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省份,地理位置非常的優越,交通網絡非常的發達。這使得湖北的經濟發展得不錯,教育水平也逐步提高,在全國來說都是屬於中上遊的水平。
從目前的各個排行榜來看,湖北的高校整體都是屬於上升的狀態。比如說我們非常熟悉的武漢大學以及華中科技大學,在各類排行榜裡面,都逐漸進入全國前十名,進步得非常的明顯。還有一批湖北的高校,通過合併的方式,得到迅速的發展,成為耀眼的明星。
但是湖北的高校裡面個別的高校是屬於退步的狀態,這和湖北整體的經濟發展相反,這就有點出乎人的意料。這所湖北省退步比較嚴重的高校,還是一所211工程大學,更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這學校就是中國地質大學,我國地質領域的代表性高校,也是地質行業裡面的頂尖名校。這是我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被稱為地質人才培養的「搖籃」。
中國地質大學的歷史可以說是非常的曲折,當年學校建校之初的時候,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著名的高校的地質、工程等系在1952年合併而來,並且學校當時的地址在北京,定名為北京地質學院。也就是說,這是一所依照當年蘇聯的發展模式,建立起來的專業性大學。
1960年,僅建立八年的北京地質學院就被國家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成為當時被優先扶持發展的學校。在往後的20年裡面,北京地質學院經歷過停學停課、外遷等各種事情,最終在1975年才落戶到武漢,並且改名為武漢地質學院
由於武漢地質學院的底子非常的雄厚,即使中間經歷過停止招生,學校的教師資源依然非常的豐富。等到1978年開始恢復招生的時候,學校的實力就得到迅速的恢復。並且當年國家屬於礦產開發的重要時期,武漢地質學院的各項技術在當時都是屬於領先的狀態,所以整體的實力在全國都是很強,當年國家要是實行大學生包分配的政策,所以學生們都是踴躍報考,生源質量也很不錯,
根據一份1985年到1987年的高校排名,當時的中國地質大學在全國理工類院校裡面排名27,即使放在所有的綜合類高校裡面,也應該是排名前50的高校。排在其後面的高校有湖南大學、青島海洋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
從曾經的實力來看,中國地質大學還是非常的厲害。畢竟當年的地質類專業的畢業生,都是包分配到各地的礦業公司或者是地質部門工作,也都是非常的吃香。也正是得益於這些因素,中國地質大學在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也都是屬於鼎盛的時期。
但是隨著我國地質探測工作逐漸完成,各類礦產資源逐漸開發完畢,地質行業逐漸變得落寞,並且被歸結為傳統能源,自身的發展受到影響。而國家對於地質類。礦業類的高校也沒有那麼重視,而電子信息類的高校得到迅速的發展,這兩種類型的高校進行鮮明的對比。
受礦業行業沒落的影響,中國地質大學的發展也變得緩慢。20多年已經過去,學校的排名逐漸走低。2020年軟科版發布的《中國高校排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排名54位。校友會版高校排名,學校排在全國73名。
這裡來看學校在全國的排名還是不錯,但是在武漢的眾多211高校裡面,已經是退步比較嚴重。並且與學校以往的輝煌歷史相比,位次也是有很大的退步,而且專業方面也沒有那麼受學生歡迎,學校的發展可能會受的影響,生源質量也沒有那麼好。
整體來看,中國地質大學的發展是受到我國地質行業以及礦業行業發展的影響,希望學校能夠繼續努力,整合各種資源,成為綜合類型的大學,這樣可能會更受學生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