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長時間沒有聯繫過的朋友今日來電,有些意外,上一次聯繫還是在一年多以前,他讓我幫他兒子刷個投票。
接起電話,這個朋友顯得非常高興,說在上海買了房子,想邀請我去參加他的喬遷之喜。
我說最近工作比較忙走不開,所以很抱歉去不了。
本來很簡單的一番對話,沒想到卻換來了他的一番奚落:你是不是看我比你混得好, 你比較難受?
我一時語塞,算是默認了他說的話,最後說了聲祝賀,便草草掛斷了電話。
這還是曾經的朋友嗎?難道只有混得比你慘,你我才能成為朋友?
其實不然。
01 朋友混得比你好,祝福是肯定的,悲傷也是難免的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能成為朋友,必定有成為朋友的基礎存在,比如雙方志同道合,有相似的經歷、相似的背景、相似的愛好等等。
換一種說法,也就是你和朋友之間有一種潛在的平衡。
當朋友混得比你好時,須第一時間送上祝賀,這是朋友這層關係帶來的情感紐帶,不帶有任何功利之心。
但是,朋友混得比你好,也說明你們倆之間的平衡關係已經被打破,你的心態肯定也會發生波動或這悲傷,因為這將意味著,朋友關係存在變化的風險,比如變得不再純粹,有了功利之心和嫉妒心理等等。
其實這是人之常情,他混得比你好自有其混得好的原因,需要自己多去想想原因。
另外,既然還是朋友,即便他混的比你好,也不必高看他。
高看就意味著兩人之間存在落差,這不再是單純的朋友關係了。
02 如果還想接著做朋友,唯有咬牙趕上來。否則,朋友將不再是朋友
先舉個不恰單的例子鋪墊一下:馬雲的朋友絕不會是我,因為不平衡。
朋友混得比你好,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將厲害的朋友當成自己吹噓的資本;
林語堂的《今人十大惡俗》之一就是:
「每與人言,必談及貴戚。」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的分量不夠時,總會搬來自己的貴親戚來充當自己的底氣。
其實親戚再厲害,和自己又有多大關係呢?親戚也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事事照顧你,所以自己要有覺悟。
第二種,將厲害的朋友當成自己的目標,這也是朋友得以延續的基礎
所謂患難之交見真情,當朋友和你差距不大的時候,也就相當於兩人都處於「共患難時期」。
但是如果一方打破了平衡,一方不做改變,那麼兩人之間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即便是你們想努力找回原來的情誼,也很難去找回那種純粹的感覺,因為時間是最好的解藥,也是最毒的毒藥。
所以,如果想保住這份難得的朋友情,自己必須咬牙追趕上來。
事實上,這絕不僅僅是為了朋友,更多的是為了自己,一步跟不上將步步跟不上。
因為社會就是這麼現實和殘酷,生活也不會因為你的妥協而善待你。
結語
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你的朋友比你混得差,這時候你會怎麼想?
如果是真正的朋友,你會替他著急,你會委婉的暗示他趕緊追上來,如果他選擇放棄,你除了惋惜,也會從心底裡放棄。