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影視劇去描繪產婦的恥辱感和分娩後的災難序幕,因為這被社會認為是理所當然應該忍受的事情,似乎在孩子降臨的那一秒後,從前的任性瀟灑獨立精緻全部都被擯棄,從此這個目前就必須「偉大」,這些痛苦就必須「被正常化」,從這一層面上,偉大不正是一種道德綁架嗎?
最近韓國TVN新出的一部韓劇《產後調理院》以月子中心為背景,講述的是一群年過40的高齡產婦,經歷了災難般的分娩過程,以及在產後調理過程中與各式各樣的媽媽們共同成長的「生育災難喜劇」。
女主在公司晉級為最年輕常務時,被查出懷孕了,而且是高齡產婦。懷孕和升職都是她迫切等待的東西,可她卻不想兩件事同時來臨,因為任何一件都將佔去一大半精力。當看到女主羊水破了還處亂不驚和老外交代完合同的事情,然後自己打電話給醫院的時候,我發自內心的覺得,:這心裡素質不愧是常務。
但就憑她這麼強的心理素質,也遭受不住之後的分娩痛苦,足以體現痛苦的程度了。當她以為自己能像處理工作一樣從容招架時,灌洗,剃毛,內檢以及越來越難以忍受的痛苦紛沓而至,她需要一邊感受著從未有過的羞恥感,一邊承受著巨大傷痛,最後還要支開愛人。
生完孩子後丈夫公公婆婆關注的都是孩子,而關注自己的卻只有自己的媽媽。婆婆只會說:「生了兒子應該高興」,而媽媽卻感嘆:「我女兒是經歷了生死」。
多少媽媽受不了這樣的心理落差,明明生孩子前一天所有的關注點都在自己身上,生完孩子後,關注點都在孩子身上,對你的乳房評頭論足,母乳少是湯喝少了,寶寶太瘦,你的母乳不養人等等,所有的一切必須都是為孩子好,而媽媽的感受完全隱形了。
月子中心是一個極度荒誕的小世界,就像雪國列車,為孩子犧牲最多的媽媽們被歌頌,而新手媽媽,職場媽媽和無法母乳餵養的媽媽都站在鄙視鏈最底端,恰恰女主都佔了。
在這裡,媽媽的職業年齡社會地位甚至最基本的名字都可以忽略不計,她們稱彼此為「某某媽媽」,只有母親這一身份而沒有了自我。
其實現在很多影視劇一味的給年輕女性灌輸母愛偉大,生孩子是很神聖的觀念,卻絲毫不提背後的一片狼籍,這也是全社會共同完成的一種欺騙。
每個孩子的誕生就宛如一個小天使的降臨,但卻是每個產婦經歷過地獄般的疼痛,才換來的美好。這部部不僅媽媽們值得一看,更多爸爸們也應該看一看,我相信大家從中也一定能找到你淚流滿面的點,內容太過於真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