,這首時下傳遍大街小巷的《我和我的祖國》以純人聲合唱的形式在徐匯影劇場響起,勾起大家別樣的愛國情懷。現場觀眾和著音樂,舉起五星紅旗輕輕搖晃,將劇場化作一片紅色的海洋。
  • 我的祖國、牧羊曲、哈利波特、星球大戰、007、亂世佳人、碟中諜...
    近20首曲目,我的祖國、鐵達尼號、天空之城、碟中諜、哈利波特等經典曲目。1963年他來到好萊塢後,當時還是剛剛涉入電影配樂領域的他,非常有創造力地將NBC熱播電視劇《秘密特工》的主旋律改編成了充滿異國情調的爵士樂,一舉拿下了艾美獎,揚名好萊塢。《碟中諜》配樂部分由音樂大師丹尼·埃爾夫曼操刀,同時請來了愛爾蘭U2樂隊的吉它手亞當·克雷頓與鼓手拉裡·穆林將電視劇版主題曲進行了重新編配。
  • 中國愛樂樂團2021新年音樂會節目單出爐
    演出曲目圍繞著「紅色經典」的主線,從《唱支山歌給黨聽》到《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從《我的祖國》到《我愛你中國》,每首樂曲都用各不相同的形式表達著音樂家們的情懷;《黃河鋼琴協奏曲》、《苗嶺的早晨》、《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等器樂作品雖然沒有歌詞,但也以旋律抒發著對土地的情感。
  • 李彪打擊樂團音樂會將上演 改編披頭四經典曲(圖)
    李彪打擊樂團音樂會將上演 改編披頭四經典曲(圖) 作為「中國打擊樂第一人」的李飈將於8月24日帶領李飈打擊樂團再度登陸國家大劇院,奏響動感十足、色彩斑斕的打擊樂節奏之旅。  李飈打擊樂團2005年由」打擊樂魔術師」李飈組建,樂團成員均為極有天賦的職業打擊樂演奏家。李飈本人更是憑藉獨特的悟性和演奏風格被國際輿論認為是當代最優秀的打擊樂獨奏家之一。李飈打擊樂團的演出足跡遍及世界眾多著名藝術節,樂團的演奏風格也跨越古典與爵士、現代與流行。
  • 民樂版《超級瑪麗》《歌劇魅影》?北京民族樂團音樂會玩出新花樣
    先是一首民樂版的《超級瑪麗》,接著是那首經典的《加州旅館》,但歌唱的人聲變成了二胡,中阮代替了伴奏裡存在感鮮明的吉他,阮琴重奏的音樂劇《歌劇魅影》片段也獨有風味……昨晚,北京民族樂團的音樂會玩出了不少新花樣,十二首曲目中既有一半「顛覆」新鮮的改編之作,也保留了《歡沁》《夏日皇宮》等經典的中國作品,北京演藝集團首個「線上演出季」也在音樂會中拉開序幕
  • 廈門愛樂樂團舉行線上音樂會 慶祝中菲建交四十五周年
    廈門市委宣傳部文藝處供圖 人民網廈門6月10日電(陳博)6月9日是中菲友誼日,當晚,為慶祝中菲建交四十五周年,廈門愛樂樂團舉行了一場音樂會,樂團演繹了中菲兩國經典曲目,用音樂架起中菲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橋梁。 本場音樂會由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菲律賓外交部主辦。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歷史背景 7個故事根據什麼歷史事件改編的
    國慶檔即將來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受到了廣泛關注。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帶大家了解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的故事背景,降低大家在觀看影片的門檻。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和我的去過7個小故事都是根據什麼歷史事件改編的吧。
  • 上海民族樂團:平均每年首演原創新作30餘部
    近日在上海民族樂團排練廳,「紀念二胡皇后閔慧芬專場音樂會」的排練已到緊鑼密鼓的衝刺階段。演出節目單上既有經久不衰的《二泉映月》和《江河水》,也有近些年樂團委約編創的《長城》和《太陽祭》等曲目。這場音樂會可以說是樂團家底的一次整體亮相。
  • 浙江海洋大學:愛樂樂團進校園 師生共享動人音符
    高雅藝術進校園之杭州愛樂樂團專場音樂會在此拉開帷幕,數百名師生在此齊聚一堂,共享受一場精妙絕倫的音樂盛宴。本次音樂會杭州愛樂樂團為師生們帶來了弦樂二重奏、弦樂四重奏、銅管五重奏表演。開場,由中提琴和小提琴組合的弦樂二重奏把現場的氛圍推向一個優雅的高度。在舒伯特、蕭士塔高維奇等名家作品的弦樂改編曲中,師生逐漸沉浸、徜徉在美妙的音樂世界裡。
  • 專訪《明日之子樂團季》:為什麼我們需要推出一支年輕樂團?
    中期結業典禮的那天,王澤人告訴王舜禾,「別的我不說,但是我可以答應你一件事情,6年我可以陪你做三張專輯,每張專輯10首歌。」楊千野原本來到節目的預想也因為遇到發條月亮而發生了改變,《明日之子樂團季》對楊千野來說是個分水嶺。參加了節目之後,楊千野看待事情的視角變得更加寬廣了,「你去過地上,活在地下,你就知道怎樣做可以更好。」
  • BMF少兒節日樂團,Happy 牛 year!
    管弦樂狂想曲《我們唱過的歌》是作曲家鄒野將《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春天的故事》等歌曲中膾炙人口的旋律集合成的作品,孩子們用自己獨特的聲音向祖國致敬、向時代致敬,溫暖的旋律叫人心生感動。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BMF少兒節日樂團此番拿出了兩部作品向樂聖表達敬意。
  • 明日之子樂團巡演進行時,氣運聯盟銀河系水果星球躁動冬日
    日前,明日之子樂團「終極一班」全國巡演正在火熱進行中,12月4日-5日,氣運聯盟、銀河系和水果星球樂團正式登陸上海和長沙,眾樂團在兩城的livehouse中與粉絲度過了一個別樣的周末時光,氣運聯盟、銀河系和水果星球樂團分別為此次巡演準備了多首經典曲目,用表演躁動舞臺,用音樂溫暖冬日
  • 中國律師版《我和我的祖國》音樂片重磅首發!
    近期,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廣泛組織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今年也是我國律師制度恢復40周年。
  • 鄧曉梅國際樂團上海交通大學交流音樂會舉行
    享譽德國的鄧曉梅國際樂團攜手上海交通大學思源教師合唱團、「孔子新漢學計劃-青年領袖中國藝術研修項目」的青年藝術家、上海交大阿卡貝拉清唱社的中外學生和熱愛中國古詩的交大學生們,為觀眾帶來了一場「中西音樂對話」的視聽盛宴。
  • 首次推出民族輕音樂會 中央民族樂團為民眾而歌
    這是5月14日下午,中央民族樂團民族輕音樂會新聞發布會前,民族樂團輕樂團的諸位演奏家排練名曲新編《夢回胡楊林》現場帶給記者的直觀感受。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黨委書記劉中軍、副團長王建國、中央民族樂團首席琵琶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全國政協委員吳玉霞等人出席發布會。團長席強、黨委書記劉中軍、副團長王建國分別就本次輕音樂會的相關情況進行介紹,並接受記者提問。
  • 大理白語版《我和我的祖國》,轟動全國!
    白語版《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並由「白人兄弟」深情演唱,以表達廣大白族同胞對祖國的真摯熱愛之情。「白人兄弟」李四旺 李佐斌 董祿龍 (自左至右)《我和我的祖國》《Ngot gol ngel Zutguf》原 詞 曲:張 藜 秦詠誠
  • 水果星球《我要上春晚》合作王源 民樂搖滾版《雙截棍》嗨翻舞臺
    12月6日,水果星球樂團現身最新一期《我要上春晚》節目現場,憑藉超強的音樂實力,水果星球此次為大家帶來了全新改編版《雙截棍》,當嗩吶邂逅貝斯吉他,當架子鼓遇到冬不拉,水果星球將傳統民樂完美融入流行金曲中,成為當晚節目的最大亮點。
  • 上海民族樂團:創作者不能僅「複製粘貼」民樂素材
    上海民族樂團用經典,結合新的表現手法賦予「老字號」新光彩,馬頭琴、合唱與樂隊《牧歌》,二胡與樂隊《我的祖國》,打擊樂《阿里郎》等經典改編民樂應運而生,被評論為既有傳承,也有新創東方音樂語彙。  民樂突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06年上海民族樂團首開演出季時,局面不甚樂觀。
  • 秦皇島市「迎中秋頌祖國」民族音樂會即將隆重啟幕!
    中秋佳節即將來到,國慶節也已臨近,由秦皇島市旅遊和文化廣電局主辦,秦皇島民族樂團演出的2019秦皇島市"迎中秋頌祖國"民族音樂會,即將於2019年9月11日晚19:30在秦皇島市文化廣場劇場舉行啦。秦皇島市"迎中秋頌祖國"民族音樂會演 出:秦皇島民族樂團主 辦:秦皇島市旅遊和文化廣電局承 辦:秦皇島市群藝館、秦皇島天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贊 助:秦皇島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