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詞形容IBM:歷史、創新、轉型、行業

2020-12-14 電子發燒友

四個詞形容IBM:歷史、創新、轉型、行業

李倩 發表於 2018-04-18 10:21:12

在歷經百年的風雨歷程中,IBM的轉型已經遠不止一次兩次。

60年代初,IBM就大手筆地投入了50億美元(相當於今天近400億美元)研發了大型主機System/360,使得單一作業系統適用於整系列的計算機,自此計算機得以商用和普及。自那之後,IBM又在80年代初定義了當時個人電腦的標準,在90年代借IT服務和電子商務之勢力挽狂瀾,從破產與分拆邊緣再創輝煌,並在2008年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

而最近IBM的又一次重塑,便是CEO 羅睿蘭(Ginni Rometty)上任後主導的以雲計算、大數據、移動、安全為戰略方向的變革。

在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看來,這是IBM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次轉型。「因為那時候IBM的業務正如日中天,要在那種情況下革自己的命,另闢一條道路,是非常難的。」他對記者說。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 陳黎明

可喜的是,在今年1月份IBM發布的2017年財報中,顯示了IBM全年四季度共營收225億美元,同比增長4%,終於終結了連續22個季度的收入下滑。

據此,羅睿蘭表示,IBM的轉型已經「完成」,該是「加速」的時候了。同時,在上個月的IBM Think 2018大會上,她還提出,科技與商業變革在過去60年裡出現了兩次指數級增長的拐點,其中第一次增長遵循了摩爾定律,第二次則誕生了梅特卡夫定律。而接下來,Watson定律」(Watson’s Law)將成為未來第三次指數級增長的主導者。

這個自信的論斷,既宣告了IBM階段性轉型的完成,同時也宣告了下一個時代的到來。這個時代正是她在年報中提到的——智慧商業(Smarter Business)的「黎明時刻」。而這,實際上也是IBM近五年轉型路上的「黎明時刻」。

如何迎接和應對這樣一個時刻?4月11日,IBM THINK中國論壇用一個極具中國風的slogan回答了這個問題,即——思無極,行有方,達天下。

陳黎明對至頂網記者解釋說:「思無極」首先是對IBM的第二品牌「Think」的呼應,同時還寓意著思想和創新的無界,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大膽地邁出第一步,主動變革;而「行有方」也有兩層意思,一是有方法,二是有規矩,寓意企業在具體實踐中不能魯莽,要有方法、有思路、有戰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達天下」,通過競爭力的提升,適應任何日新月異的環境變化。

▶▶ 四個詞形容IBM:歷史、創新、轉型、行業

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IBM自己也在沿著這樣一個路數不斷自我變革和自我調整。

陳黎明總結了四個詞來形容IBM——歷史、創新、轉型、行業。

首先,IBM一百多年的發展史就是IT行業發展的縮影,引領了行業幾十年的發展。「這一百多年裡,哪怕是在很糾結的時刻,IBM的歷史依然有很多亮點,這是毫無疑問的,也非常令人自豪的。」

從這方面來看,IBM的歷史也是一部創新史。從早期的信用卡磁條、條形碼,到第一個高級設計語言Fortran、關係資料庫的設計,再到如今的人工智慧、區塊鏈、量子計算等等,IBM一直扮演著主角的角色,並強調技術在行業中的應用和落地。2017年,IBM在美國獲得的專利數達到了9043項,連續25年稱霸專利榜。其中,1400項與人工智慧有關,1900項與雲計算有關,1200項與網絡安全有關。

以區塊鏈為例,IBM作為超級帳本(HyperLedger)區塊鏈開源項目的代碼的最大貢獻者之一,從2016年至今已經為平臺貢獻了44000多行的核心代碼,佔平臺總代碼的90%。在此基礎上,IBM還在去年就推出了一項全新的企業級服務,允許企業使用超級帳本中的區塊鏈代碼,在其雲服務平臺上構建應用程式,實現「區塊鏈即服務」。

IBM區塊鏈技術的場景應用實際上已經全面鋪開,比如去年與沃爾瑪、京東、清華大學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宣布成立了中國首個安全食品區塊鏈溯源聯盟,並推出了食品安全區塊鏈項目,從而加強食品追蹤、可追溯性和安全性;與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集團成立合資公司,通過區塊鏈技術為開展全球貿易提供更加高效、安全、透明的方式;與中國郵儲銀行聯合推出基於區塊鏈的資產託管系統,應用於銀行核心業務實踐;與聯合利華合作開發針對數字媒體購買的基本財務對帳解決方案,為廣告公司提供更高的透明性。

在量子計算領域,IBM也是極有話語權的。這一概念最早就是由IBM科學家在1973年提出,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如今IBM是目前唯一把20個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服務通過網絡提供給公眾申請使用的公司。同時,在去年年底,IBM還推出了50個量子位的原型機,並發布了5納米晶片技術和單原子存儲技術。

如此前所說,IBM作為一個老牌巨頭,要在百年的風雨歷程中屹立不倒,也必然要不斷推陳出新、挑戰自己,嘗試新的領域,推出新的產品,因此,IBM的歷史也是一部豐富的轉型史。陳黎明強調:「要想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需要歷經幾次風雨,而要成為一家基業長青的公司,就必須要經歷過幾次生死存亡的轉型。」「這個過程不僅需要領導者敢於對未來下一個賭注,還需要他們能夠放下過去的輝煌和包袱。」

關於行業,陳黎明表示,IBM的行業知識不是任何一家公司都能夠進行PK的,除了是個IT公司,IBM對於行業也有很深的積累,這樣的經驗節省了很多市場教育的時間和周期,使得很多客戶更願意與IBM合作。而這,也是IBM推動諸如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業務發展的主要優勢。

▶▶ AI時代,Watson歸來!

「這是一個加速的時代、創新的時代、變革的時代,新的科技不斷出現、新的模式日新月異、消費習慣花樣翻新、監管應接不暇,既給我們帶來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機遇。」陳黎明在大會上表示,「IBM希望能夠與大家並肩,去抓住新一輪指數級增長的機會,一起推動和實現智慧商業。AI時代,Watson將歸來。」

這是IBM繼十年前的「智慧地球」之後,又重提「智慧」。陳黎明認為,經過十年來科技的發展,「智慧」的含義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雖然這兩個概念仍然互為關聯,但其中的意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如今,技術已經出現了飛躍性的發展,尤其在人工智慧層面,技術與商業場景的深入結合,將給商業帶來無限商機。」

為此,IBM認為企業必須從三個方面主動變革。一是利用好數字平臺,二是推動流程智能化,三是用數字智能為員工賦能。而這也對應「智慧商業」的三個內涵——平臺(Platform)、流程(Process)和人力(People)。具體而言,平臺指的是企業通過利用智能數字平臺而變得更加智慧;流程指企業通過實現系統和流程智能化而變得更加智慧;人力指企業通過採用 AI 技術和數據來為員工賦能,改變人的工作方式,從而變得更加智慧,為人機結合的時代做好充分的準備。

仔細觀察,這三個「智慧商業」的內涵也反映了IBM目前正在致力於拓展的業務方向。在平臺層面,IBM的Watson已經嵌入醫療健康、金融、物聯網等各個領域和垂直細分產業,併集成到其公有雲和私有雲架構中,形成一個完整的行業智能服務平臺;在流程方面,IBM憑藉行業經驗,構建的服務和解決方案也成為了智慧企業數字和認知變革的重要推動力;在人力賦能方面,IBM的Watson腫瘤解決方案堪稱典型。

▶▶ 與CEO羅睿蘭的兩個承諾:業務轉型與文化轉型

時間追溯回三年前,陳黎明從英國石油公司跨界到IBM,接掌了大中華區的帥印,成為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對他而言,這也是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陳黎明表示,在上任之初,他便與羅睿蘭許下了兩個承諾,一是要完成大中華區的業務轉型,而是要完成文化轉型。

於是,在上任不到半年的時間裡,陳黎明就對應提出了「3+3戰略框架」。其中,3個支柱與業務相關,分別是:IBM傳統硬體、軟體、技術服務、諮詢服務等核心業務的鞏固和重塑;拓展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社交、安全等新的業務領域,隨著IBM的整體轉型而轉型;勇敢大膽探索,實現落地認知計算、區塊鏈、量子計算、前沿晶片等技術。另外3個支點與文化相關,即信任,人才和內部流程的簡化。

陳黎明表示,經過三年時間的打磨,「3+3戰略」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很多業務在中國市場呈現了極好的發展勢頭。譬如在核心業務方面推出了Power 9,並且業務拓展穩定;在新興業務方面推出了IBM Cloud Private;在流程方面,簡化了100多個流程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據IBM2017年財報顯示,包括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社交、安全等在內的新興業務佔了年總收入的46%,其中,雲計算業務達到170億美元,規模已與微軟(189億美元)、亞馬遜(175億美元)相當。

雖然陳黎明也坦言,目前IBM公有雲在中國市場的落地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波折,但他表示,「這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他以自己熟悉的石油行業舉例說,在地質勘探中,即便所有前期工作都按要求完成,在打井那一刻的成功率也只有30%。所以,遇到一些挫折不用感到沮喪,摔一個跟頭爬起來、彈彈土,還要繼續往前衝。

「這就是我告訴同事的話。總的來說,公有雲落地仍將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戰略方向,這是非常清晰的,我們一定會繼續往前衝。」陳黎明說。

除此之外,在過去的一年裡,IBM也在大中華區做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嘗試,譬如與浪潮合資Power公司、與中國電子合資醫療健康平臺、與百洋集團在沃森基因和沃森腫瘤開展合作等等。

對此接下來的中國發展思路,陳黎明說,隨著科技的不斷變化,該戰略已經進入了「刷新階段」,接下來,IBM將在總框架之下做出調整,注入新的元素,增加新的內容,不斷進行嘗試和探索,並考慮更多的合作。

「大中華區的轉型已經邁出了紮實的一步,但這仍不意味著完成了所有轉型,我們仍然不能過早地樂觀。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還要加速跑,膽子要大一點、想法要多一點、思路要廣一點、步子要快一點。」他堅定地說。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易方達楊楨霄:一個詞形容醫藥行業,就是「朝氣蓬勃」
    曲豔麗 | 文「用一個詞來形容現在對醫藥行業的感覺,就是朝氣蓬勃。」易方達基金楊楨霄在10月的一次直播中稱。在中觀層面,楊楨霄看好三個方向:一、國內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的新東西:包括創新藥、創新器械、耗材、創新的商業模式等。比如,抗腫瘤藥PD-1,是大家熟悉的例子。再如一個沒那麼熟悉的例子,tavr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國內面對的患者多達數幾十萬人,現在進口加國產整體手術量才幾千例,這就是新的需求。
  • IBM Garage創新方法論:日豐企業集團的數位化轉型「最優解」
    IBM Garage(車庫創新)為日豐企業集團提供了一個智慧轉型的契機。2019年,中國首個IBM Garage物理空間落戶佛山市三水區,依託這一製造業重鎮,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了高質量的創新活力。日豐企業集團就是首批5家深度孵化企業之一。
  • 陝西科技大學:傳承弘揚「西遷精神」 做好「四個」轉型謀發展
    其中的關鍵,還是要傳承弘揚「西遷精神」,特別是西遷前輩紮根陝西、主動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服務導向,抓好四個方面的轉型發展,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陝西時提出的「五項要求」中,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陝西大發展的歷史機遇中,發展自己、壯大自己、超越自己,實現陝科大人「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光榮與夢想。
  • 快樂,幸福等詞對我們是外來語,我們形容快樂幸福的詞是四個字
    不知什麼時候快樂,幸福的詞傳入中國,也不知什麼時候我們中國人也開始使用這些詞,以至於我們早已忘記了自己國家更傳統的詞語。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化一直被我們繼承著,我們的文化沒有中斷。可偏偏現在好多老祖宗留下來的詞不被活人繼續使用,所謂的每年更新的詞語使我們早已忘記了自己的語言。現代文明到底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一直被繼承者的自己的文明嗎?為什麼我們開始漸漸忘記說自己的語言。
  • .| Sophisticated, experienced and skilled 三個詞形容人...
    雖然這三個詞都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 「很會做事、富有經驗」,但它們各自的側重點卻不盡相同。哪一個詞可以表示人的經歷、經驗豐富?哪一個詞多用來形容人做事熟練、技術好?而哪一個詞又常用來表示一個人處事老練、品味高雅?本集節目通過具體的語境和例句來講解這三個近義詞之間的區別。
  • 創新驅動發展轉型主要包括有四個方面
    科技部部長萬鋼(方堃 攝)    2016年5月23日下午,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轉型,大概有四個方面:  第一,要提高要素的生產率,來解決質量和效益的問題。  第二,通過生產要素的新組合,來突破資源和環境的制約。  第三,通過關鍵技術,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來突破自主可控的問題。  第四,動員全社會的創新創業的活力,通過全社會的積極性來實現新的發展。
  • 用一個詞,形容HR的2020。
    回望這不平凡的一年,假如只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整個2020年,你會用哪個詞?  小匯分別和幾位主要從事與不同模塊的HR聊了聊,得到了下面6個不同的詞,來看看是不是和你的一樣。其具體表現在:  學習遠程面試流程及技巧;學會熟練使用QQ、Skype、Zoom等視頻軟體的面試操作;開創在線培訓入職員工sop;學習在線辦理入職手續;深入理解微表情精髓;學會一鍵美顏代替半小時化妝技能;積累後期轉型主播經驗,或許在線招聘有幫助... ...  倘若你要問:為什麼今年的招聘HR同學,都如此的拼命學習?  他會微笑著告訴你:因為形勢所逼。
  • 用三個詞形容中國,聽聽比爾•蓋茨、駱家輝怎麼說?
    「您會用哪三個詞來形容今時今日的中國?」帶著這個問題,《中國日報》的記者採訪了世界各地的商界大咖、學術專家以及評論人士。他們給出的答案中,除了「big(大)」以外,還有「innovative(創新)」、「dynamic(有活力)」以及「transforming(處於變革中)」等一系列反映中國當前發展狀態的詞。
  • 洗牌、轉型、創新——房地產行業分析與展望「K50專稿」
    >從三個維度分析房地產行業現狀首先從三駕馬車講起。下面從三個維度來展開論述。第一個維度是整個房地產行業在GDP當中的佔比。一二手房佔GDP的比例,最近幾年一直穩定在20%以上。去年新房銷售16萬億,這是空前新高的一個數字。二手房在去年也創造了歷史最高,達到7.2萬億。有些二手房買賣中可能有高賣低報的情況,這些數量加起來會更大。
  • 王毅用3個詞形容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
    原標題:王毅用3個詞形容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8日(星期三)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人民日報記者:外長您好。
  • 火影中的宇智波一族,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你會選擇哪幾個詞
    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講的就是在火影當中的天才一族宇智波,如果給你三個詞來形容宇智波的話,你會選擇哪三個詞呢?各位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忍不住有話要說了,那我們一起看下去吧!在火影當中的眾多家族裡面,宇智波一族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家族,並且深受觀眾的喜愛,而這個家族,可以說是天才最多的一個家族,不管走到哪裡,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實力派的代表,再加上宇智波族獨有的血繼界限寫輪眼,幾乎在每一個火影時代裡面都會出現一個最強者,而且在木葉的歷史上,宇智波一族也可以說是承擔了很重要的角色,從最開始的宇智波斑到宇智波佐助,再到宇智波佐助的女兒佐良娜
  • 傳統製造企業如何攜手IBM Garage破解數位化轉型難題
    在過來的幾十年間,IBM 憑藉自身的技術優勢與行業經驗,效勞諸多企業,打造出眾多經典轉型案例,這一次他們把目光瞄向了廣東佛山市三水區。2019年8月31日,中國首個IBM Garage(IBM車庫創新)正式在佛山市三水區掛牌成立。而作為三水區重點企業的新昇電業也成為了IBM首批孵化服務的5家企業之一。
  • 創新吧!芙蓉 | 金天鵝:專注於酒店產業數位化轉型的行業隱形冠軍
    創新吧!芙蓉 | 金天鵝:專注於酒店產業數位化轉型的行業隱形冠軍 2020-06-10 0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士餘明確證券業發展的四個指揮棒 再提「創新發展」!
    劉士餘明確證券業發展的四個指揮棒,再提「創新發展」!中證協就行業轉型支大招! 摘要 【劉士餘明確證券業發展的四個指揮棒 再提「創新發展」!】劉士餘給出了中國證券業協會四個發展的「指揮棒」,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行業創新發展再次被作為一項要求明確提出。
  • 賦能半導體行業轉型,新華三的漁與魚
    因為放在過去談半導體行業,它只是千行百業中的一個,固然半導體行業有自己的行業特殊性,但與其它行業並無本質區別,但置於當下,半導體影響的可不只是本行業,幾乎關乎每一個行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進程,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就來看看新華三對半導體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有什麼洞察。
  • 傳統珠寶行業如何轉型升級?香港周六福創新發展成行業典範
    消費者對珠寶首飾的差異化需求日漸凸顯,鑽石首飾在年輕消費人群中逐漸流行,電商、直播等新型營銷模式逐漸滲透到珠寶行業中……在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後,中國的珠寶行業已經到了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如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走出全新的發展之路,已經成為了珠寶從業者著力關注的問題。
  • IBM 收購 Red Hat,關於藍巨人為何戴紅帽的幾種觀點
    不出所料地,該新聞瞬間刷爆了朋友圈,因為這對於 IBM 和 Red Hat 的擁躉,對於兩家公司背後的技術生態、雲計算行業、Linux 界乃至於整個開源社區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地震。如果順利完成(雙方董事會已經確認收購,但是還需要經過股東和監管機構的一系列審批程序),那麼這筆金額高達 340 億美元的交易將成為 IBM 100 多年光輝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同時它也是美國科技界歷史上的第三大交易;而且,它還是目前開源界最大的一筆交易,相比之下,前陣子激動人心的微軟收購 GitHub 所用的 75 億美元顯得那麼不起眼。
  • 企業智能轉型跨越鴻溝,行業智慧是AI落地必需
    可以看到,在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中,每次基礎技術的突破,都會迎來一波人工智慧的發展浪潮。這次人工智慧浪潮的基石有三個,分別是算法、數據和計算能力。如果說算法決定了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那麼以雲計算為代表的算力,則直接決定了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
  • 論汽車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必要性
    與此同時,汽車行業快速數位化進程正在將以傳統的硬體為主,需要轉變以軟體和解決方案為中心的行業,這樣有利於消費者不斷升級的數位化生活方式以及對於新穎創新服務的需求提升,能夠直接推動汽車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和升級。作為製造業創新的集大成者,汽車行業在新一輪數位化革命中走在了最前沿,例如,滴滴出行、曹操專車等。
  • 如何用一個詞來形容不同浙系房企的品牌特質?
    浙系房地產企業,在二十餘年的房地產市場發展中蓄積了巨大的發展勢能,其快速成長和群體崛起,之於整個房地產行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意義。浙系房地產企業,在秉持浙商精神的根基上,尤其重視品質和口碑,在業內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企業的品牌特質的話,每個企業又不盡相同。品牌對於企業而言,是在企業發展中積累的獨特的市場認知和客戶認知,是根植於內、彰顯於外的獨一無二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