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日報訊(記者/陳海濤 通訊員/阮小暢)臨產前媽媽身體出現發熱情況,羊水十分渾濁,胎兒娩出時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情況危急。沒想到這是因為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吸入了胎糞。近日,市婦幼保健院成功搶救了一名胎糞吸入症候群並發氣胸新生兒。經過11天的住院治療,目前患兒已治癒出院。
胎兒娩出吸入胎糞差點憋壞
據了解,患兒母親張靜(化名)在懷孕39周時進行分娩,臨產前身體發熱,當時羊水III度渾濁。寶寶出生後,出現明顯呼吸困難、全身青紫、血氧飽和度下降、反應差等情況,新生兒科醫生第一時間為寶寶進行心肺復甦,之後立即對寶寶進行氣管插管、T組合通氣,然後用暖箱轉運到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進行救治。
「經過診斷,這是寶寶吸入胎糞所致。」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譚開卷表示,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被周圍的羊水靜靜地包裹著,假如羊水因為某種原因被胎糞汙染,這時胎兒吸入被汙染的羊水就會發生胎糞吸入症候群,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該名患兒進入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後,醫生迅速為其實施高頻機械通氣、循環支持等措施,並緊急完善相關檢查。譚開卷說,結合各項檢查檢驗結果,該患兒為胎糞吸入症候群合併氣胸,右肺壓縮了50%,合併縱隔疝,同時,還伴有其他合併症的發生,救治難度較大。如果處理或診斷不及時,患兒將面臨較高的死亡風險。
「首先要解除氣胸對肺組織和心臟的壓迫。」譚開卷說,救治過程中,新生兒科醫生及時為患兒實施胸腔穿刺術以減輕患兒胸腔內壓力,從患兒胸腔內抽出了47毫升的氣體之後,其血氧飽和度迅速上升至正常水平。隨後,該院新生兒科團隊繼續為該患兒上高頻呼吸機進行高頻機械通氣,並給予鎮靜、抗感染治療、營養心肌、維持血壓及循環穩定、維持內環境及血糖穩定等治療。由於搶救及時,患兒最終轉危為安。
產前檢查要重視儘量避免過期生產
胎糞吸入症候群是指胎兒在宮內或娩出過程中吸入被胎糞汙染的羊水,發生氣道阻塞、肺內炎症和一系列全身症狀,胎兒出生後出現以呼吸窘迫為主,同時伴有其他臟器損傷的一種症候群,多見於足月兒和超過預產期的胎兒。
譚開卷說,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糞便是非常少的,一般在出生後才會排便。但寶寶在子宮內窘迫缺氧時,會導致腸壁缺血痙攣,肛門括約肌因放鬆而排出胎糞。這樣一來,寶寶的胎便排到羊水中,羊水就被汙染了。
含有胎糞的羊水被胎兒吸入呼吸道中,會引發呼吸道感染、肺部發炎等一系列症狀。新生兒肺泡的小氣道萬一被較大的糞便顆粒完全阻塞,會引起肺不張、低氧血症。如果黏稠的糞便顆粒阻塞了部分小氣道,肺泡內的氣體不能完全呼出,會形成肺氣腫,嚴重的會發生氣胸。重症患者還會出現肺動脈高壓或肺血管痙攣,死亡率就非常高了。
譚開卷表示,對於預防胎糞吸入症候群的發生,孕婦要重視產前檢查,積極防治宮內感染,儘量避免過期生產,尤其要注重胎心監測,避免胎兒宮內窘迫。
展開閱讀全文
來源:陽江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