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之後,該不該和子女一起住?老人含淚:養老和以前不同了

2020-12-24 王孝文文

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養老"一直是民生的熱門話題。養老中存在許多問題,包括衣物,食物,住房,交通,藥品等。其中,飲食是最重要的。老人和他們的孩子在一起生活,的確,他們可以享受子孫後代的幸福家庭幸福。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同一頂棚和同一鍋底下會出現顛簸。

隨著時間的流逝,幾天和幾個月的積累,以及一些小的差異,可能會出現矛盾。如果矛盾深刻,就很難調和。最終的結果往往是老人和兒童的痛苦。一些人甚至進行了冷戰,被責罵和失望。

因此,只要條件允許,聰明的老人就不會主動要求與子女同住。以下還提出了不建議老年人和孩子同住的一些原因。我相信閱讀後大家都會同意的。

一、不同的生活習慣,共同生活不舒服

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不同,並且每個習慣都是長期積累的,很難改變。更困難的是兩到三代人之間的生活習慣會有衝突。

例如,就飲食而言,您想煮綠色蔬菜,但是年輕人喜歡吃油炸的蔬菜。在日常生活中,老人會早起並早睡,但年輕人因為工作熬夜晚睡,所以老人在一起生活感到很累和孤單。如果是單獨生活,那麼自己的生活是自由和不受幹擾的。

大多數年輕人喜歡活潑,但與父母同住有很多限制,他們必須遵守父母的規則。長期以來,我們還很年輕和自大,很可能會與父母吵架

二、最好分開住,保持適當的距離

距離產生美麗。老人和他們的孩子仍然需要保持一段距離。適當的距離可以使人們保持新鮮。有些朋友可能會懷疑,這個距離有多遠?一些學者建議,最佳距離是"一適當的距離"。

這樣,老人就可以考慮自己的孩子了。孩子們可以很好地照顧父母的飲食,特別是當老人頭疼和發燒時,他們可以立即上床睡覺。

中老年人朋友,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就過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調整心態,把自己的生活放在第一位。

許多年輕人會認為與老人及其子女一起生活會影響子女的私生活,包括夫妻的生活。但實際上,這種影響是相互的,老年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夫妻生活。

如果您分開居住,打電話給老朋友回家喝茶和打麻將非常方便。

三、同居容易引發婆婆之間的矛盾

有人說婆媳之間的關係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最難的一本書,這並不是誇大其詞。很多婆婆一開始都有很好的關係,但是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後,看到對方的缺點更多,他們開始竊竊私語。

因此,如果老人和他們的孩子分開生活,而嶽母和兒媳不會多次見面,衝突的機會自然就會減少。即使會議上有任何意見,保持冷靜一段時間也會更好。如果您分開生活,嶽母和兒媳更可能和諧相處,家庭則更加和諧。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人老了,子女不給老人養老怎麼辦?」3位老人說的方法,很聰明
    世界是千面的,有孝順的人自然也有不孝的人,有些道理很多人都懂,可就是有個別的子女在小時候享受了父母的養育,等父母老了卻不想贍養他們,遇到這種情況,有些老人真是苦不堪言,既不想自己流落街頭,也不想和子女關係鬧得太僵。
  • 晚年跟兒女住一起,和自己住的老人,哪種更幸福?聽聽過來人咋說
    前言在大多數人老了之後,其實他們都是不願意去養老院的,他們認為去養老院就是被外人照顧,並且他們不相信外人,所以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後,都會積極地鍛鍊自己的身體,希望能夠保持身體健康,希望在他們年紀大之後還能夠生活自理,還能自己照顧自己。
  • 父母老了以後,要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聽聽這4位老人怎麼說
    導語父母老了以後要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聽聽這4位老人怎麼說。1.連大爺都說「養兒防老」,我不知道現在這個社會是怎麼了,「父母老了要不要和子女一起住」這種問題還用問嗎?跟子女住一起,也更便於子女照顧年老的父母,免得子女除了工作還要兩頭跑照顧老人。父母也可以經常看到兒子、孫子們,這樣不僅照顧到了年老的父母,也該年幼的孫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當然,兩代背景不同的人住在一起多少都會有矛盾產生,試問,人活在這世上,和誰交往沒有矛盾?
  • 婚後該不該和公婆一起住?聽聽這些女人的大實話
    今天看到了《愛情保衛戰》之前播放過的一個視頻,女方為了不跟公婆住在一起讓男方出去租房子住否則就離婚,原因竟是,看到他們之後非常壓抑,感覺看天花板都很低,小編在這裡說一下,你是跟公婆有多大的仇啊!今天來說的這個話題是所有結婚後的女性會遇到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婚後該不該和公婆一起住,我們來聽聽這些女人的大實話。
  • 老人自己存錢養老,不靠子女,最後結局怎麼樣了?72歲老人說實話
    攢錢養老的老人,指的是自己攢錢自己花,以後養老不靠子女,相對應的老人也不管子女的孩子,說白了就是各過各的,誰也不麻煩誰,這樣想法的老人,最後晚年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我知道兒媳婦脾氣火爆,之前不跟兒子住一起,也是害怕婆媳關係,現在既然不得不住一起了,我也儘量禮讓著兒媳婦,畢竟這是他們的家,而我其實算是個外人,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有些事情和氣生財,沒必要非得爭個輸贏。因為兒子和兒媳要上班,我在家裡就打掃家務、做飯加帶孫子,很少讓兒媳婦幹活兒。
  • 老人手裡有多少積蓄,該不該告訴子女?聽聽三位過來人的經驗
    我家婆婆的父親已經90歲了,老爺子身體很健康,自己也有退休金,可舅舅、大姨還有婆婆他們幾個從來沒想過問老爺子積蓄的事情,反倒是老爺子擔心自己哪天突然不在了,非要告訴幾個孩子自己的錢和存摺放在哪裡。有一次聽二舅說,老爺子又開始說這個話題,無奈二舅說了句「爹,你放心,真有那天,咱家就這麼大,我們幾個可能能找到」。那之後老爺子才不再提自己存摺的事情。
  • 養老已成子女最大負擔,為何老人不去養老院?三個老人不同的回答
    看著時間在父母身上留下的各種各樣的印記,無一不證明他們已經老了,也開始需要我們的幫助和照顧。以前的時候,老人上了年紀之後,家裡面的兄弟姐妹都會輪流接父母到自己家裡面養老,老人的晚年過得也都很幸福。可是,現在很多人家都是獨生子女,老人年輕的時候只養了一個孩子,上了年紀之後也都只靠著這一個孩子養老。原本很多人都覺得贍養一個老人是很簡單的一年事情,老人也覺得這對孩子和自己都是一種減壓的模式,但實際上,養老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真的是很大的「負擔」。
  • 老了後跟「女兒」住,和跟兒子住有啥不同?聽聽2位老人的心聲
    文/小雪媽媽現在的人和過去的人思想差別還是挺大的,過去的時候,都奉行「養兒防老」,教育孩子將來要贍養父母;現在的父母也不是說不教育孩子孝順,不過在養老這件事情上,更多的是自己給自己「攢養老錢」。一方面是不希望給孩子增添負擔,另一方面不願意看子女臉色生活,雖然孝順的子女不會覺得父母是負擔,但老了以後的事情,現在還是不要妄下定論!老了後跟「女兒」住,和跟兒子住有啥不同?
  • 「新潮養老」走紅,不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網友:老了也這麼過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養老無非就兩種方式,一是子女贍養,二是去養老院,但無論是哪一種,似乎都很難做到盡善盡美。「新潮養老」走紅,不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網友:老了也這麼過夫妻倆經過篩選,最終與4對志同道合的老人籤署了《結伴養老協議》。幾位老人「奔現」之後,就搬進了別墅裡一起生活,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每天一起散步、打拳、下棋,各種娛樂活動不斷,偶爾還會一起去旅遊,生活十分地充實快樂與愜意,讓原本冷清的別墅一下子就變得熱鬧非凡。
  • 老人想要和子女住,如果做不到這3點,最好還是不要住一起
    老人家想和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也無可厚非,畢竟平時生活孤單,身體又老又不便,總喜歡有一個靠得住的人在身邊,最主要的,還是希望能和孩子近一點,這就是濃濃的親情。 有的老人最終還得償所願和孩子住在一起,卻發現以前很親近的孩子與自己也有了代溝,仿佛生活在一起並沒有增進彼此的感情,甚至是傷害了親情。舌齒之間的距離畢竟太近了,有時還會有些摩擦。 老年人想要與子女同住,首先要考慮自己是否適合與子女同住的條件,如果僅僅因為你是長者,一意孤行非要硬著頭皮同住,時間長了,親生的孩子也會不耐煩,甚至令人反感。
  • 七旬老人的忠告:再孝順的子女,也別長期住一起,甭管多親密
    有些子女孝順的老人滿懷信心地覺得,晚年子女肯定會給自己養老,無需自己操心,到時候就去抱孫子享清福就行了。人老了能和子女住一起那是最好不過的,畢竟都是親人,而且還有個照應,還能享受子孫環繞的天倫之樂。可真的有老人這麼做以後,發現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
  • 當我們老了,你會選擇和子女,一起生活嗎
    對於養老問題,大家說法不一;社會調查中得知;有的人說;養老還得靠我們的子女,有的人說;養老還是靠自己,在自己能動的時候,攢錢,攢健康。在自己不能動的時候,就進住進養老院,那麼;我想弱弱的問一句,進養老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例如;與子女的溝通交流,兒孫的承歡膝下,以及子孫的繞膝之樂,難道這些不是自己,這一生所嚮往,想要的幸福生活嗎?
  • 中國老人該如何養老?等我退休了就這樣過!
    原標題:中國老人該如何養老?等我退休了就這樣過!在全世界的普遍認知中,絕大部分美國人的老年生活,都是幸福快樂的。美國人之所以老年生活過得好,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很會為退休養老做規劃,美國人的退休體系建立在,個人要為自己退休生活謀福利的基礎上,第一不靠兒女養老,第二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政府身上。
  • 三個過來人忠告:老了之後,哪怕一個人生活,也不要和兒女一起住
    可想像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和兒女們住在一起,不一定會幸福,也可能是苦不堪言。 梁姐,63歲 以前沒和兒子住在一起的時候,總聽姐妹們說,千萬不要和兒女住在一起,不僅累,還糟心,當時我還不信,因為我覺得自己兒子挺孝順的,他怎麼可能對我不好呢?
  • 「圈養型養老」綁架多少中國老人,子女自認孝順,老人卻鬱鬱寡歡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而為了避免這種遺憾的發生,子女都想在自己有能力之後儘儘孝心。但是,兒女眼中的孝順似乎不是老人想要的孝順。王大爺聽完兒子的話之後覺得很不舒服,覺得被圈養了一樣,就離開了兒子家,搬去了女兒那裡住。然而,女兒比兒子更是個厲害角色,她搬出了自己上了初中的孩子,讓王大爺盯著他做作業,其實,就是想孩子盯著王大爺,不讓他出門亂跑。最後,王大爺住了沒幾天就鬧著要回老家住了。
  • 老人手裡有錢沒錢,子女是截然不同的態度,只有老伴和自己靠得住
    各有各的見解吧,他們離家出走之後,基本都是在外面工作,在外面成家,就留下父母兩個人在老家的老房子裡住著。老張也時不時地輪流到三個子女的家中去住兩天,但每次都是3天左右就走了,在的時間不長。老伴跟自己一輩子了,也是最親的人了,當兒女都不在身邊了,只有老伴可以依靠。當老伴也不在了呢?就只剩下自己了,這個時候的老年人,我認為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出去溜達溜達,跟幾個朋友一起做一些事情,釣釣魚啊什麼的過自己的生活,但當自己身體越來越差的時候,就不能自己一個人在了,就會考慮,去哪裡養老的問題了。去兒子家?
  • 子女結婚之後,是和父母一起住好,還是分開住好
    子女結婚之後,是和父母一起住好,還是分開住好?相信很多夫妻都會考慮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婚後要和老人們住在一起嗎?而且老人年裡一般都希望子女在吸錢,但是子女又會覺得在一起住會不方便,因為出生的時代不同,說我們和老一輩的想法與為人處世自然都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
  • 新型養老模式:不去養老院,也不麻煩子女!網友:我老了就這樣過
    他們開始在晚年時光裡,盡情享受自己的生活,社團活動、群體出遊……傳統的機構養老、依託子女養老已是過去式,新型養老模式越來越受老人追捧。「旅居養老」什麼是「旅居」養老呢?就是老人們在一年四季,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一邊「旅行」一邊愉悅地度過自己的老年生活。
  • 老了以後,丁克夫妻和有子女的人去養老院,有什麼區別?
    很多父母覺得生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在老的時候有一個人照顧,還能有所牽掛。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業。爸媽老了之後,孩子並沒有時間照顧自己,所以很多老人可能在老了之後,會選擇去養老院。在生活當中也有一部分人是丁克。之前還沒結婚的時候就和朋友討論過,到底是要孩子還是不要孩子。要孩子之後,還是否有可能有自己的事業。
  • 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60歲女兒無奈陪母親一起住養老院,太心酸
    可是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非讓女兒管。但是,陳阿姨身體虛弱,連扶母親上廁所都扶不動,她的子女工作也忙,老伴還沒退休。沒辦法,思來想去,她就陪著母親一起住進了養老院。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60歲女兒無奈陪母親一起住養老院,太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