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 怎樣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宅家中

2020-11-09 父母心理育兒

疫情期間想要孩子心甘情願的老實呆在家中, 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找樂子, 怎麼找呢?

一、 怎樣與孩子一起把防疫當作遊戲來做?——與孩子一起編故事、角色扮演

怎樣與孩子一起把防疫當作遊戲來做?

養育過孩子的家長都有一個經驗, 你越是想讓孩子做什麼事情,孩子越是不做。所以,如果你把防疫的這些程序當作一個任務,強迫孩子做的時候,孩子一般是不情願做的, 他們會趁父母不備就矇混過關, 那麼怎麼樣孩子才會做呢?把防疫中系列的程序當做一種遊戲來做, 這樣,孩子很容易融入這個遊戲中,而且假戲真做了。

那麼怎麼做呢?就是與孩子一起編故事, 角色扮演。病毒和抗體分別由孩子和父母來扮演。讓家中所有的人都扮演成細胞, 比如: 孩子扮演病毒, 爸爸就扮演免疫力中的抗體細胞, 媽媽扮演一般的身體細胞. 如果家裡還有爺爺奶奶之類的,他們就變成體細胞, 忙碌著, 總之,給每一個人都安排一個角色。

然後根據病毒入侵身體的原理來做這個遊戲. 告訴孩子病毒進入細胞就開始瘋狂複製自己, 人類的免疫力就相當於國家的公安部+安全部, 他們發現病毒後, 立刻調遣全身的保衛細胞進行防禦, 如果身體的保衛細胞很強大, 就能夠把病毒消滅掉, 人的病就好了, 如果身體的保衛細胞力量不夠, 打不過病毒, 那麼病毒就會把人幹掉, 人就死了。 通過這個遊戲讓孩子知道病毒是怎樣傷害身體的, 怎樣才能消滅病毒.

這樣, 孩子不僅能學到病毒的相關知識, 同時還能知道怎樣去預防它,重要的是, 當孩子知道消滅病毒最有效的藥就是自身的免疫力的時候, 孩子就會乖乖地吃各種食物了, 只要媽媽說:「這些食物能增加你的免疫力」孩子一定比任何時候都聽話, 讓他們吃什麼他們就吃什麼, 這算不算是一個額外收穫呢?

二、怎樣讓孩子心甘情願呆在家裡呢?兩個字「趣味」。

孩子只有在家裡感覺有趣,他才能心甘情願的待在家裡。那麼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有趣味呢? 那就是在家裡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

有條件的家庭, 如果能夠帶孩子去大自然, 最好一家人常常去大自然遊玩.

《寂靜的春天》的作者雷切爾•卡森所說的:「知識的重要性遠不及感受一半。如果信息是種子,日後可以成為知識與智慧,而感受就是沃土,種子必須在其中發芽生長。童年就是準備土壤的階段。」

中國國內的孩子「自然缺失症」非常嚴重。從孩子的心靈成長角度講,我們現在提供給孩子的知識是以認知為主的, 教育是碎片式的,不利於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

無論是被稱作擁有全球最好教育的芬蘭,還是迅速崛起的日本, 以及技術發達精益求精的德國,都有一個共同點:這些發達國家的老師和父母們通常都非常注重自然教育。

經常帶孩子去公園裡、森林裡,一玩就是一整天,讓孩子自己去發現有趣的東西,在玩耍中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

好, 言歸正傳, 我們今天來談談宅在家裡的遊戲.

在這裡介紹幾款日本的遊戲。為什麼介紹日本的遊戲呢?因為日本在0-3歲這個年齡段,他們的早教做的非常的好,非常的成功,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在十七年間培養出18位諾貝爾獎得主原因.

所以日本的教育,尤其是他們的早教是值得我們家長學習和借鑑的。

在這裡重點給大家介紹0-3歲孩子的遊戲,因為三到六歲我們國內做的挺好的,那麼0-3歲是我們國內幼教方面的欠缺之處,所以我們今天重點介紹0-3歲的遊戲。

孩子在家裡有哪些趣味的遊戲?日本的低幼遊戲大多隨季節改變而不同, 現在是二月底三月初, 我們來看看3月的遊戲內容,三月份日本還比較冷, 是不能出門的,而我們呢, 是疫情的關係也不能出門兒,那麼在家裡做什麼呢?

1、假使你家是個女孩子,在家裡就可以與孩子一起描述春天, 想像樹發芽了, 花開了,有哪些花兒早春開放呢?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邊想一邊畫. 一起畫各種各樣的樹葉、花,畫好後把他們剪下來, 貼在牆上, 憧憬春天. 每天想到一點加上一點, 讓這個活動成為每天必做的一件趣事.

2、假使你家是男孩兒,那麼你就可以和孩子用家裡的椅子,當小汽車開著玩,做開火車的遊戲,父母和孩子比賽看看誰開的快. 在這裡告訴父母與孩子玩耍的訣竅, 那就是父母總是要比孩子慢那麼一點點, 有些家長與孩子做遊戲總是贏孩子, 這樣挫敗了孩子對遊戲的參與積極性. 想讓孩子贏去盎然地持續喜歡與父母一起遊戲, 在心理上就要讓孩子佔那麼一點點上風, 只是一點點就可以了, 如果讓孩子有大概率的贏面, 孩子同樣會對感到厭倦的, 甚至會看不起父母. 比如玩6次遊戲, 父母最好贏1-2次, 再有一次平局, 3次讓孩子贏, 這樣孩子對勝利充滿了喜悅和成就感,這種心理像一個鉤子, 誘導孩子下次還想玩.

3、這個親子遊戲男孩女孩都能做,在家裡做事非常好的,那就是表情模仿, 媽媽說表情,寶貝來模仿, 然後寶寶說表情, 換媽媽來模仿.

比如媽媽說:「寶寶做一個生氣的表情」,寶寶按照媽媽說的做. 如果寶寶做的像, 媽媽就要給寶寶一定的表揚, 鼓勵寶寶繼續做. 換做媽媽做表情時, 媽媽要故意在第一次做的不準確, 通過寶寶的指點後做正確了, 比如寶寶說:「媽媽大笑」, 媽媽就故意做成生氣的表情, 寶寶就會笑著糾正媽媽, 然後媽媽改正錯誤, 作出大笑的表情來. 這個遊戲對孩子心智的發育很有好處.

三、呆在家中,長期相處, 怎樣拉近孩子的心理距離呢?那就是交流——有效高頻次的交流。

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的不是詞彙量,而是交流。為什麼這麼說呢?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他們共同組織了一個新項目。在選擇的四到六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在30多個地區。研究發現,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的語言相關區域活動就越強。無論家庭收入多少,也無論父母教育程度高低。只要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高,孩子的大腦活躍程度就高。談話少的孩子, 儘管是在富裕的家庭,但是, 他們語言能力和大腦反應卻較低。大腦活躍程度與兒童聽到多少詞彙無關, 但是與交流次數息息相關。父母交談更多的孩子在之後的標準化測試中能取得更好的分數。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文說: 「父母和孩子談話可以影響孩子大腦的生物是成長.」

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孩子是社交型學習者,他們喜歡從與他們有關係並讓他們感到安全的人身上學習。

從嬰兒的學習方式就可以觀察到這一點,嬰兒除了從環境中學習,其認知語言發展都是從父母那兒學來的。交談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也能促進孩子的社交能力,交談具有一種強大的驅動力,讓孩子多方面能力同時發展。所以,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而是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方式。交流能拉近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時還能讓孩子的大腦發育的更好, 讓孩子更聰明。交談還能促進親子關係,和孩子的社交能力。

相關焦點

  • 疫情宅在家的最經典說說 疫情期間無聊宅在家的句子
    18、面對疫情,我們不能出門,只好宅在家運動一下,宅,但是不可以胖。19、因為疫情被困在家裡的我,已經好多天沒有見到男盆友了!快點好起來吧。20、有趣的靈魂在哪裡了?被困在家裡逼瘋的我。 希望疫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21、疫情期間宅在家不給國家添負擔。不能出門的我也終於有時間完成自己的目標。
  • 疫情期間,孩子宅在家很安全,家長卻說太難了,快要撐不住了
    最近,國內疫情防控形勢趨於好轉,很多家長開始關注開學的信息,一些省份開學日期已經明確,高年級的家長們鬆了口氣,但小學和幼兒園開學還是遙遙無期。家長們非常矛盾,一方面暫時不用擔心疫情會波及到孩子,可是另一方面又很無奈,如果再不開學自己快撐不住了。
  • 疫情期間宅在家中,寵物能幫你調節心理狀態
    在2月3日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有寵物感染冠狀病毒再傳給人的,也沒發現病人感染了冠狀病毒以後,讓家中的貓和狗發病的。病毒有種屬屏障的,不是隨便可以跨越。」
  • 疫情期間宅在家,兒童視力保健如何做?
    疫情期間宅在家,兒童視力保健如何做? 潘孜偉李雪菲張偉鋒 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期間,家長為了避免兒童被感染,經常宅在家中,娛樂活動多以電子產品替代,長期使用容易對兒童視力造成影響,導致眼疲勞、視力下降等一系列疾病問題。
  • 全民坐月子期間,以下遊戲省心又好玩,孩子在家能宅一整天
    愛跑出去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乖乖待在家裡?也不能整天看動畫片呀!好友就遇到了這樣的麻煩事。她家寶寶才兩歲多,還是聽不懂道理的年紀。據她說,孩子在家待了三天就一直要往門口跑,怎麼拉都不行。家人若是攔著娃就又哭又鬧,實在是沒辦法。其實,想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待在家裡,只需要一些有趣好玩的遊戲就可以。
  • 疫情期間怎樣更好守護學生成長
    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居家行為習慣?記者:由於疫情防控需要,許多學生長期居家,會導致他們玩手機、打遊戲的時間增多。這時,應該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父母可以與孩子認真地交談,分享心中的困惑與擔心,和孩子一起探討如何更好地「宅」在家中,讀一本好書,看一部好劇,讓心靈安靜下來,思考生命的價值,全家人團結一致,共同度過這段特殊的時間,讓這場「戰疫」成為孩子生命中的成長禮。記者:由於居家隔離,禁止外出,許多學生按捺不住,這時候家長應如何進行引導?
  • 戰疫情,宅家中的親子娛樂項目有哪些
    當下舉國之力在戰疫情時,那麼宅在家中的兒童有哪些娛樂項目呢,海洋球池不僅能在大型聚眾玩耍,而且還能作為親子項目在家中玩耍。 在社會發展的當下,家長們每天不是忙著加班就是忙著應酬,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了。仔細想一想,作為父母的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的陪孩子聊天了?又有多久沒有和孩子一起大笑、一起玩耍了?
  • 戰疫情丨宅在家中,一樣精彩!
    今年春節是個戰鬥型假期,眾多逆行者、堅守者爭分奪秒、捨身忘我地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今年春節也是個宅在家中就是「為國貢獻」的「最宅」假期,取消走親、訪友、聚餐、旅遊.....病毒再猖獗,也會在「不聚會、不扎堆」的自覺下無處遁逃。
  • 直播|上海長海醫院陸清聲:疫情期間宅在家,如何防止血栓突發
    新冠疫情期間,大家都儘量宅在家中,雖然有效的地阻隔了病毒,卻使得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增加。那麼,疫情期間宅在家,有什麼事項需要大家注意?靜脈血栓栓塞症患者和家屬應當從哪些角度管理病情、防止血栓突發呢?海上名醫特別邀請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陸清聲主任醫師,帶來「疫情期間宅在家,如何防止血栓突發」視頻直播。
  • 疫情期間,孩子"宅"家安全要注意!
    疫情期間2.廚房重地不要去廚房是個危險重地,火、煤氣、刀叉、水、電、碗碟,當你和孩子一起看到暴力行為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解釋暴力是錯誤的並教會孩子們如何用非暴力方式解決問題。4.藥品不是小糖豆家中各類藥品、藥劑妥善保管,並且教育孩子不要隨便亂動
  • 宅家期間,放手讓孩子進廚房
    2020年1-3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孩子有了一個超長寒假,宅家期間,不能出門,孩子的活動空間有限。孩子除了停學不停課的線上任務,還有不少時間可以進廚房實習練手。在此期間,孩子就是你的學徒,你作為師傅,將孩子領進門後要捨得放手讓徒弟練習;孩子就是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你作為車間主任,對孩子每一道工序上的產品驗收要嚴格執行技術標準。
  • 疫情期間孩子宅家學習,與父母相看兩生厭怎麼辦?
    疫情期間,孩子無法返校不得不長期在家學習,時間久了,也讓孩子和父母在家相看兩生厭。其實,不僅是孩子看著父母覺得煩,孩子可能和很多東西相看都已經生厭了。有位朋友,他們家的孩子念小學二年級,平時是挺喜歡看電視的。在過年期間,他們回了老家一趟,恰好疫情爆發,就不得不宅在老家哪兒也去不了。
  • 疫情宅家期間,幼兒園三類人員需開展心理危機幹預
    (1)內容多元豐富,人群覆蓋廣泛  疫情初期,幼兒園向家長推送《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告家長書》《新型冠狀病毒家庭防護手冊》《關於武漢,這些故事可以講給孩子聽!》等宣傳文章,就如何做好自我保護進行溫馨提示,通過多種形式讓家長和孩子在宅家期間也能夠正視疫情帶來的變化;增強家長以及幼兒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時的「心理彈性」,從而做好心理調適、減少帶來的負面影響。
  • 疫情之下,高三畢業生是怎樣學習生活的?
    疫情之下,高三畢業生是怎樣學習生活的?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來了。然而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將教育系統的教學工作徹底打亂,學校被迫推遲開學,學生們也只能宅在家中自習或上網課。面對疫情,參加今年高考的孩子們又是怎樣學習和生活的呢?準考生:學習生活很放鬆張毅同學是城關區一所高中三年級的學生,理科生。自從疫情發生後,他就一直待在家裡,幾乎連門都沒出過。「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結束,老待在家裡,心裡確實也著急。」
  • 疫情期間宅在家的無聊心情說說
    3、沒有這場疫情,我還不知道我是一個大廚。4、他們說我在家發黴了,頭髮又油還不洗,我說太難了我家沒有盆,哦怪不得原來我黴難盆油。5、現在網上很多人都在抱怨宅在家很無聊,沒事幹,但是換個角度想,光是能安安心心宅在家裡,就已經比50%的人更幸福了。6、等疫情過後,會不會出來一群精神病啊,宅在家裡無聊到發掘了自己好多的技能。
  • 疫情宅家如何與孩子相處?父母能做到這3點,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導讀:】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捲了我國武漢,很快就迅速的波及全國各省份,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爆發,國家果斷採取了卦城措施,要求全國人民不出門,不聚集,只能宅在家裡,這樣才能有效的預防病毒的傳播。
  • 疫情期間8口人宅在家裡 南昌一家庭一個月用電1200度
    3月2日,南昌市民吳先生向本報反映,疫情期間宅在家裡,彈性上班,自己一家8口人一個多月沒怎麼出門,長期居家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水電氣用量明顯增多,其中電費增加明顯。由於南昌現在水電氣都執行階梯收費制度,吳先生擔心這一特殊階段的高消耗會直接影響全年的階梯收費。「我們也是因為防疫需要宅在家,希望相關部門能考慮老百姓在特殊階段的水電氣消費問題。」吳先生表示。
  • 疫情期間,宅在家裡,要及時清除「心理垃圾」
    ——疫情期間,宅在家裡,要及時清除「心理垃圾」文/馬進彪自疫情發生以來,一些企事業單位為了響應「不聚集」號召,很多都提倡在家辦公,而其中還有更多單位因復工復產崗位不足,很多人都宅在家裡等著上班通知。可以說,在這個特殊時期,宅在家裡就成為了很多人無法選擇的基本狀態。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長時間宅在家裡脫離了正常工作,突然減緩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本身就會使人產生心理層面的巨大變化。而與此同時,人們一般會時刻閱讀自媒體公眾號的內容,以打發整日的時光。但從諸多自媒體的內容來看,對疫情的誇大其詞是一個重要特徵,這使人感到這期間的生活充滿著危險。
  • 疫情期間宅在家,有什麼運動可以和孩子在家做呢?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影響,根據成都市教育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要求所有校外培訓機構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全面停課停訓。宅在家便成了春節的正確打開方式,但停課期間,不少家長和孩子的作息時間也開始變得不規律,並缺乏運動。
  • 心理健康:長時間宅在家中,易激化夫妻矛盾
    德州新聞網訊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俞榮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但疫情給我們留下的創傷,或許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平復。疫情就像夫妻感情的「試金石」,當兩個人長時間窩在家中,那些平時吃什麼、說什麼、幹什麼等瑣碎小事這時就會被無限放大,長期積累的問題集中爆發,我們是否具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