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目前海試完成回到滬東造船ㄏ的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其飛行甲板上開始搭載全尺寸直升機模型進行測試,以檢驗艦上航空保障系統的工作情況,如牽引裝置、升降機等。
而在直-8直升機模型旁邊,則停放著1架艦載無人直升機模型,而也是我國新型無人直升機首次曝光,其外形十分科幻,還能隱身,尺寸也遠超之前我軍裝備的各型無人直升機,體型接近直-11輕型直升機。作為075將有的新搭檔,這型全新的無人直升機模型引發了高度關注,上艦後,也許將改變兩棲攻擊艦在未來海上戰場的應用模式。
通過研判075型上出現的新型無人直升機,並與旁邊的直-8進行對比,估計該機長約9~10米,接近直-11和V750、「翔鷹」200等大型無人直升機。在美軍「火力偵察兵」系列中,MQ-8B長約7.30米,MQ-8C長約12.60米,新型無人直升機的長度也介於兩者之間。因此,可以判斷新型無人直升機屬於大型無人直升機,可能是在某輕型直升機的基礎上修型發展而來。
新型無人直升機機身修長,呈鯊魚狀,進行了隱身設計,多面折角機身能有效折射雷達波,外形類似WZ-6B,WZ-6B是一型專用艦載無人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約1.6噸,與MQ-8B的1.4噸相差不多,其他性能,如航程和飛行速度也基本類似。為了能在高海況下的艦艇甲板上降落,WZ-6B在腹部安裝了「魚叉」助降系統,突破了運動艦面自主起降的瓶頸,能方便地部署在艦艇甲板上。
不過,新型無人直升機並沒有採用滑橇起落架,而是布置了後三點布局的輪式起落架,這種設計類似於「海鷹」、直-20海航版,都是為了縮小前輪與尾輪間的輪距,方便在空間有限的甲板上降落。新型無人直升機採用主旋翼加尾旋翼的升力組合,主旋翼在停放時能向後摺疊,減少停放空間。
據猜測,新型無人直升機的操控中樞應集中在機頭部位,機頭前下方並沒有安裝多光譜光學轉塔,而是裝有突出的雷達整流罩,類似於我軍直-9C/D、直-20海軍型裝備的對海搜索雷達。
以美海軍「海鷹」上的AN/APS-147多模搜索雷達(MMR)為例,該型雷達可自動搜索並跟蹤255個目標,具有逆合成孔徑雷達(ISAR)成像功能,能探測潛望鏡一類的小型目標,可有效提升「海鷹」的中遠程搜索能力。新型無人直升機的雷達也應擁有類似的對海搜索功能,且真機的機腹還會安裝多光譜光電傳感器,提高對近距離目標的識別能力。
艦載無人直升機的機載設備繁多,頻譜覆蓋範圍廣,所以本身的電磁環境較為惡劣,加上雷達、通信網絡和艦載設備產生的電磁環境都會對無人直升機上的設備造成幹擾,對指控帶來較大影響。為保證無人直升機能正常工作和安全起降,必須進行特殊的電磁兼容性設計和測試,並進行高場強的電磁兼容試驗,在實機上艦後還需要與艦上的電磁環境進行兼容和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